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十五”貨幣政策取向:適當擴大供應量

    為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十五”期間的貨幣政策取向應當是:服從於宏觀經濟政策取向,防止通貨緊縮趨勢,適當擴大貨幣供應,並依據形勢變化相機抉擇。

    增加貨幣供應量

    面對通貨緊縮趨勢,從貨幣是外生變數角度講,就是要增強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力爭擴大貨幣供應量,提高貨幣的流動性。為此,需要中央銀行適當調高貨幣供應量指標,改革現有基礎貨幣投放渠道,開闢新的投放方式,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擴大貨幣供給,給社會發出一個正確的導向信號。

    可行措施:一是擴大、完善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是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交易成員,推動債券的市場化發行,完善貨幣市場架構,為公開市場業務提供有效的市場基礎;

    二是改進再貸款方式,增大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

    三是使用再貸款方式處理金融機構的呆壞賬。根據貨幣流動性的變化,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幅度,做到流動性與供應量的適當匹配。在貨幣流動性較低的情況下,M2的增長不宜低於15%;

    四是推動商業銀行股權多元化,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變利潤為第一指標,完善貨幣政策的實施基礎,增強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五是完善貨幣的供給制度。建立對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制度,加快存款準備金制度以及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業務的制度建設等。

    積極運用信貸政策

    從通貨緊縮的內生性因素看,經濟結構制約著信用擴張,需要處理好信貸政策和結構調整的關係。

    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科學預測,及時把握經濟運作趨勢和市場動向,綜合考慮産品結構、産業結構、區域協調發展和企業戰略佈局,努力提高信貸政策指導效果;

    二是要積極推進商業銀行改革,鼓勵商業銀行加強金融創新意識,改善金融服務,把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目標和規劃與商業銀行的自主信貸結合起來;

    三是要拓展新的信貸指導方式,擴大運用再貼現和公佈信貸支援名錄等方式加強信貸政策指導,積極探索提高信貸指導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是要進一步搞好貨幣信貸政策與財政、投資政策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按規定和程式積極發放國債投資項目配套貸款和財政貼息技改項目配套貸款。

    發展貨幣市場

    “十五”期間應以“小步快走”的方式不失時機地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首先放鬆貸款利率管制,擴大銀行貸款利率的自主調整空間;然後是將貸款利率完全放開,放鬆存款利率管制;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利率的完全市場化,即包括所有金融商品的利率市場化。靈活利用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利率、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等手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通過利率政策調節社會資金供給的制度體系。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不健全,主要表現為貨幣市場發展緩慢與滯後,尤其是票據市場的落後對貨幣市場的發展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操作形成嚴重制約。因此,需要把貨幣市場特別是票據市場的發展作為完善金融市場的重要任務,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再貼現業務,大力推廣票據結算,完善票據貼現和再貼現體系,加快培育和發展票據市場,疏通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連接渠道。同時,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更多地關注金融市場的運作和變化,及時、適度地微調貨幣政策的操作力度和著力點。

    另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然是“十五”期間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之一。片面強調防範金融風險會對經濟産生緊縮效應,不利於治理通貨緊縮趨勢。因此,要強調在發展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重視合理的制度性安排,而不是一味地縮減資産運用。通過擴大信用規模,支援經濟發展,把風險逐漸“攤薄”、“稀釋”直至消化。同時,也要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建立與WTO接軌的、競爭性的金融體制。

    粵港資訊報 2000.09.27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