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李東生:不囤積彩管 不在意誰是彩電老大

    近來,TCL成了國內家電業界矚目的焦點。先是外界盛傳TCL集團與國內9大彩管廠聚會成都,秘密簽訂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400萬支彩管的協議,關於此事各種版本的説法莫衷一是,迷霧重重。隨後有媒體爆出新聞“上半年彩電銷量各有説法,長虹TCL爆發老大之爭”。對此,處於傳聞漩渦中的TCL一直保持低調姿態。

    日前,TCL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第一次針對以上傳聞開腔講話。

    TCL不會“囤積”彩管

    記者:TCL近期和國內彩管廠是否在成都開了一個會?

    李東生:7月15、16日,我們TV事業部邀請國內9大彩管廠在成都開了個會。這次會議是正常的商務交往。去年的彩電價格戰,給我國彩電行業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自然波及到彩管行業。彩電整機廠和彩管廠之間有興趣相互探討行業發展大計。事實上我們彩電廠與各彩管廠是上下游的合作夥伴,自然來往頻繁。這次成都聚會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不完全是生意上的事,其中牽涉到商業操作細節,這裡不便多講。 

    記者:外界盛傳TCL與9大彩管廠達成協定,將秘密收購400萬支彩管,而且價格比市場價格高?

    李東生:我也注意到最近媒體上的這些傳聞,在這裡我可以肯定地説,這些傳聞是沒有依據的。我們採購彩管,是根據適應市場變化的經營計劃經常性地在採購。高效、高速的物流管理是我們企業追求的目標,我們的原材料庫存和成品庫存都較少。這一點也是TCL贏得競爭的法寶之一。3年前有一家彩電廠超過自己的市場能力大量收購彩管,我曾提出不同看法,別人失敗過的事我們不會再重蹈覆轍。因此,我們不會“囤積”彩管,更不會用高出市場價的價格來採購。

    TCL追求的是最強

    記者:有媒體稱“上半年彩電銷量各有説法,長虹TCL爆發老大之爭”,那麼究竟誰是“老大”呢?

    李東生:TCL不在意誰是“老大”。

    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産基地,僅TCL一家已佔到全球産量的5%。國內市場年年不斷的價格戰已將眾多彩電廠推向虧損邊緣,單純追求彩電産銷量的危害性正越來越明顯。我們TCL不表面追求最大,我們追求的是最強。

    記者:我們注意到媒體上面各個廠家的説法的確有些差異,那麼今年上半年TCL的彩電業務情況究竟如何?

    李東生:今年上半年TCL共銷售彩電305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11%以上。TCL王牌彩電在國內市場已具有領先優勢,這種優勢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市場佔有率高,二是高端産品競爭力明顯佔優。據國內權威機構發佈的資訊,TCL王牌彩電的市場佔有率今年始終保持前三位,其中單機2650元以上的品種,我們的零售量一直保持領先,4850元以上的高端品種我們的零售量是國內同行的總和,我們囊括了大螢幕彩電品種的幾個銷量冠軍。此外我們的相關多元化戰略也實施得較為成功,通信、資訊、電工、零配件等産業也有較多的利潤貢獻。

    記者:您怎麼看待企業做大與做強的關係?

    李東生:我們有一個競爭策略,叫三個最好:“研製最好的産品,提供最好的服務,創建最好的品牌”。這個策略就是基於我們對企業做大與做強關係的認識。改革開放20多年,我們中國企業從小到大,應該説成績斐然。這讓大家産生了思維慣性,一味追求把企業做大。但是國內彩電市場從短缺到供大於求,産業環境和産業基礎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實企業要做大,就要有強勁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家應該更重視如何把企業做強。企業大不一定強,企業強就一定可以做大。中國彩電企業的榮辱興衰就是很好的例證。近年來,TCL彩電事業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産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不斷變革創新,提高管理水準和行銷網路市場反應速度,在保持國內市場穩定增長的同時加大自有品牌産品的海外推廣力度,今年TCL彩電出口將達到100萬台,比去年增長43%。

    推HiD為未來佈局

    記者:今年初你們彩電事業部推出HiD,業界頗有爭議。

    李東生:準確地説,HiD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彩電,它是我們設計的未來多媒體數位顯示終端的雛形。HiD産品的中文名稱叫家庭資訊螢幕,具有高清晰、網路化和多相容三大特徵:它既是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又能與電腦配合上網做資訊處理,以及與數位相機等相容使用。

    記者:TCL為什麼要力推HiD?

    李東生:彩電事業是目前TCL集團的最大産業,因此我們非常關心彩電的未來。據我們對世界電子資訊行業的觀察,未來家庭的彩電一定會與其他家電、資訊、通信等終端産品融合,也許將來它不一定叫彩電這個名稱,但它在數字資訊處理顯示方面的功能是其他産品無法取代的。TCL集團公司有信心在未來的彩電及其他數字顯示終端産品領域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經濟日報》 2001年8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