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各地中考部分典型試題介紹和點評

    改變陳舊的設題模式,重視對基礎的考查

    ▲一百年前,馬克思就明確指出:“生産力也包括科學。”一百年後,鄧小平鮮明地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而且是第一生産力”的科學論斷。請你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為例,簡要回答科學技術為什麼是第一生産力。(陜西省政治卷)

    點評:該題設計可圈可點,生動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知識要求並不很高,但卻是一個重要的理論知識和觀點。改變陳舊的設題模式,但不忽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是近年來中考命題的發展趨勢之一。大部分試卷能聯繫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通過創設具體的情景,要求學生應用基礎知識去認識事物、判斷是非和回答問題,有的試題還包含綜合應用相關的幾個知識點的要求,從而能有效地克服靠死記硬背獲得高分的弊端。

    ▲下列敘述中,表現天氣的是:

    A.終年高溫多雨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昆明四季如春

    D.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答案:B(湖南省邵陽地理卷)

    點評: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考查對概念理解程度的單項選擇題。在考查對天氣概念的理解程度的同時,也檢測了考生對天氣、氣候等概念的理解和區分能力,只有正確理解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才能正確地選擇出答案。同時該題結合生動形象的描述天氣的古詩句,既能夠表明利用其他學科知識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重要性,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也會刺激學生的想像,活躍學生的思維。

    聯繫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

    ▲中國入世,加劇了人才競爭。據相關調查顯示:入世後我國最緊缺的人才,一是資訊、金融、法律和現代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二是生物技術、環保技術等領域的高層次科技人才;三是熟悉世貿組織規則、能參與解決國際爭端的專門談判人才;四是了解國際慣例、符合需要的外語人才;五是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面對這種情況,許多畢業生把中國“入世”這一因素考慮到對專業的選擇上來。

    入世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作為新一代中學生,我們應如何確立自己的成才目標呢?(北京市西城區政治卷)

    點評:試題立意高,資訊量相當大,要求學生視野開闊,知識面廣,熟悉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而又不是用現成書本知識就能回答好的。它需要學生把理論知識與試題中的材料有機結合,並且要結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回答問題,才能符合要求。

    廣泛地聯繫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內、國際的熱點問題,以學生的發展實際作為試題的情景材料,讓學生對試題所給予的資訊進行整理、判斷、歸納、分析、綜合的思維加工,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真正地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和學習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考查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富有教育意義,也體現了對學生在思想政治上的關愛。

    ▲今年4月以來,以巴衝突升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屬的大洲是:

    A.歐洲B.亞洲C.非洲D.北美洲

    答案:B(四川省資陽地理卷)

    點評:以巴衝突是當今世界突出的一個熱點問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兩個問題:一是考生是否關注國際時事,是否了解以巴衝突;二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處的地理位置。本題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並能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和認識。

    聯繫生活實際,注重知識的應用

    ▲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廣州B.衡陽C.北京D.烏魯木齊

    答案:D(湖南省衡陽地理卷)

    點評:該題既考查考生對中國降水地區分佈特點的掌握情況,同時又結合學生所在家鄉——衡陽,要求學生分析、確認出衡陽與其他三個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乾濕地區,考查學生在頭腦中運用地圖對中國降水地區分佈特點與四個城市整合的能力。由於該題把中國年降水量地區分佈知識考查與鄉土地理相聯繫,使試題顯得親切,頗具生活化。

    ▲為了能有效地使用電力資源,寧波市電業局從2002年1月起進行居民峰谷用電試點,每天8:00至22:00用電每千瓦時0.56元(“峰電”價),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時0.28元(“谷電”價),而目前不使用“峰谷”電的居民用電每千瓦時0.53元。

    (1)一居民家庭在某月使用“峰谷”電,付電費95.2元,經測算比不使用“峰谷”電節約10.8元,問該家庭當月使用“峰電”和“谷電”各多少千瓦時?

