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較大 網路文憑不能完全等同於大學學歷  

    前不久,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率先向6名通過網路遠端學習的學生授予了碩士學位。據稱,已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或正在加入網路教育大潮。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網路教育甚或藉此獲得高級文憑。

      伴隨知識社會和網路時代的來臨,在職學習、終生學習的觀念使校園外的人有機會利用網路延續大學教育。這種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然而,對於教育者來説,網路教育不僅僅是教學手段或學習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從形式到內容及結果都可能因此而帶來變化。這種變化導致在傳統的大學教育與網路教育之間出現幾點值得關注的差異:

      其一,二者提供的是差異較大甚至不同的“産品”。網路教育具有“批發”的特點,通過標準化的手段提供完全相同的“産品”;傳統的大學教育則需要精心“烹調”,追求個性化、多樣化。從價值鏈上講,網路教育提供的主要是一種終端産品,能直接消費,且具有大眾化的特點。而大學教育則處在價值鏈的上游,向社會不僅輸出技術和知識,也奉獻價值和理念。

      其二,品質的可控性不同。網路教育的門檻設定及過程式控制制是較為困難的,網路文憑更多的體現在結果上。它的教與學主要利用多媒體軟體、網路、遠端通信等技術因素,很難顯現傳統大學教育所強調的價值和理念。

      其三,資源利用不同。大學校園能提供一種獨特的人文資源,校園文化是長期熏陶的産物。校園學習的一個突出優點,就是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往,體會和分享知識背後所蘊涵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精神氣質。大學的價值和精神傳統這類東西,常常是在校園的氛圍中,在不經意間逐漸習得的。而虛擬的網路學習則不具備這種條件。

      提出這些問題,並不意味著大學沒有必要發展網路教育。相反,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將有助於更好地認識和發展網路教育。是否發展網路教育實際上與大學的定位有關。由於師資、課程、學科、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學的情況千差萬別,其提供的教育産品也不可能一樣。

      在國外,由於大學之間在市場上形成各自的定位,像哈佛大學等傳統名校始終堅持精英教育,以培養領袖人才、向社會提供獨立的思想、價值和知識為己任;而社區大學、專門學院、職業教育機構等更多的是從事應用性教育,提供大眾化産品,在此基礎上形成市場細分。

      遺憾的是,我國大學之間還沒有明確的分化,大學行為之間趨同性強,盲目攀比跟風。一方面,傳統大學提供網路文憑、短期培訓等教育産品;另一方面,一些非大學教育機構競相申辦或變相申辦學歷教育。這既有市場壓力的因素,也與大學對自身的定位模糊不清有關。

      大學不可能以滿足全部社會需求為目標,而只能是根據自身特色確立目標市場及産品定位。如果提供過多的價值差異較大的産品,不僅影響有限的教育資源,而且會削弱大學的目標。對於那些以創造和傳播知識、價值與理念為準則並以爭創一流為目標的大學來講,它更應該重視産品的價值屬性,因為它對社會的貢獻不是以數量規模來簡單衡量的。

    

    《中國青年報》 2002年8月5日


網路大學良莠不齊 教學品質有待提高
暑期上網猛擠價格水分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網路及個人電腦市場
透過網路發佈 中國農科院招納83名海內外賢才
網路遊戲市場爭奪戰打響
我國網民已達4580萬 居世界第三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