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性教育增加避孕知識

    今天上午9點,北京市青春期性教育展在中山公園五色土西側廳內開幕。昨晚記者探營時發現,與以往的青春期性教育展覽相比,本次展覽有重大突破:70塊展板中首次出現了“緊急避孕知識”、預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知識等以前曾被視為對少男少女們“避談”的敏感話題。

    此前有資料顯示,近年來有的婦産醫院做人工流産和早孕藥物流産的婦女中,年齡在13歲至18歲的少女已經佔到六分之一。尤其是在暑假過後,來醫院做人工流産的女生會明顯增多。

    在有關性心理的展區,記者看到的全是青少年關心的話題:針對網戀,專家會介紹其危害;針對有些女孩子對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産生的“長者戀”,也有精闢的心理分析及解決辦法;針對愛情與友情的界限,專家們也有一種觀點提供給青少年。

    北京市計生委宣教中心副主任袁鐵祥告訴記者,這些展板是青春期教育專家與計生委的專家們一起協商擬定的。針對的主要也是現在在青少年中出現較多的問題。(來源:《北京青年報》2001-11-13 張桂涵)

    如何正視孩子的性“問題”

    在今天開幕的“北京市青春期性教育展”上,出現了“緊急避孕知識”等一向非常敏感的內容。據我們目前的了解,類似內容面對中學生的各種公開宣傳中,還是第一次出現。這無疑是一次進步,它意味著我們的領導者和教育者終於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正視事實、承認事實,並在此基礎上勇於衝破某些心照不宣卻未必科學的禁忌,向青少年進行正面的、科學的、健康的性知識和性觀念的教育,以幫助他們健康、順利地成長。

    關於性對個人生活及社會生活的影響,及對這些影響的道德評價,古今中外都有無盡的爭論,而且很可能成為永恒的話題。因此,如果試圖在對有關性的話題取得新的道德“共識”之後,再決定如何研究、討論和解決性的“問題”,則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開始進行應該進行的討論。正如如果我們總是因為某種約定俗成的禁忌,而不斷地就該不該對中學生進行公開的性教育進行爭論,我們就可能永遠都不能開始這樣的教育。那麼我們就不妨從一個道德的“低調”立場出發,觀察和思考一下,我們現在面臨著什麼問題?我們能不能回避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又該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應該承認,對於青少年中存在著的性知識、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問題,只有和他們接觸最多的家長、老師和部分研究者才最了解,別人沒有資格妄下結論。但從目前家長、老師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焦灼來看,青少年中確實存在著這方面的問題,而且不容回避。而據媒體的報道,對青少年進行公開的性知識教育的最大阻力,恰恰主要來自教育部門和學生家長。有媒體報道,某中學在生理衛生課上進行性知識講解,就曾招來學生家長的集體抗議,言辭激烈者甚至指責學校在“教唆”。從這些家長的激烈反應來看,學生們表現出的性方面的“問題”,已經嚴重地困擾著他們的家長,而他們對學校進行“抗議”的原因,可能是不希望在已經“防不勝防”的各種資訊來源中,再添一條來自學校的渠道。

    但是,如果學校和家長自認為自己最對學生負責,且最知道什麼是對學生有益的教育,那麼在其他渠道的資訊已經變得防不勝防的條件下,還放棄甚至拒絕對青少年在這方面的教育,就意味著讓他們與正確的教育隔絕,而任由他們受到那些不負責任的影響。

    應該承認,在中國特定的歷史傳統和劇烈變化的現實之間,確實産生激烈的衝突,形成巨大的張力,“新一代”與“老傳統”之間的尷尬就尤其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身處“第一線”的家長和老師就格外為難——在他們都無所適從的時候,就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因此,他們的敏感和相對的“保守”都有可以理解的現實原因。但是無論如何,拒絕面對只能回避問題,卻絕不能解決問題。回避問題是自欺欺人,解決問題卻需要勇氣和智慧。現在,確實到了教育部門和家長一同拿出勇氣和智慧來的時候了。

    一次展覽解決不了太多問題,但它是一個信號,證明社會各方有了一定的共識,開始正視並著手解決問題。

    《北京青年報》2001-11-13

    

    

    

         

    

     

    


性教育過關 一身冷汗——家庭性教育實錄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
專家認為,性教育是青春期的頭等大事
兒童性教育悄悄開張
性教育課成績計入學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