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博導陳文:挖到第一桶金之後

    個人檔案:陳文,38歲,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際固態離子學會會員,中國固態離子學會理事,湖北省光電子學會理事。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被國際科學、工程引文索引和國際會議論文索引引文達37篇次。主持研究的V2O3(即三氧化二釩)係新型大功率PTC熱敏陶瓷、半導體陶瓷製冷材料、常溫遠紅外輻射陶瓷材料等項成果已獲得成功的推廣和應用。

    在中國功能材料結構與物理效應研究領域,陳文的名字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他在有機—無機奈米複合材料、電子功能陶瓷、紅外輻射材料等方面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10余項科研項目。

    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都是陳文在挖到“第一桶金”之後獲得的。

    1995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陳文參加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他送去的項目是“大功率PTC熱敏元件”,它要解決的是,在大電流下過流保護器件的材料問題。談起這個項目,陳文笑著講起了當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由於這個項目的申報材料和前期實驗工作主要是陳文做的,學校決定讓陳文赴京參加項目論證會,並由他在論證會上作項目申報報告。陳文緊張得幾個晚上沒睡好覺,會議召開的前天晚上,他還在招待所的房間裏一遍遍演練,可是越緊張越説不好,跟他一起赴京的老師又氣又急,將他大罵了一頓。可是第二天面對眾多專家,陳文卻出奇地沉著冷靜,他的報告幾乎無可挑剔。為他捏了一把汗的老師樂了。此項研究成果獲當年度的挑戰杯二等獎。

    陳文最清楚,這一桶金並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挖到的。在遼闊神秘的科學園地,有荊棘有陷阱,也有令人難辨方向的霧障,想在裏面挖到金子的人不但要有膽識,還需要有一雙高瞻遠矚的慧眼。還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陳文就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他密切地關注著這個研究領域的新資訊、新動向。在讀碩士研究生的3年裏,他的論文開始頻頻出現在學術刊物上,他撰寫的“混合導體材料研究”還被推薦在美國舉辦的材料研究協會年會上發表。

    陳文説他一直瞄準著兩個研究方向:前沿和實用。來自前沿的資訊不但能使他耳聰目明,還能不斷給他靈感,讓他的思想永遠處於一種亢奮的、不斷思考的狀態,讓他的研究方向始終指向未來而不致于迷失。沿著這兩個研究方向,陳文又挖到了一桶又一桶金。

    奈米材料被譽為跨世紀的新材料,有人預言它將帶來材料的革命。陳文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有機—層狀無機化合物奈米複合材料的研究,並取得多項成果。其中,他的一個重大發現,為研製新型固體電解質材料、陰極材料以及電致變色材料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驗依據。

    陳文認為,科研的目的是為人類造福,他始終將實用性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賓館衛生間的浴缸、馬桶,餐館飯店的陶瓷用品,顧客總覺得不那麼放心。陳文研製了一種常溫遠紅外輻射陶瓷材料,它所産生的紅外輻射,可對細菌、黴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如今,這種用途廣泛的新型功能材料已投入批量生産。

    一項科研成果出來後,會有掌聲和鮮花。可是,在成功之前那段漫長的探索之路上,卻只有孤獨寂寞和一次次失敗的沮喪。陳文做“聚合物/層狀硅酸鹽奈米複合材料”研究時,需要做一項實驗,本地沒有做這項實驗的儀器和設備。那年放了寒假,別人忙著休息過年,陳文卻隻身去了北京。一連20多天,他將自己關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裏,渴了喝點白開水,餓了啃塊麵包或下點掛麵。當他終於找到滿意的實驗結果走出實驗室時,才發現那天已是正月初七。

    在教學領域,陳文的成就也是驕人的。他參與主持的教改項目《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已于2000年10月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鑒定,並已在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吉林大學等大學推廣使用。

    今年3月,陳文出任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他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早出創新人才作為新的追求目標。為此,學院專門設立了學生科研基金,用以扶持大學生、特別是本科生進行科學研究,鼓勵和扶持有志參加挑戰杯競賽的學生早出成果。在這個領域,陳文挖的第一桶金將是人才。(吳苾雯)

    《中國青年報》 2001年9月11日

    

    




從農家子弟到大學教授
學術泡沫是鑒定機制的問題
“博導”,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