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給中國教育帶來什麼  

    入世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重大影響。針對入世後中國教育所面臨的局面及應採取的措施,近日民進中央特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研討。與會者就深化各項改革,推進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意見與建議。

    教育要按市場規則運作

    在WTO的規則下,教育無疑是一種産業,存在市場,需要按照市場規則運作。這使我國近年來關於教育是否是産業、是否存在市場的爭論劃上了句號。入世將促使政府加速從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管理轉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理,從具體的微觀的管理轉向宏觀的管理。

    積極發揮我國教育的比較優勢

    教育服務的對外開放不是讓出教育市場,而是尋求教育的共同發展,國外辦學機構在得到利益的同時,我們也是受益者。儘管在教育品質等方面我們與外國先進教育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國教育的比較優勢還是很多的,比如:中國是漢文化和漢語的發祥地,在華語圈中有天然的語言優勢,海外華人幾千萬,面對這個龐大的市場,我們完全可以大有所為。中國現代教育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完全可以憑藉紮實的教育基礎、深厚的文化積澱、雄厚的人才基礎、巨大的教育市場、相對低廉的教育成本和富有東方氣韻的教育特色,在世界教育大舞臺上佔有應有的地位。

    亟須完善教育法律法規

    當前,我們亟須做的是重新審視、梳理、修改、完善現有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不僅是制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其他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中不符合WTO精神的條款都應該重新修訂。

    公平對待不同體制辦學主體

    中國民辦教育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至今仍然比較弱小,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一條是受到不公平待遇。面對國外辦學的衝擊,要提高民族教育産業的競爭力,首先要為民辦教育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不同體制的辦學主體之間要首先運用。

    確立新型政校關係

    長期以來,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事無巨細地一管到底。面對教育國際化的挑戰,為增強中國學校的競爭力,建立新型的政校關係已刻不容緩。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教育紛紛走上市場化道路。在競爭、開放背景和多元辦學條件下,勢必要求將辦學權歸還給學校,使學校在招生、聘任教師、收費標準和頒發文憑等方面成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自主實體。因此,建立適應經濟市場和教育市場規律的現代學校制度已提上議事日程。

    建立科學規範的教育評估體系

    在舊有評價體系下,很難培養出適應WTO要求的國際化高素質人才。我們應儘快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改革考核、評價標準,以素質教育的要求制定新的教育評價標準。入世後,要加快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調整。對某些專業進行合併,縮小市場需求量少的專業規模,或根據需要設置一些跨係科專業,增加選修課,擴大學生選課範圍,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維護國家教育文化安全

    隨著國際上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的輸入,國外文化、思想、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也會同時進入我國,它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將是不容忽視的。而目前我們的德育組織形式和實際效果顯然與形勢的發展不相適應。教會學生如何判斷、甄別、選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將更為艱巨。要高度重視、積極加強德育研究,特別要加強德育的有效性研究。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住中華文化的特質,保持住我國社會主義的特色。(曉睿)

    《光明日報》 2002年2月07日

    


中國“入世”:三大熱點透析
入世,給教育帶來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