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界秣馬厲兵直面入世

    面對“入世”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的挑戰,中國中醫藥界正在積極調整企業經營戰略,參與國際競爭。

    業界人士指出,在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的今天,古老的中醫藥將給市場帶來可以期待的巨大商機。

    利用中草藥治病在中國已經有了2300年曆史。目前,以針灸、推拿和中藥透皮製劑為代表的中醫外治法已率先走出國門。專家預測,對於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的21世紀來説,作用緩和、對慢性病療效顯著、適用於老年患者的中藥製劑必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醫藥以人文哲學、宇宙觀、生命觀為理論基礎,以整體觀念、辯證理論為特色,在崇尚天然藥物、回歸自然的今天,正被越來越多的世人所接受。

    據統計,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中藥,120多個國家設有中醫藥機構。中國中藥産業的年銷售額已從1980年的10億元增長到現在的400多億元。

    不過,儘管中醫藥在許多國家得到政府的支援並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在國際市場上的中草藥年銷售額中,中國的出口産品所佔份額僅為3%。中醫藥走向世界仍存在“瓶頸”。

    浙江省藥監局副局長孫樹華説,中醫藥不容易被國際醫藥市場所接受,不是因為其療效,而是因為在用藥理念上,西藥與中醫藥的衝突和差異所致。

    作為化學藥物的西藥,其療效可以量化,具體的藥物針對具體的病症。而中醫藥因其古老的文化根源形成一套獨特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往往是一個富於哲理的表述,而不是一個可以對藥物和療效進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數學公式。

    以製造中藥為主的重慶陪都藥業公司的董事長唐良平説:“完全用西藥理念來指導中藥的定量、定性分析則很容易步入中藥‘西’化的誤區。很多民族醫學,如阿拉伯醫學、印度醫學,就是這樣走向消亡的。”

    同時,專家也指出,古老的中醫藥也需要插上現代化的翅膀。事實上,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中西藥結合,用現代科技來破解中醫藥的奧秘。

    最近,中國專家研製出的“色譜指紋圖譜”技術解決了一直困擾中醫藥專家的有關成分量化分析和品質綜合檢測的難題。此外,一種專用於分析中藥作用機制的“黑匣子”——中醫篩選基因晶片也在中國問世。這些高科技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將加快其走向世界的步伐。

    哈藥集團董事長劉存周指出,中藥要在國際競爭中打好前沿戰還必須有過硬的品質保證。一方面要規範栽培技術標準,嚴格防止農藥、化肥的污染;另一方面要保證中藥材的“地道性”,充分考慮南北差異等地理環境的不同,建立穩定的種植基地。

    著名的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日前在上海表示,中藥的發展有賴於其現代化、産業化和國際化。據悉,中國國家計委已於今年啟動現代中藥産業化專項,將利用高新技術成果加速中藥産業化,促使中醫藥産業儘快成為“擎天柱”。

     新華社 2001年12月10日


洋中醫在上海遭遇尷尬
中醫藥在歐洲發展的重要一步
北京將實施中醫條例
中醫:玄術還是聖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