2002市場前瞻:大變革孕育大機遇

    影響2002年行情的幾大因素

    

    1.宏觀經濟面:2002年宏觀經濟走向存在若干不確定性,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國際經濟走勢、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等。受國際經濟衰退、內需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有可能延續2001年持續下降趨勢,上半年GDP增長率估計低於7%。但下半年可能觸底回升,可能的契機一是積極財政政策(如降稅)尤其擴張性貨幣政策(如降息)的刺激,二是國際經濟有可能下半年回升。因此,下半年增長率可能高於7%,呈現前低後高、先抑後揚局面,估計全年增長率有望維持在7%以上,中國經濟仍會在世界各國經濟普遍不景氣甚至衰退中一枝獨秀,“風景這邊獨好”。這為我國資本市場繼續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正如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所指出的:我國經濟處於較快增長時期,資本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世界上少有這樣的環境,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仍然十分看好。在研判2002年宏觀經濟走向時,應充分重視加入WTO後外資大量進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2.上市公司基本面:在宏觀經濟減速、取消稅收優惠、報表操縱空間受到極大壓縮、外資衝擊、委託理財受損、年報不佳等因素影響下,2002年可能出現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局面。這對股市上揚形成一定壓力。但如果有大量優質大盤公司上市,同時將垃圾股及時淘汰出局,通過優勝劣汰提升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將從整體上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假如降低企業所得稅,更將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

    

    3.資金面:尚可謹慎樂觀。因為增量資金入市渠道頗多:券商增資擴股;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繼續擴容;部分儲蓄資金入市(銀行如降息將分流更多儲蓄資金入市);社保基金入市;保險基金擴大入市規模;成立中外合作基金、中外合資券商。上述資金供給表現為資金凈流入,尤其社保基金入市將對市場資金面産生重大影響。鋻於社保基金理事會作為戰略投資者配售所得3億股中石化流通股,將於2002年2、3月份上市,社保基金入市有可能提上議事日程。資金凈流出主要表現為:查處違規資金有可能導致部分資金繼續抽離,客戶保證金歸位,債市、期市的活躍將分流股市資金,尤其股指期貨的推出必將吸引大量資金,二板市場如果開設,其分流作用尤甚。但總的來説,我國社會資金頗為充裕,甚至過剩,這些資金正在尋找投資或投機機會。正如周小川主席所言:我國儲蓄率佔GDP的比重達到35%以上,大量資金期待到資本市場尋找投資機會,社會對於優質的股權和債權産品有大量需求。因此股市資金面應供大於求,比較樂觀。關鍵在於股市有無賺錢效應。只要股市走好,有賺錢效應,就會吸引龐大的場外資金入市。

    

    4.政策面:政策仍將是2002年股市的生命線,可以認為,在國有股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之前,政策市特徵將一直存在。政策風險是市場最大的風險,政策收益也是市場最大的收益,這一中國特色在2002年的股市將得到充分表現。我們認為,2002年政策重點可能圍繞以下幾方面:強化監管、厲行規範、積極推進國際化、加快創新、實行真正的退市制度、統一和優化指數、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妥善解決國有股減持、繼續培育發展機構投資者規範機構投資者行為、引導市場投資理念、提高市場透明度和效率,最終目的是推動市場從投機市場向投資市場、從籌資市場向以資源優化配置為核心的真正資本市場的轉變。關於政策和監管取向,我們認為管理部門固然不希望股市過熱,但更不願看到股市走熊,一個適度繁榮的股票市場最符合管理部門的政策導向。

    

    其中,國有股減持政策可能成為明年對市場影響最大、甚至決定市場運作方向、堪稱牛熊分界嶺的政策重心。換言之,國有股減持可能是洪水猛獸,也可能是重大利好,關鍵取決於方案的制定。而方案的要害在於價格的確定,若定價過高,有國有股股東從市場“圈錢”和“抽血”之嫌,且不合理;若定價過低,則有國資流失之虞,並有失公平。因此,以每股凈資産為基準,參考二級市場價格、市盈率、行業屬性、盈利能力、發展前景等確定國有股價格比較合理。而如何定價的實質是利益關係的調整,方案的制定如能兼顧市場各方利益,兼顧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則會化害為利,受到市場追捧,由大利空轉為大利好,實現多贏。否則會重蹈99年底國有股高價配售尤其是2001年市價減持之覆轍。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會發現,影響市場運作的多空因素並存,最終取決於多空力量的對比。利好因素主要有:銀行降息,企業降稅,社保基金入市,外資並購上市公司有實質性突破,最大的利好就是國有股減持方案的重新制定。利空因素則包括開設二板市場,清理違規資金,類似銀廣夏這樣的上市公司“地雷”再度引爆,宏觀經濟走弱,國際經濟環境持續惡化等。最大的潛在利空就是上市國有股減持方案未如市場所願加以修改,或雖有改進但無實質性變化。

