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上海交大有沒有“招生黑幕”?

    17日,新語絲網站轉貼了一篇《上海交通大學2001年招生黑幕》,很快,這篇文章被強國論壇、西祠衚同、中青線上等國內著名網路論壇和各大學BBS站轉貼,一時間引起了廣泛關注。

    《招生黑幕》披露的題為《機動指標使用材料》(以下簡稱“材料”)的花名冊,出自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BBS站,是學生從交大局域網裏“宕”出來的。“材料”分為“校領導

    接收”、“中學校長推薦”、“2001年上海生源120%以內討論材料”、“2001年外地生源機動指標討論材料”、“2001年錄取中需保證專業情況及處理結果匯總”等6項,每項又包括考生姓名、生源、分數、學校加分因素、專業情況、委託人、擬解決意見等欄目。最引人注目的是,“委託人”一欄出現的“人物”,大大小小各有來頭。

    20日,本報記者展開相應的調查。經過一一核對,發現花名冊中列出的上海生源的考生共計82人(花名冊中另有外地生源考生49人,因時間關係未核實),被交大錄取61人,其中11人的考分低於交大今年的理工投檔控制線(理科476分,文科424分),另有低於交大理工科投檔控制線的13人報考了工商管理和國際金融與貿易專業。

    19日,新語絲發表了署名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辦公室關於“黑幕”的來函,該函聲明:“《招生黑幕》中所列名單中考生基本未被交通大學錄取,而錄取學生的高考分數也達到該校錄取分數線。”

    “材料”是真的,但只是“工作名單”

    21日上午,本報記者到交大校長辦公室採訪。記者出示這份“聲明”,請求核實,校長辦公室的曹秘書證實,這是他們發出的。

    在交大黨委宣傳部,宣傳部副部長蔣宏告訴記者,此事“現在正在調查之中”,“這件事事關重大”,他們正在研究向教育部彙報。

    至於那份廣為傳播的“材料”,蔣宏承認,這份名單出自交大。他説:“這很正常,這個名單僅僅是我們的‘工作名單’,不能説明什麼。”

    據蔣宏説,這個名單是招生工作人員對考生諮詢的記錄,不僅學校有,各個院係都有這樣的“工作名單”。

    蔣宏告訴記者,交大在全國各地搞了很多諮詢,有考生諮詢他們都會記錄下來。

    蔣宏副部長聲明:他可以代表校方發言。

    問題是,這份“記錄”為什麼幾乎找不到一個普通考生家長的諮詢?

    “沒有任何違背政策的地方”

    蔣宏副部長説,交大招生是很嚴格的,交大在招生工作中“非常注重維護名校聲譽”,“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蔣宏説,因為高考有過“一考定終生”的弊端,所以教育部允許投檔率120%這個政策。他説,在確定投檔控制線時已經考慮到了考生可能因為偶然因素考分低的情況。因此,“只要進入最低控制線的,哪怕是最後一名都可能被錄取”。

    關於《招生黑幕》中披露的“打招呼”情況,記者問是否對“花名冊”中的考生起到了作用。蔣説,可以肯定,名單中的大多數沒有錄取,少數錄取了。後來他進一步肯定地説:“可以説,符合政策的都錄取了,沒有錄取的是不符合政策的。”

    記者問:“是否有低於交大理科476分投檔線而被錄取的現象?”蔣説,“這個不能排除”,因為交大今年是自主招生,還有一些考生分數在控制線以下可能被錄取的。

    關於有些考生總分低於控制線也被錄取,蔣説,“也是有的”,因為有些特別優秀的學生,比如有體育、藝術特長的,參加國外重大比賽的等等被“特招”的因素。具體多少,蔣沒有説明,只是説學校是有規定的。

    蔣説,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是專門領導和負責招生工作的組織。據介紹,這個領導小組對每個“特招”的學生是研究過的,不是通過投票,但他也否認了“一票否決制”和“一人説了算”的説法。

    最後,蔣明確告訴記者,他代表校方和受招生工作領導部門委託,明確學校的三點意見:“第一,招生工作一切正常,沒有任何違背政策的地方”;“第二,被錄取的是少數,沒有錄取的是多數”;“第三,總起來説,要對社會負責,對考生負責”,“有些媒體未經核實報道並不合適”。他希望“任何一家媒體都該負起責任”。

    “人情網路”遭遇“網路社會”

    據交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長説,這次網路披露這個名單,讓他們“始料不及”。蔣宏也坦誠地説,交大的招生工作“有錯誤”,“管理不嚴”,這次網路泄密事件“使學校招生工作很被動”。

    蔣宏説,網上招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怎樣管理和使用好網路,建立一種什麼樣的“資訊披露”原則,則有待解決。

    中國“潛規則”研究者吳思則認為,交大此事是“人情網路”在“網路時代”暴露了它的“潛規則”。

    吳説,大學招生中的“機動指標”是一種標準的潛規則安排。把招生名額這種稀缺資源單獨切出來一塊,用另外一套不公開的規則來分配,可能是一種常規。

    “因為有了網際網路,交大被擺上了臺面。從名單上可以看出,‘委託人’都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這證實了人們對高考以及招生的公正性的懷疑。在一個講人情、講關係的地方,人情就是一個網路,要求學校單方面堅持正義,獨立在外是不現實的。”

    吳思説,網際網路使獲得和傳播資訊的成本降低了,使監督成本也大大下降,這會使潛規則參與者有所收斂。

    吳思認為,不管結果如何,交大都應該受媒體調查。

    《南方週末》2001年8月23日




擔心高分考生不報到 一類院校想降分錄取第一志願
上海交大首創網路駭客追蹤技術
高校招生凸現四大隱憂
我考上了,卻不能上大學!公平嗎?
我的高考試卷被調包了!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