    (2)當“峰電”用量不超過每月總用電量的百分之幾時,使用“峰谷”電合算?(浙江省寧波數學卷)

    點評:取材于近來城鄉新採用的用電收費制度——分時用電。問題背景貼近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發展。這類實際應用問題的題材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考查學生從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數學模型,並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加以解決的基本能力,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與理解,有利於考查學生的用數學意識。

    ▲汽車在野外行駛時陷入泥坑,比較適用的解決辦法是:

    A.換新輪胎

    B.在輪胎周圍鋪設碎石或稻草

    C.在汽車的轉動軸上加潤滑油

    D.將路面挖平(湖南省湘西物理卷)

    點評:本題所創設的情境,對學生來説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正體現了2002年中考物理試卷努力追求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的生活中,從社會實踐中選擇素材,生活氣息濃郁,從多角度努力展現生活與物理的廣泛聯繫,使學生從答題的過程中關注現實問題,感受、體會與領悟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關係,以便在不斷了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提倡發散思維,體現創新性

    ▲在《發展與環境》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可以不捲入戰爭,你可以不從事生産,但你不能不關心環境,除非你拒絕生存。”這句話反映了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試根據所學的知識列舉出至少四種人類目前面臨的環境問題,並選擇其中之一設計一幅漫畫,寫出漫畫的名稱。(湖北省宜昌地理卷)

    點評:這是一道令人耳目一新的試題,題中引用的這句話,精闢地道出了地理學所研究的人地關係,既聯繫了社會焦點,又聯繫了課本,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要求學生回答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時,學生可以結合社會實際進行回答,答案是不定的,多元的,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具有很強的發散性和靈活性。要求學生設計一幅反映環境問題的漫畫,並給這幅漫畫設計一個標題,能充分展示學生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想像力,它為挖掘學生內心深處潛在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該題在試題上有大的創新,對學生的創新意識也給予了考查,是近些年來頗具新意、設計成功的創新之作。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什麼現象?(只要寫出一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現象)

    答案:如拋出去的物體不會落地等(安徽省物理卷)

    點評:試題是開放的,去除一些約束,更有利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發揮自己的才智,答出比較完美的答案。事實證明,安徽省試卷中關於這題的答案裏,有許多人文精神很強,甚至充滿文學色彩,令閱卷教師讚不絕口。

    注重課內外知識的結合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地裏鑽出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下邊的詩句哪一句描繪的與它最接近?

    A.春風又綠江南岸

    B.淺草才能沒馬蹄

    C.草色遙看近卻無

    D.風吹草低見牛羊(江蘇省蘇州語文卷)

    點評:語文學習要求學生有遷移能力。這個試題將課內課外古詩文名句的記憶與現代文結合起來,既能考出學生的知識積累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為一種導向,它可以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值得提倡。

    ▲中國足球隊在世界盃決賽小組賽上失利。假如請你發一條手機資訊鼓勵他們,你想説什麼?(不超過15字)(黑龍江省語文卷)點評:試題將知識運用到課外,具有實用價值。它突破了死記硬背語文知識的框框,將語文學習同學生生活、同現實世界、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聯繫起來,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促進他們思考,也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語言現象。

    體現學科聯繫

    ▲——What’sonethirdandahalf,doyouknow?

    ——Yes,it’s——.

    選項:A.onefifthB.twofifthsC.sixfifthsD.fivesixths

    答案:D(湖北省十堰英語卷)

    點評: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繫,可以給英語教學提供良好的導向,因為教師不是為了教英語而教英語,學生也不是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而是應該學以致用。試題用英語來表達數學運用,所運用的數學知識完全在學生的掌握範圍之內,不會因為非英語知識導致理解失誤。

    滲透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教育

    ▲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我國水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在水資源比較緊張的今天,減慢水分的蒸發是保護水資源的措施之一。請根據你的所見所聞,舉出兩個減慢水蒸發的具體例子。(福建省莆田物理卷)

    點評:從知識的實際應用出發,以初中生能夠接受的形式,適當滲透與物理有關的能源、環保等重要社會問題和科學技術成果,讓學生一方面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人與自然的關係,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能源危機感,喚起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

    ▲目前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溫室效應。原因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試寫出減緩溫室效應的措施。(寫出兩點具體措施)

    答案: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封山育林、退耕還草、保護植被、減少燃料的燃燒、開發新的能源(如核能、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湖南省邵陽生物卷)

    點評:溫室效應是地球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何控制環境的惡化,減緩溫室效應,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題以溫室效應作為話題,考查的是減緩溫室效應的措施,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本題的答案涉及領域較廣,具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初中的生物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取生物知識和習得某些技能,還要使學生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也得到提高。今年中考的部分試題已經開始注意滲透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教育。

    本版文字整理:王柏玲蔡慧

    《文匯報》 2003年4月15日

    


2002年各地中考試卷評價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