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國際金融專家縱論世界銀行業發展六大趨勢

單羽青

    “今天,全球銀行業越來越關心資金回收率和資本充足率問題。這不僅是全球性趨勢,同時也是中國銀行業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特別是中國即將加入WTO,這一問題越發顯得重要。”

    昨天,德勤國際資深金融專家,同時也是德勤亞太和非洲金融業務總監的歐歷維(Philip E Staurse)先生就全球金融發展趨勢在北京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結合中國銀行業的實際,歐歷維認為,目前世界銀行發展表現出六大趨勢。

    “第一、全球特別是亞太區銀行購並愈演愈烈。”他説,“並購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規模做大,搶佔市場爭奪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第二、全球銀行業越來越關心資金回收率和資本充足率問題。世界銀行業大規模加大了對於資訊技術和風險防範技術的投入,越發重視資本管理與控制和風險管理。”

    對於第三方面的趨勢,歐歷維先生認為是全球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具體體現在爭奪客戶和佔有市場份額上。

    “其一,我們稱之為“3C”系統,即合作(Cooperation)、合併(Consolidation)和混業經營(Inter Industry Competency)。例如,美國花旗銀行並購旅行者集團,使花旗銀行的業務不再僅限于銀行業。但當銀行進行‘混業經營’時,會使得銀行規模變得非常龐大,很難説,銀行規模大是否就意味著更好。例如在中國有著4家超大規模的國有銀行,有些銀行家認為這些銀行過於龐大,以至超出了管理可控範圍邊緣。因此必須加強管理控制。”

    歐歷維指出,企業進行“混業經營”必須在政策法律方面獲得准許。但在中國,法律並不允許進行銀行間並購和跨行業經營(混業經營),單個的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都無法單獨完成或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但是客戶的需求很可能是多家的。因此,只能通過法律允許合作的形式完成。這種合作體現在保險公司通過銀行代售保險業務,證券公司通過銀行進行證券業務。

    他説,“大約50年前,美國的個人儲蓄由銀行承擔,但時至今日,美國的各類銀行幾乎不再辦理個人儲蓄的業務,而由其他機構行使,例如互助基金、投資公司和經紀公司等。這就對中國的銀行業提出了一個挑戰——當投資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不一定非要將錢交給銀行。鋻於中國銀行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客戶又不把資金放置銀行,銀行資金就會出現短缺,那麼銀行何以發展?這不僅僅發生在銀行業甚至波及整個金融界。因此,全球銀行業在客戶競爭方面日趨激烈。”

    “其次表現在銀行對客戶關係管理(CRM)投入鉅資,包括技術上、程式上及培訓方面大規模的資金投入,目的是要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提高市場份額。”

    第四,銀行不斷加強管理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成本構成研究。經濟不景氣時,銀行的收入基本穩定,成本管理就愈發顯得重要。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擁有眾多的分支機構和僱員,從某個角度講,成本控制是銀行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隨著WTO到來,外國銀行涌入中國,他們會帶來更有效的銀行管理模式,迫使中國銀行加快改革。

    歐歷維分析説,第五個趨勢是更合理地實施銀行網路化(“e”化)。“一年前,銀行業務網路化(或網路銀行)在人們的頭腦中是最重要的問題。但通過這一年的發展變化,人們認識到網路化並不能為銀行帶來大規模的、迅速的、根本性的變化,它只是銀行服務過程中使用的眾多渠道或工具之一。”

    “第六個趨勢是,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金融機構的興趣。以前,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所有人幾乎有這樣一個共同的認識:中國市場孕育著相當大的潛力,都可以在中國市場獲得重大收益。隨著中國進入WTO,中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使得全球金融機構的CEO們更現實地考慮:在中國要做什麼,應該如何做,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同時,對中國的金融機構來説,應該認識到如何利用外國資金和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歐歷維最後強調説。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9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