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該怎樣進行性教育(上篇)

    ■馮軍軍

    獲得這幅畫是一個很偶然的過程:一群9歲的孩子在下課10分鐘期間,互相傳遞、投擲著一張紙,男孩們看了起鬨地扔擲,女孩們看了則掩嘴一笑。上課鈴聲響了,嬉戲的孩子們立刻奔回自己的座位,這張引起孩子們關注的畫也被棄之一邊,誰也不再關心。放學時,這張畫被一個急於回家的孩子與課本、玩具一起掃進了書包。感謝他細心的家長,發現了這幅畫,並交給了我們。(見文末)

    與那位負責任的家長一樣,我們在看了這幅畫後,感到十分震驚:很難相信這麼稚嫩的筆卻畫出了這麼完整的人類戀愛生育過程,更難相信這幅畫出自一個9歲男孩的手。我們有很多疑惑:9歲的孩子到底都懂得哪些性?他們是如何接收到這些知識的?現在的孩子們到底成熟到什麼程度?應不應該向孩子們談性?我們應當如何向孩子們談性?談性對孩子們有些什麼影響……

    一連串問題促使我們相繼採訪了性社會學家李銀河以及性醫學家馬曉年,他們的一席話使我們茅塞頓開,並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及緊迫。現分兩次刊登如下。

    “性”貫穿於人的一生當中

    記者:當我們看到這幅兒童畫的時候,心中感到很震驚,沒想到現在的孩子成熟到這種程度,同時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幅兒童畫所反映的問題。

    李銀河:應該説從這幅畫來看,這個9歲男孩其實對性並不懂,因為這幅畫儘管畫了“親嘴、上床、懷孕、生産”的過程,卻恰好缺失了“性”這個環節,因此我們大可不必驚慌失措。

    其實“性”貫穿於人的一生之中。當我們剛開始蹣跚學步時,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兩小無猜時,就開始要做個好女孩或好男孩;進入青春期,我們又開始不斷地體驗著內心的性衝動,接著又要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很多父母把孩子看作是非性的,他們忽視了一切在他們看來是早熟的孩子們的性表現,更遑論對這類行為加以引導,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沒有意識到性,而是説,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孩子們還沒有進入性的領域。

    另一方面,父母又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進入性角色起著作用,父母按照自己心目中兩性的“典型行為”教育自己尚幼小的孩子,同時父母在家庭中的行為、關係及説話方式對孩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性教育。當孩子進入學校後,他們關於性資訊的來源便從以父母為主,發展為家長和學校、傳播媒介、夥伴群的一個混合體,這個混合體會向孩子們提供很多性資訊,因此,9歲的孩子畫出這幅畫不必驚慌。

    坦然面對性教育

    而不要讓孩子們在黑暗中摸索

    記者:如果説讓幼兒認識自己是男孩女孩以及讓他們玩不同的玩具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性教育的話,那麼其實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接受著性教育。然而説起性教育,人們或者説大多數人還是有些不自然,或者刻意回避,這也是我們看到這幅畫感到震驚的一個原因:就在大人們刻意回避當中,9歲的孩子還是知道了一些有關性的問題。

    李銀河: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重視這個問題,“性”已經在幼童視野之內了,他們的世界中並不僅是小白兔、大灰狼了,我們應該把性看作是一門科學,看作一門知識,坦然面對它,而不應讓孩子們在黑暗中摸索。

    每個父母都會對自己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了,大人很高興;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了,大人也很高興;男孩勇敢而堅強,大人很高興;女孩文靜而不像個假小子,大人也很高興。這其實都是在進行一種教育既然我們在孩子尚幼時能讓他們了解成長的知識,為什麼不能在他們逐漸成長起來後,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了解有關性的知識呢?知識不應該是讓人們了解後感到害怕的事。

