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成為股東名冊的匆匆過客

    券商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這在近幾年的證券市場上並不鮮見,但一個不完全統計結果還是讓人大吃一驚:90多家大小券商成為不同上市公司股東名冊中的座上嘉賓,前十大股東名單上赫然見到券商名字的上市公司多達500多家,一家券商同時入圍幾十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的情況也不鮮見,這樣的結果遠遠超出記者意料。經分析後發現,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券商所持有的股份中流通股佔絕大多數,其成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被動入套”,二是“主動入座”。

     被動入套

    “被動入套”主要緣于配股、增發等投行項目。隨二級市場行情的變化,股市低迷造成的券商入套情況較為突出,集中體現在有主承銷資格的大中型券商中。這一現象加劇出現在去年6月以後,大多數承銷項目的券商都配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東,券商包銷余股最高比例達99.22%,單個項目佔用資金最高的近10億元。被動入套的另一種情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法人股,當時政策沒有明文規定法人股不能進入市場流通,許多證券公司把購買法人股當作一種投資。沒料想,後來明文限制法人股流通,使得公司難以將手頭的法人股出手,從而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

    無奈被套 喜憂且隨行情定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被動入套”對於券商來説含有太多的無奈,不可回避的外界因素不是證券公司自己可以解決的。行情喜人時,部分的余股包銷對券商來説不見得是壞事,畢竟以較低的價格拿到了股票,但行情低迷時則不然。廣州證券的有關人士指出,一般的投行項目都會提早簽協議,配股價格定價之後到真正執行還有三、五個月的間隔期。在這段時間內二級市場可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遇到單邊下跌市,如去年6月至今,股指跌去近40%,早前定下來的較高配股價勢必變成一廂情願,老股東用腳投票也就是情理之事,最後買單的只有券商。就算券商與上市公司儘量降低股價,但若遇到下挫的市場行情,投資者不買賬,券商也沒轍。如最近增發新股的京山輕機,券商和上市公司在充分考慮市場因素後將增發價定為5.6元,與當時二級市場的股價保持足夠差距,但市場還是不領情,二級市場的股價應聲而落,跌到6元多,直逼增發價,讓人欲哭無淚。

    通道制,券商的籌碼

    採訪中,券商幾乎都提到了一個值得輕鬆一下的好現象——去年實行的主承銷商“通道制”。該制度要求各主承銷商限報家數,特定時間內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一窩蜂的上報十幾甚至幾十個項目,致使有的上市公司找不到有通道的主承銷商。興業證券的一位人士指出,投行業務執行“通道制”後,券商與上市公司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不再只是上市公司選券商了,券商也開始手握有利的談判籌碼,不再為搶到項目而一味遷就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用高配股價制約券商的情況大為減緩。廣州證券的一位人士認為,“通道制”能夠幫助券商避免陷入因被套而出現的過重資金壓力之中。

    “主動入座”大部分是因看好某上市公司而以自營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流通股,這在券商的正常自營業務中較為普遍,這種情況隨二級市場變化而變化的特性亦十分明顯。“主動入座”還有一些較特殊個案,如廣發證券坐上遼寧成大股東第二把交椅,他們雙方關係特鐵,遼寧成大是廣發證券的大股東,反過來,廣發證券工會持有遼寧成大佔總股本18.92%的法人股,雙方長期合作意願明顯。

     股東名冊的匆匆過客

    “主動入坐”更多體現出券商的投資策略,動機較單純,追求投資收益是根本。對於壓力和風險,券商可通過自身努力予以避免或減輕。通過自營業務成為大股東的,往往只是匆匆過客,興業證券有關人士認為,這還要歸根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他認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仍存在嚴重的一股獨大問題,有時券商因掌握了區區幾十萬股,只佔總股本的百分之零點幾,也能位於“十大”之列,就要上公開披露資訊之名單,而這樣的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經營也不會産生任何的作用和影響。

    廣東證券的有關人士則表示,券商成上市公司大股東絕大部分是被迫的,券商資金運作效率一直很高,沒有買殼上市的需要,因此一般不願意主動參股上市公司。包銷了余股的券商一般都會想辦法變現,或利用變通的方式將股份轉讓出去。當然有的券商萬不得已時也會賠本賣掉手中的股票,解決大筆資金被套問題。如某券商前段時間以很低的價格將手上的ST大洋B轉讓出去。

    投資者在上市公司股東名冊中看到券商名字的時候,往往會與“惡意炒做”聯想到一起。其實,這暴露出的還有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一級市場在不斷完善中的陣痛問題。券商成為上市公司過客股東,個中滋味只有券商自己才能品味得出。

     (來源:《證券時報》1月24日/何蘭嬌 唐薇)

    


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辦法出臺
揭開深市莊股的神秘面紗
周小川:保護投資者利益是重中之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