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不能培養博士的學校也可能成為好學校”

    在重慶召開的民盟高教研討會上,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呼籲:改革目前的教育品質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專家們認為,隨著擴招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已開始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過渡,高等教育品質評價標準也應該從學術標準向社會適應性標準變化。對於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高等學校,應該有不同的品質要求和標準。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認為,目前對一個學校的評價,過於偏重對學校規模、學位點、教師科研等的考核,而忽略了教學這個重要環節,這種現狀應該改善。他説:“學校的好壞決不是學位點的多少能夠決定的,不能培養博士的學校也可能成為好學校。對於不同的學校決不能用一個標準來給它們排座次。”他指出,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弄清楚自己學校的長處,從實際出發,踏踏實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不要喊口號、唱高調,更不要弄虛作假,只有這樣,教育工作才能做得好,學校才能更好地發展。他認為對學校的考核評價,應該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基礎採用不同的標準。

    40多歲的費鴻俊在小組總結發言中説:“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階段,辦學目標與模式是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多元組合體,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不同的辦學形式,因此也應該有多樣化的品質觀和多元化的品質評價體系與之相適應。”

    民盟中央副主席張梅穎也認為,教育品質的評價標準不是凝固不變的,應該隨著教育的改革而改革、發展而發展,現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辦學目標也有過去的培養科研人才向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轉變,因此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現行的品質評價體系,改革其中不適應的因素,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創新性人才。

    新華社 2001年10月16日

    




打破高等教育招生模式 河北將實行註冊入學制
高等職業教育要適應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專家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品質嚴重滑坡
江景波委員:改革高等教育 迎接入世挑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