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現象的背後:新一輪的經濟擴張到來

漲價好像是道難解的題。糧食漲價,農民喜,市民憂;鋼材漲價,鋼廠喜,加工企業憂。但他們的喜能否繼續?而另一些人的憂能否在經濟的增長中被稀釋呢?

似乎很突然。9月以來食用油、麵粉和大米的價格不約而同地上漲了10%~20%,同時,肉禽蛋奶等消費品價格也隨之上漲。

城市居民變得警覺起來,對他們來説,這是一種久違了的感覺。

根據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對160個農區物價資訊網點縣的調查,與前月相比,9月油脂和油料價格全面上揚,蔬菜價格持續上漲。

“番茄和黃瓜都買到2元一斤,這是以往下雪後才有的價錢。”一位居民抱怨。

與城市居民的不安相比,年年為“賣糧難”發愁的農民開始露出了笑容。

據了解,黑龍江省小麥每噸收購價達到1100元,比上年同期上漲32%左右。吉林玉米價格每噸則上漲15至20元。河北、山東玉米價格每噸上漲50至70元。同樣的局面也出現在別的糧食産區。

“只要糧價能維持現在的水準,我打算明年多種幾畝水稻。”湖南省寧鄉縣東湖塘鎮農民劉聽乾説。劉家今年每50公斤晚稻穀至少可以賣到54元,一些中高檔的優質稻穀價格已超過每50公斤70元。這個價格與往年相比普遍提高了10%至20%。

“糧油價格上漲對增加農民收入有好處。”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處長徐連仲説。

雖然政府很快出面平抑了糧油價格,但據有關專家預測,長遠看來,糧油價格上漲的局面將會延續到2005年。

糧油上漲帶來的不安此時在城市居民心中卻尚未消退,來自一些企業的擔心愈發明顯。因為對他們來説,價格的考驗可能才剛剛開始。

比起糧油來,“工業糧食”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來得更早,幅度更大,持續的時間也更長。

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生産資料銷售價格已經上升了7.3%。其中8月份生産資料價格上漲9.3%,9月份是9.1%。“這是非常快的。”徐連仲説。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漲幅還是在去年下半年生産資料持續上漲的基礎上實現的。據發改委預測,4季度仍將保持漲勢。

一些從事加工製造的加工型企業已經開始叫苦,因為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加重了他們的成本負擔。

然而,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對生産資料和消費品價格上漲並不擔心。因為在祁看來,此次價格上漲昭示著新一輪的經濟擴張已經到來,漲價帶來的陣痛將會在新的經濟增長中得到稀釋。

新週期帶動價格上漲

經濟週期是工業社會的經濟增長規律。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自19世紀八九十年代到1980年,中國經歷了三個長波(週期),平均每個週期36年。

陳東琪將中國經濟長波的起因具體化為主導産業的轉換。

1980年我國經濟進入第四個長波(前三波分別為生鐵、紡織、製造工業和能源)。陳東琪認為,第四次經濟主導産業是大型家用電器。從80年代開始,以彩電、冰箱和洗衣機為代表的大型家用電器生産量迅速增長,“新三大件”很快代替了“老三大件”。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半期到2002年,是該經濟長波下降階段。在這個經濟長波下降階段裏——經濟提速難,物價低增長,企業利潤減少,新建企業少,就業壓力大,這均是經濟長波下降階段的特徵。

但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長時間的強勢增長,2003年第三季度GDP增幅超過9%。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司司長張新澤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經濟長波的上升階段。在新一輪經濟長波中,主導産業有可能是汽車、電子和住宅産業。

因此,市場上與這些行業相關的生産資料的價格普遍上漲:用來提煉鋁和鎳的氧化鋁價格在過去1年半裏增長了1倍;製造空調所需的碎銅在今年前8個月的進口增長了40%;用於傢具生産的木材進口大增,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西伯利亞木材的最大買家,消費了該地區80%的木材出口。

“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正是經濟增長加快的最終結果。”徐連仲説。

實際上,糧油等農産品價格的上漲也可以用“新經濟週期到來”來解釋。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生産資料價格,對生活資料的價格傳遞會滯後一些,所以當生産資料的價格由於需求拉動而上漲了一斷時間後,生活資料開始呈現上漲。

在抱怨中擴大投資

或許,一些企業也嗅到了這一波新經濟週期的味道,他們的經營決策因此顯得意味深長。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顯示,鋼鐵價格是漲價幅度較大的生産資料之一。這對一些依賴鋼鐵較強的企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與此相伴隨的,自然是企業採購成本的大幅上漲。