    

    我們認為,由於上述多空因素的不確定,2002年大盤運作頗多變數,尤其國有股減持方案如何修改關係重大。但總的來説,1500點作為政策底比較紮實,所對應的市盈率為35倍多,在比較合理的範圍內。當然在出現重大利空的情況下有跌破1500點的可能,但1500點以下應屬低風險區域。2000點以上有阻力,對應的市盈率近50倍,泡沫較大,屬高風險區域。但如果發動大盤股行情,由於大盤股盤大“權”重,2000點一躍而過並非難事。2002年可能是非牛非熊的平衡市,在1500-2000點區間內箱型整理,突破箱頂箱底的可能都存在。下半年在基本面轉暖的支援下,有可能走出歷年先揚後抑(即上半年上漲,下半年調整)的怪圈,強于上半年,並成為2003年新牛市的開端。盲目看多、堅持牛市思維,認為牛市仍在延續,顯然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但過分看空也不足取,明年繼續走熊的理由不足,局部牛市仍有希望。市場機會仍然不少,這種機會不在大盤,而在板塊及個股。

    

    2002年市場的若干新變化

    

    一是市場環境和市場規則的深刻變化。加入WTO使股市所依託的宏觀環境、法律環境、制度環境大變,市場規則與國際接軌步伐明顯加快,我國股市的投機性將日益減弱,其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將逐漸得到體現。監管利劍高懸,規範化時代撲面而來,傳統的刀口舔血式的操作模式面臨著空前的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市場已進入依法治市、厲行規範的時代。今年以來已出臺了大量的法律法規,其影響將在2002年逐步顯現。只有深刻認識到上述變化,並採取相應對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機構力量進一步壯大,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的更加規範、更加理性的機構如保險公司、開放式基金陸續進場,外資將成為新的生力軍,市場主力重新洗牌,合規合法的機構對市場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凸現。

    

    三是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的深刻變化。以“做莊”、操縱、牟取暴利、巧取豪奪、與中小投資者為敵為特徵的傳統操作方式走向窮途末路,價值投資、組合投資、重視流動性和安全性、追求陽光利潤、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創造價值、尋求多贏的投資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場主力逐漸放棄坐莊造牛的模式,從熱衷於製造能獲得暴利但面臨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的“牛股”轉向追求合理利潤、注重流動性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組合投資。

    

    毫無疑問,莊股時代正走向終結,傳統操作模式面臨著空前的危機,但這並不意味著“後莊股時代”或“新投資時代”馬上到來,目前正處於從莊股時代向後莊股時代、從投機時代向投資時代這樣一種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這就意味著:在這樣一個過渡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因襲舊模式的某些特徵,傳統操作模式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利之所在,趨之若騖,逐利的不甘寂寞的莊家、逐利的唯利是圖的資本不會放過傳統操作模式所造就的暴利機會,仍會改頭換面、變幻手法、以貌似合規合法實則違規操縱的方式炮製牛股,獲取翻番的暴利機會。但傳統操作模式決不會成為主流,決不會為主流資金所採納,讓追求合理利潤而非暴利、流動性和風險控制重於盈利目標的主流資金去從事刀口舔血的勾當,必定得不到主流資金的響應。因此,新模式不能是舊模式的翻版,轉變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已經是大勢所趨。

    

    四是主流熱點的變化。這是與上述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市場環境、市場規則的變化相聯繫的。以往主導市場的是投機性極強、泡沫極重的各種概念、題材。但在全新的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監管環境、市場規則下,在市場土壤和氣候都發生巨變的情況下,必然會發生主流熱點的新舊交替。

    

    五是國際化色彩越來越重。加入WTO,使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日益加快,市場規則加速與國際接軌,國際化色彩越來越重。這表現在外資直接上市———全新的外企將可能于2002年登陸我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中將出現“老外”這一新面孔;也表現在外資買殼上市———外資通過受讓上市公司國有股或法人股取得控制權從而實現間接上市有望在2002年取得實質性突破;還表現在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將顯著增強,“螺螄殼裏做道場”“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時代已經結束,“環球同此涼熱”已經開始。當然,中國特色中積極、進步的因素不會消失,“國情特色”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複製別國模式。

    

    六是股價結構的調整:優勝劣汰,兩極分化。非系統性風險將主導個股走勢,內在價值與股價的聯繫趨於緊密,高估的通過下跌再下跌實現價值回歸,低估的通過上漲再上漲來實現價值回歸,個股兩極分化,逐漸告別“平均主義”“大鍋飯”時代。

    

    七是大變革孕育大機遇。2002年應當是真正的創新和變革之年,主流資金會從變革和創新中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2002年的主流板塊

    

