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走出黑土地 打造農業“航空母艦”

    ——北大荒的農業産業化革命

    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地帶,其中一處就在著名的北大荒。過去,肥沃的黑土地上的人們只知道生産盡可能多的糧食供應國家;現在,一場革命正在改變北大荒,這就是——

    ◆種糧也有好收入

    行在北大荒,莽莽蒼原上肥沃的土地和豐茂的莊稼,讓人止不住讚嘆。但是,一想到這兩年農業比較效益低、種糧不賺錢,又心生了擔憂:這裡種糧可賺錢?

    看來記者的擔心有點多餘。黑龍江農墾總局的資料表明:近幾年,一二三産業一直在以7%—8%的速度穩健快速增長。

    原因很多,相互依託的結構調整與産業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龍頭企業推動結構調整與主導産業形成。

    “完達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是北大荒的代名詞。通過發展基地,以及與16家企業的整合,這個企業以每年5000噸産量、1億元銷售收入的速度遞增,成為了目前國內乳業品牌中市場綜合佔有率位居第二的企業。乳業也成為北大荒的主要支柱産業之一。産業化與結構調整與種糧有何關係?完達山的一位負責人講的“過腹轉化”的道理揭開了奧秘:種一畝小麥,如果光賣糧食,凈收入只有70元,但是,如果把這糧食拿來作餵養奶牛的飼料,過腹轉化之後,每畝小麥的收益翻倍,變成了140元。

    結構調整催生龍頭企業,在種植之外的加工銷售上實現增值。幾個月前,黑龍江最大的麵粉加工企業———北大荒麥業集團成立,這是北大荒的麵粉更“筋道”的結果。春小麥一直是北大荒的主産品之一。但是,從前的地産春小麥品質差,産出的麵粉面筋含量低,這不但使得春小麥被排除在保護價之外,而且本地産麵粉在黑龍江市場上的份額也不斷縮小,多數加工企業處於停産半停産狀態。近兩年來墾區針對市場對春小麥的品種結構進行了大力調整,全墾區種植的中、強筋春小麥已佔小麥總播種面積的87%。隨著優質小麥産量的增加,組建戰略同盟,組建小麥加工企業,奪回地産小麥市場,就成了必然之舉。新組建的這個麥業集團,其麵粉加工能力佔到全省的三分之一。

    無論是“過腹轉化”,還是被龍頭企業支撐了腰桿更“筋道”的小麥,都顯示了産業化所帶來的增值。種糧也就不愁不賺錢了。

    ◆再造一艘“航空母艦”

    黑龍江墾區的幹部群眾,過去只滿足於在這肥沃的土地上生産數量盡可能多的商品糧。而現在,市場取代了計劃,追求也從量轉成了質。黑土地正在進行以市場為導向、貿工農一體化、龍頭帶動的産業化革命。以龍頭企業帶動的乳、米、面、油、藥、農機六大産業已經形成,其中尤以乳、米、面、油為主導産業。

    比如米業。南方盛産的水稻如今成了北大荒的主産品。北大荒現種植水稻1000多萬畝,佔黑龍江墾區總産量的60%,同時已形成了120萬噸的加工能力。其重點龍頭企業北珠米業集團在水稻品種繁育、行銷策略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接軌,産品向日本、俄羅斯等國出口。現在,墾區正在重點扶持北珠、禦綠、興凱湖、喳哈陽、頡密湖、建三江六家稻米企業,準備做大做強米業,實現在幾年內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的目標。

    省農墾總局出臺15項優惠政策,實施産權制度改革,著力推進重點龍頭企業的跨區域、跨行業的兼併與重組。17家重點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如完達山乳業集團、北大荒麥業集團、九三油脂集團、北珠米業集團等等,其中完達山乳業集團和九三油脂集團還成為國家級産業化龍頭企業。

    加快龍頭企業優勢擴張,實施資本運營,越來越成為北大荒産業化經營的主旋律。以2001年元月19日完達山乳業集團對鶴王乳業實施兼併重組為序幕,乳、米、面、藥、農機等行業重組整合全面展開。僅上半年,11戶重點龍頭企業就購並墾區內外相關企業54家,購並資産4.06億元;同時建成了像北大荒麥業這樣的“航空母艦”。

    再就是統一品牌。如果説兼併聯合還只是有形資産的整合的話,那麼整合行業資源,統一品牌,則是北大荒正在進行的一種無形資産的整合。現在,農墾各分局米業集團組建以後,把6個分局內的25個品牌統一為6個品牌。完達山在已實施的16戶企業的整合基礎上,還要對雪花等10戶乳品企業重組,力爭在年內實現品牌的統一。北大荒麥業集團成立後,將以“北大荒”這一品牌推向全省、全國乃至世界。

    ◆走出黑土地

    我們可以從購銷合同中看出北大荒産業化的深化與拓展。

    1999年底,佔香港麵粉市場50%份額的蛇口南順麵粉有限公司與北大荒簽訂了大規模生産優質小麥的合作協議,建立優質小麥生産基地。2000年8月,1萬噸小麥順利收割。2001年4月,浙江省一個由副省長帶隊的政府代表團剛到北大荒,簽訂了總量達91.8萬噸、價值12億人民幣的糧食購銷合同。 

    一個月之後,一個由溫州市委副書記帶隊的28人的考察團,在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察之後,簽下了15份合同、9份協議,合作金額達5億人民幣。合同包括建有機食品基地、邊境商貿城等。

    值得我們體味的是第三個合同。無論是蛇口南順麵粉有限公司的合同,還是副省長帶隊簽下的合同,都還超不出簡單的糧食購銷合同的範圍,只不過在量上進行了擴張。然而與溫州的合作,表明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並産生了質的變化。用溫州的話來説,這是兩地之間依據各自優勢的一種全方位的農業合作。首先這是一種置於全國背景下的農業結構的區域調整。一方土地少,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豐富;另一方則相反,地廣人稀,且二三産不發達,於是優勢互補,共走産業化之路。其次,合作不簡單地局限于糧食購銷或建立基地上,而是深入到品牌、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更深的層次上,因此,就有了創辦企業、參股經營等各種方式。一方利用自己的品牌、資金、技術、管理,在黑土地上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而另一方也在利用外來的優勢,推進自己黑土地上的産業化革命。

    走出黑土地,在更廣的空間裏進行優勢組合,這是北大荒産業化正在進行的嘗試。

    

     《經濟日報》2001年8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