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前路坎坷

    戴姆勒—克萊斯勒首席經濟師點評汽車産業

    在廣東經濟發展國際諮詢會期間,全球汽車巨頭————戴姆勒—克萊斯勒的首席經濟分析師彼德普夫博士分析了今後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趨勢以及中國入世後對國內汽車工業的影響。

    以高科技和顧客為中心

    普夫博士分析,隨著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重組、兼併勢頭的進一步加強,今後完全由自己來開發、生産産品的原設備製造廠將越來越少,競爭的趨勢將進一步促進原設備製造廠、整車製造廠和供應商的聯盟,多品牌戰略、全球産品概念在競爭中的意義也將愈加重要,而銷售方面電子商務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受重視。普夫博士還預測,在今後幾年內,由於汽車工業整合趨勢加強,以及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全球到最後可能只剩下6—8家製造商。而從顧客的角度看,今後顧客將不止在乎汽車本身(外觀、性能等),還將對與汽車有關的資訊技術等高科技以及服務水準比較重視。

    汽車工業面臨四大變化

    普夫博士認為,中國入世後汽車工業將面臨以下變化:第一,國內汽車製造商的數量會減少,現有的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將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而中小型汽車企業將會經歷改組、合併、調整;第二,入世之後,隨著進口車數量增加,合資企業和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使得兩種企業的生産力和效率都會進一步提高;第三,隨著國內汽車産業的發展,與汽車有關的服務業也將蓬勃發展,譬如汽車金融服務;第四,入世三年後允許外國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可以經營自己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路,隨著外國公司在這方面參與程度的加深,幾年之後,國內市場銷售和服務網路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

    重組任務艱巨

    在分析了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及將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的變化之後,普夫博士很謹慎地表示了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擔憂。

    普夫博士認為,從全球汽車工業來看,生産汽車的製造商很多,但很少有獲得過利潤的,中國目前整車企業就有100多家,100多家企業如何取得利潤,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另一方面,汽車市場本來不是由政府和汽車製造商來決定的,而是由消費者和顧客決定發展方向,但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政府和企業主導的味道還很濃。

    由於中國現存120多家整車生産企業,因此,普夫博士認為,中國汽車工業重組的任務也相當艱巨,他指出,“未來幾年中,中國汽車業會面臨一個深刻的變化,不僅中小企業會重組,而且大型企業也會重組,而重組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強競爭力。”

    此外,他還認為,入世之後,中國汽車製造商在行銷、分銷方面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而對廣東汽車工業來説,今後要注重與國際接軌,以便加速融入全球化的過程。

    戴—克看好中國市場

    自1998年戴姆勒—賓士公司與克萊斯勒公司合併以來,戴姆勒—克萊斯勒就持續不斷地建設其以中國為核心的東北亞地區市場。

    優先發展中國業務

    戴姆勒—克萊斯勒認為,作為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地區,亞洲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扮演著一個獨特的角色。

    跨入新千年以後,亞洲對於戴姆勒—克萊斯勒來説,屬於優先發展長期業務的地區之一。與此相應地,戴—克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而具體的步驟。

    戴姆勒—克萊斯勒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工業集團之一,同時也是這個地區位居主導地位的企業之一。在中國開展業務的60多年中,通過建立辦事機構、銷售網路、分銷中心以及生産和服務中心,戴—克參與構築了所開展業務的各個社區的經濟構架。

    及時成立中國公司

    多年來,戴姆勒—克萊斯勒的大多數業務分支均在中國開展了業務,不管是轎車、商用車,還是柴油發動機和汽車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形勢都是蒸蒸日上。2000年,戴姆勒—克萊斯勒在東北亞地區的收入總額達10億歐元。

    為了擴大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今年2月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東北亞地區的區域中心,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汽車工業為核心,負責包括中國、南韓、香港和澳門在內的本地區25個多代表處及分支機構的業務發展和協調。朱中奇

    ■背景

    戴—克中國路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中國汽車製造業的首家合資企業。

    ●北方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在中國的一個商用車項目。

    ●亞星—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公司與江蘇亞星客車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的合資企業。

    ●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利用戴姆勒—克萊斯勒的Setra品牌填補了中國豪華大轎車市場的空白。

    《南方都市報》 2001年11月15日

    


入世之後 汽車業必須重打“遊擊戰”
中國入世後汽車業十大趨勢
——歐洲著名諮詢公司羅蘭貝格發佈研究報告
中國汽車業走向全面競爭
“車展效應”震撼中國汽車業
專業為您詳解汽車業三大價格陣營
汽車業:競爭之中育良機
連續三年虧損 北旅股份揮淚告別汽車業
中國汽車業不懼WTO
專家觀點:入世推動汽車業全方位發展
汽車業降價“洗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