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課程改革應體現學習方式多樣化——專家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走進中小學課堂就不難發現,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把老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聽”。家長也囑咐學生:“上課要注意聽講”。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靠死記硬背完成學業,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後,明顯地帶有被動學習的特徵,難以適應新的學習。

    通過對前人經驗的總結及比較,課程專家一致認為,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為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此次課程改革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使兒童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在課程中獲得合法地位。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

    有關專家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為此,他們建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條途徑是設置新的課程,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另一條途徑是在學科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新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為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新課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資訊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中國教育報》2001年9月27日

    




順應時代要求服務改革發展——專家評説新教材
中小學現行課程之弊病
基礎教育改革 重新構建中小學課程體系
從新教材看國家最新中小學課程標準
羨慕中國基礎教育 外國家長送孩子到中國讀小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