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貧困生 我的未來為何難“預支”

    在今年高考中,湖南長沙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第一屆高三“扶貧班”的30名應屆畢業生,全部上了本科線,其中20人上了重點本科線。面對數以萬計的學費、生活費,8月14日,在已確定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曹琳等3名同學的帶領下,這30名出自貧寒家庭的準大學生向全國200多萬名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倡議:要“預支”未來以完成大學學業。

    按照原有關協議,“扶貧班”的同學考上大學,4年的學費由母校負擔。“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家鄉還有許多像我一樣的貧困學生,他們考上了大學卻交不起學費,許多人正在打工籌措學費。然而一兩個月又哪籌措得到這麼多錢?”曹琳説,“我是貧困生,我最了解貧困生目前的困境和心情。”所以他聯合同學們發出了這樣一個倡議。

    在倡議書裏,他們寫道:我們有優異的成績、豐富的知識,這是我們拼搏生活的資本。希望企業界從長遠著眼,資助貧困學生,貧困學生將以種種方式在未來給予回報。同學們所列的“回報方式”主要有這樣幾種:1.畢業後到資助企業工作;2.寒暑假到資助企業義務上班;3.幫助資助企業完成科研項目。

    8月15日,湖南的一些新聞媒體全文刊登了學生們的這一倡議,並給以高度評價;社會對此反響亦較大,特別是一些貧困學生,同升湖學校為此專設的兩個熱線電話幾乎被打爆。8月23日,已被北大錄取的馬海英同學經過有關手續,成為第一位申請有償資助的考生。到8月27日,工作人員共收到全國各地的1362名今年考上大學並申請有償資助的貧困學生的資料。8月29日,同升湖學校和湖南省教育廳關工委聯合舉辦了一個特別的“儲才拍賣會”,組織企業現場“認購”學生。

    各新聞媒體爭先恐後趕往現場。然而出乎主辦者和記者們意料的是,當初倡議出來時,社會上是一片叫好聲,但今天真正“供需”雙方見面,企業和學生都不如料想的積極:只有15家企業和37名特困學生出現在“拍賣會”現場——還沒有工作人員和現場採訪的記者多。最終,20名學生與11家企業簽下了“預支”協議,分別得到企業2.5萬或4.5萬元的資助。

    倒是幾名個人資助者讓人感動。“拍賣”還沒開始,一位中年男子就拿出1萬元現金硬要一位記者轉交給10名貧困生,“做他們第一個學期的生活費,4年共8萬元,我一定付足。”説完轉身離去。一對來自長春的老夫婦,點名資助一個考上吉林大學的女生,每月負責其200元生活費,“離家近,節假日還可以去我們家裏改善伙食。”老人樸實地説。一對以教鋼琴為生的青年夫婦也當場認助了兩人。

    以自強自立為宗旨的“有償資助”為什麼還比不過“無償資助”?難道企業不需要儲備人才?要知道,參與“拍賣”的學生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素質較高、所學專業有一定針對性的。“也許是我們經驗不足,畢竟是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活動。如企業發動得不夠,貧困生組織得不夠多,供需雙方的底沒摸透,等等。”主辦單位一位年輕的女同志這樣向記者解釋。此話不無道理,但其他一些群眾的議論則更讓記者深思。“‘預支’未來,誰知道未來是怎麼回事?這些學生也真想得出。”一位的士司機這樣回答記者的困惑。“從理論上來説,這種做法可行,但實際操作就不是那麼回事了。4年後,受助的學生能否成才,企業是不是還比較紅火,受助學生是不是適合到企業工作,等等,都是一個問題。”湖南師大教科院的一位教授評價説。還有人乾脆就認為學生們是過於天真,“誰能保證你的未來就很值錢?”有人這樣咄咄逼人地問道。“實際上我們基本是不求回報的。業績良好的企業資助貧困生,義不容辭,用‘預支’的方式,只是讓學生們更能接受一點。”一個當場認助了幾名貧困生的企業負責人説。不知受助的貧困生們聽到這話,心中作何感想。(本報記者 李倫娥)

    《中國教育報》2001年9月4日第2版




貧困生自我拍賣80萬
湖南舉辦助學“拍賣會” 25名貧困生獲80萬元資助
不讓貧困生失學 上海出臺助學貸款實施細則
廣東:省屬高校貧困生去年無人獲貸款
關愛寒門學子 12位“希望之星”昨獲捐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