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一家知名電器公司的總經理助理不停地訴苦:“自去年5月以來,用於家電面板、外殼的電鍍鋅板價格飛速上漲。與此同時,製造洗衣機電機的重要材料0.5毫米硅鋼板,去年上半年的訂貨價還是每噸400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5000多元。空調核心部件壓縮機價格也全面漲價,尤其是佔據市場主要份額的1匹、小1匹的空調壓縮機的價格,漲幅達到10%~15%。”

還有一個對他們來説更不幸的消息,自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的平均水準將降低3%左右,其中以冰箱、彩電、空調為主的家電産品退稅率則降低4%。這意味著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將進一步加大。

然而,這些家電企業的抱怨言猶在耳,它們擴大産量的計劃卻不斷傳來。

10月17日,美的集團公開2004年度空調銷售目標,內外銷將達到500萬台,其中70%將是應用新技術的美的健康空調。據美的提供的數據,預計今年底美的空調內外銷將達到史無前例的380萬台。

翌日,格蘭仕在其總部召集的全球經銷商大會上也公開宣佈,將追加20億元,在廣東中山圈地3000畝,計劃在3~5年內,分三期建成一個年産規模為1200萬台(套)的全球規模最大的空調製造基地。

奧克斯、格力等公司也在近期有大手筆出臺。

視利潤為生命的企業為何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節骨眼上推出擴大産能的計劃?

“除了靠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外,企業對市場消化能力的樂觀預期恐怕是最好的解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認為,“而市場消化能力的增強正是經濟活躍期間的明顯特徵。”企業也許有理由樂觀。據統計,中國空調的出口量從去年700萬~800萬台驟升至今年的1800萬台。發改委的數據也顯示,前三季度,工業産銷率達到97.7%。

從企業來説,未來巨大的需求是本輪投資擴張的理由,而投資和消費增加正是新一輪經濟提速的原動力。

實際上,更令人樂觀的是宏觀經濟形勢,家電企業的投資故事似乎已為下一輪的經濟增長描摹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

稀釋新矛盾

在享受新一輪經濟增長帶來的美好圖景之前,政府與企業必須先讓消費者和他們一樣充滿激情,否則,這一切都將是海市蜃樓。實際上,現實情況並不是很妙——居民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和投資同步增長。

統計顯示,9月份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3%,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0.3個百分點。也就是説,就在企業開足馬力,用不斷漲價的原材料生産消費品的時候,這些消費品的價格反而降低了。

“這是因為,近年來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增長緩慢。”徐連仲説。談及原因,徐認為,一是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緩慢增長,甚至還有減少的趨勢;二是社會上存在大批下崗失業人員,無力消費;另外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功能和覆蓋面都比較小,使一些居民有錢也不敢花。

而生産資料的需求,由於投資需求增加了,投資觸動經濟,出現了需求影響價格的局面。今年1月到9月份,中國投資增長30%多,這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增幅。與此相比,消費僅僅增長了8.6%。

“這肯定會造成新的矛盾。”徐連仲認為。上游産品在漲價,但下游産品,就是賣給老百姓的産品價格又漲不上去,這會給加工企業,特別是生産消費品的企業很大的壓力。原料進來是高價的,産品賣出去是低價的,長此以往,會導致企業生産的萎縮。

而在張新澤看來,如果新的經濟週期到來,企業上擠下壓的陣痛將不是問題:“根據以往經濟週期的經驗,宏觀經濟中的需求不足、物價低靡、就業困難等問題將在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逐步緩解。”

在未來十幾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新的主導産業如汽車、房地産有著廣闊的利潤空間和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各級政府,國營和民營企業正向這些領域大量投資,這些投資會拉動消費需求,刺激消費慾望,增加就業機會。這些産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會逐漸顯現。(張邦松)

新聞週刊 2003年11月17日


理性看待價格波動
謝揚:中國不缺糧食 防止人為哄抬物價
糧油市場仍供大於求 專家提醒居民不要盲目搶購
五大學者論"經濟過熱":恢復性上漲?非典型通脹?
針對糧油漲價 專家提醒:不必擔心通貨膨脹
專家稱糧油價格上漲意料中 11月有望走低
物價“蝴蝶效應”引發社會關注 物價漲升動因解密
糧價上漲是新一輪通脹的前兆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物價恢復性上漲抑制通脹
中國價格將成世界價格?物價上漲背後有全球理由
2001年中國將溫和通貨膨脹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