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內生因素引起 政府管制抑制物價升幅

從2003年10月份之後,糧價的上揚帶動了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揚,與此同時,大多數生産資料價格,如鋼鐵、化工産品、有色金屬等價格也不斷上漲。進入2004年以來,這種上漲勢頭沒有減速的跡象,6月、7月、8月的消費品物價上漲幅度連續三個月達到5%以上,特別是8月份環比為正的0.7%,基本上把前三個月CPI負環比全部吞噬,央行面臨較大的加息壓力,而物價上漲是否可以持續在某種程度上將決定央行加息與否。

消費率低也會産生通貨膨脹

多年以來,我國消費率的增長速度一直低於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從而造成消費率連年下降,從1981年的67.5%下降到2003年的55.4%,而同期的投資率卻從32.3%上升到42.8%。

“消費率上不去,再高的投資率也不能持久,高物價的狀況也不能持久。”産生這樣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因為消費品作為商品流通的最後一個環節,消費的高低決定上游生産資料的消耗程度,也決定投資規模的大小。但從我國通脹的歷史來看,這種想法與現實有較大的偏差。

80年代之後我國存在兩次較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時期,一是1985年;二是1993年。在這兩年中,物價都有大幅上漲,但此時的消費率都不高。

在我國兩個通脹時期(85年和93年)投資率都是幾年內的高點,而消費率都相對較低。從數學計算的角度上説,投資率+消費率+凈出口率=1,由於凈出口率數值較小,往往低於3%,因此投資率與消費率一般會呈現此消彼漲的效應。

實際上,最終消費額都是保持增長的,只是由於在投資率高漲的作用下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更快,才使得消費率不斷降低。

從2003年以及2004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投資率創出近幾年新高,而消費率連續走低,有些類似1993年的情況,通脹的趨勢非常明顯。

糧價將維持在高位

衡量物價高低的常用指標為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它是由食品、煙酒、衣著、家用設備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與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居住八大類,其中食品佔有33.6%的權重,是物價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13.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31.8%;油脂、肉禽及其製品、鮮蛋、水産、鮮菜的價格分別上漲22.5%、23.5%、30.3%、15.6%、5.8%。

對此,有人認為,由於去年今年糧食上漲的幅度已經很大,以今年作為基數計算的明年的糧食上漲幅度應不會太大,甚至會有所下降。

我們認為,由於糧食收購價格的上升、糧食消費需求的增加、糧食成本的增加以及糧食體制改革,導致糧食價格難以大幅回落。2005年的糧食價格應屬平穩向上的格局,環比漲幅應小於今年。另外,農民收入增加將增加消費水準。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4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每人平均實現收入1345元,實際增長10.9%,同比加快8.4個百分點,比城鎮的實際增長高出2.1%,是1997年以來增收形勢最好的一年。

政府管制抑制了物價升幅

2004年以來,面對物價的大幅上揚,國家發改委在加強物價監管方面出臺了許多文件,如《關於嚴格控制出臺漲價項目的通知》,要求各地從嚴控制出臺調價項目,保持市場基本穩定,規定了凡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月環比超過1%、或同比累計連續3個月超過4%的地區,暫停出臺提價項目3個月。

同時,出臺了《關於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做好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檢查的通知》和《關於對化肥生産用電價格繼續實行優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防止和平抑農資價格暴漲,保護農民利益。同時根據已出臺電價、水價政策,理順水、煤、電價格關係。

由於政府管制的存在,抑制了農資産品的漲幅,間接也抑制了食品價格的上升,因此可以説,目前的CPI的漲幅屬於被管制的CPI,許多商品,如水、電煤、油等,價格上調的壓力較大。而且,被政府管制的産品大多是上游的商品,一旦其價格上揚,將大幅提高下游商品帶來的成本,對市場整體物價水準産生影響。

內生因素引起物價上漲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次的物價上漲是有其內在原因的,是由經濟體的內生因素所産生的,而不像有些人僅僅認為是投資過熱、糧價上漲的暫時性外在因素所導致的。

從每月央行統計季報公佈的5000家工業生産企業的統計數據來看,2000年以後,企業的銷售利潤率上升非常之快,從1999年的3.83%上升到2000年8.22%,之後絕大多數時間都能保持在6%以上的水準,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利潤率大體上是逐年提高的。同時,5000戶企業的總體經營狀況指標也是節節上升,從98年四季度的-8.5,上升到2004年一季度的18,上升趨勢非常明顯。

經過了這幾年,企業有了一定的積累,投資慾望也就逐年增加,到2003年達到階段高點,2004年一季度又再創新高。相類似,如前所述,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0年後加速上升。

如果經濟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預計2005年的物價依然保持在高位運作,不過與2004年不同,食品漲價的對CPI的貢獻相對較小,非食品價格上漲的貢獻相對較大。

總之,此次物價上揚並不是暫時的,屬於週期性的變化,不能簡單的靠文件和行政手段控制過熱,應重視諸如上調利率等宏觀政策,對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宜疏導,不宜強堵。 (楊永光 羅瀅)

證券時報 2004年09月17日  


央行調查:城鎮居民對物價滿意度下降
三項物價指數高度一致 物價上漲壓力有待釋放
十大城市物價排座次 一些城市生活成本急劇攀升
物價年內回落可以期待  
漲價成百姓熱門話題 專家分析物價從何漲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