    1.質優大盤股。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該板塊憑藉其行業地位突出、行業內競爭能力強、收益穩定、流動性強、市盈率低、抗風險能力高、外資青睞、有外資並購題材等優勢有望成為明年行情的主流,成為大資金競相建倉的對象,成為普通百姓、中小投資者投資首選。“大盤股革命”可能風雲再起。目前看來,質優大盤股主要分佈于電力、汽車、鋼鐵、釀酒、家電、金融、建築、港口、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以及電子資訊、通信等新興産業中的若干高成長優質股。

    

    之所以看好該板塊,是由於優質大盤股正面臨著橫空出世的新契機:報表的可信度較高,股指期貨等衍生品種的推出,有利於突出大盤

    

    藍籌股的地位,開放式基金及未來社保基金、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這些全新的機構投資者對大盤藍籌股的重視遠甚于對投機股的重視。隨著重組股的失靈,形形色色題材和概念的破滅,泡沫的擠壓,大盤藍籌股的風範逐步凸現;隨著外資並購的呼之欲出,外資對行業龍頭、低價大盤股的格外青睞將成為優質大盤股頗具吸引力的新題材;PT制度的取消,真正退市制度的實行,將凸現質優中低價大盤股的投資價值。

    

    2.外資並購板塊。種種跡象表明,外資並購上市公司的腳步越來越快,外資即將叩響我國A股市場的大門。日前由中國證監會和外經貿部聯合發佈的《關於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允許外商非投資性公司如産業資本、商業資本通過受讓非流通股的形式收購我上市公司、實現買殼上市,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策突破。對二級市場來説,允許外資購並我國上市公司控股權,市場將衍生出全新的具有爆炸性的熱點題材——外資購並。外資並購的熱門行業將集中于汽車、零售業、金融、電信、航空等,相關個股將倍受追捧。由於外資購並更偏好大盤、流通股比例低但行業地位突出的大公司,因而以往倍受冷落的大盤股、績優股、行業龍頭、強勢企業又可能成為外資並購的焦點。由於目前對外資開放的證券品種限于B股、H股,外資收購有可能先從B股、H股開始,外資板塊,主要是H股板塊,以及部分低價大盤B股,最具外資並購可能性和現實性,有望成為熱點。

    

    目前所謂的外資並購概念還僅限于外資與上市公司母公司或子公司的合資合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外資並購。只有在外資協議收購非流通股或在外資股市場舉牌收購拉開序幕後,才會掀起外資並購概念股狂飆,才會有外資並購概念的大行情。隨著政策、法律障礙的掃除,有理由相信真正意義上的外資並購已經愈行愈近。

    

    3.含權高含金量的次新股。次新股是2001年上半年的主流板塊,但在下半年的大跌市中調整幅度極深,重倉持有的主力深度套牢。由於該板塊具有含金量高、滾存利潤豐厚、業績較好、盤子不大、有股本擴張潛力及主力被套、調整充分等優勢,有望在年報前後有良好表現。事實上,在國有股減持方案暫停和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所引發的兩次反彈中,該板塊都充當了領頭羊。

    

    4.實質性重組股。在嚴格的監管和規範下,重組股的炒作受到極大遏制,重組板塊的市場主流地位受到嚴峻考驗,殼資源價值下降,重組題材對股價的支撐作用顯著下降,重組對股價的影響將由過度轉為適度和正常。但並購重組仍是資本市場永恒的和最富激情的主題,並購重組造就牛股的規律仍將有效,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神話還將重演。我們反對將重組板塊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受到市場拋棄的是投機性重組、財務性重組、虛假重組、惡意重組,而實質性重組、戰略性重組將始終受到市場追捧,並將成為未來重組的主流。隨著重組環境的深刻變化,重組理念、重組方式、重組對象都將出現新氣象,除了外資並購重組將成新的最大亮點外,“標購概念”有可能浮出水面。而隨著國有股減持的進行,股權結構的變化,二級市場並購也將不再限于區區的“三無概念”板塊(當然,其中股價較低、漲幅不大者如興業房産、華晨股份仍可能成為舉牌大熱門),而將向更多的個股延伸,二級市場並購將不再是零星的行為,而可能成為大規模和大面積的行動。

    

    2002年投資策略

    

    1.注重流動性管理,轉變盈利模式,降低盈利預期。

    

    2.控制倉位,保留較大部分現金比例。

    

    3.關注一級市場、債券市場、B股市場,特別是基金市場。與價格高估的股票相比,基金特別是大盤基金價格明顯低估,在適當時機實現價值回歸,應在情理之中。

    

    4.關注和研究金融創新、制度變革,關注政策面、基本面、宏觀面、國際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12月18日/湘財證券研發中心)

    


2001年中國股市之最
政策決定行情 2001年影響股市的十大政策
2001年中國股市八大奇觀
盤點歲末股市:中國證券市場莊股曝光(名單)
驚天地、泣鬼神--2001年中國股市八大奇觀
2001:中國股市“奇觀”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