    很多人沒有把性看作是一門科學,因此他們談性色變,對性教育持掩蓋、回避態度。其實兒童期正是求知欲最強的時候,與其讓孩子們更加好奇,在黑暗中探索、了解,不如用冷靜、科學、正常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性。我們應該有一個共識,即:不能簡單地不讓孩子們知道性,知道比不知道好,與其讓性知識神秘化,讓孩子們在黑暗中摸索,不如讓孩子們在適當的時候了解性,讓他們將性作為人的身體與人的慾望的知識,來逐漸認識它,以避免誤入歧途,既傷害身體健康,也傷害心理健康。

    開展性教育越早越好

    記者:講到性教育,為人父母者還是有著很多顧慮,也有很多誤區,我理解這也就是你講的在孩子處於幼兒時,父母為他們初步認識自己的性別而高興;但當他們長大時,又為他們探索性而恐慌的原因。

    李銀河:這確實是很多父母對性教育認識的一個誤區。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其實也是一種性教育,因此他們可以坦然面對;同樣他們也不了解,當孩子逐漸長大,生理開始變化時,進一步的性教育十分必要。此時父母的影響逐漸減弱,而學校、書籍、各種傳播媒介以及夥伴們的影響逐漸增強,家長們仍對性持掩蓋的態度,已經無濟於事,孩子們必然會從眾多的渠道開始看到男女之間的區別,男女相處的規則,甚至了解到與性有關的更為具體的事。如果此時不能進行及時、適當的性教育,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會千方百計從各種渠道獲取有關的資訊,甚至成為親密夥伴之間的隱秘話題。這個9歲男孩的畫就説明瞭這一點:他其實已經模模糊糊知道了人誕生的大概過程,而他的同學們對這幅畫所持的態度,也説明孩子們對性已有的、從大人那裏模倣來的回避又孩子氣的好奇態度。這告訴我們,不管他們對性的朦朧認知是從哪得到的,總之你是擋不住的。因此,我們主張進行性教育,而且越早越好。

    現在性教育大多是由學校在中學時開設生理衛生課開始的,而內容和方式卻往往流於形式,這不僅在時間上是一種不幸,在方式上更是一種悲哀,因為孩子們並沒有了解到正確的性知識。

     記者:很多家長擔心,我的孩子本來不懂得性,一進行性教育,反而讓孩子知道了,分心了,這不是適得其反嗎?

    李銀河:這確實是相當一部分人的顧慮,而這也正是如何進行性教育的爭論所在。開展性教育,應該根據不同年齡,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當我們把性當作科學、當作知識時,與其讓孩子們從非正規渠道了解到散亂的性知識,甚至讓他們誤入歧途,不如隨著他們年齡的長大、身體開始變化,逐漸地教育他們了解性。更何況對於幼兒、兒童來説,性更多的是概念,而非行動。及早進行性教育,恰好是對孩子成長的一個幫助,一種愛護。國外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有一個日程,它根據孩子發育的不同階段,如0—3歲、3—7歲、7—12歲、12—17歲,應該讓孩子知道何種有關性的知識,都有一個詳細安排,這應該對我們有所借鑒。它不僅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幫助,更對他們成人之後有著重要作用;另外,國外對涉及到性內容的影視節目一般都安排在午夜,那時孩子們已經休息,這也是值得借鑒的。

    記者:現在看來,對於這幅出自9歲兒童的畫來説,我們不該指責孩子,而應該更多地思考我們今天應該如何進行性教育,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學校、社會的責任。

    當我們帶著這幅9歲孩子的畫走訪專家,隨機詢問家長時,專家明智的態度以及家長茫然不知所措的態度都讓我們感到吃驚及一種責任。我們希望國內外讀者都就此畫發表意見,介紹國內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性教育方法、模式,我們相信這對推動我國的性教育有所幫助,更對孩子們有益。説到底,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正常地成長?誰又不希望了解正確的性知識,讓自己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呢!

    ——編者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1月14日第十版)

    


今天該怎樣進行性教育(下篇)
我國首部青春期“性教材”正式出版
青少年早熟 你了解孩子“性問題”嗎?
性教育已無法回避 今天的課是……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