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長解讀經濟焦點:人民幣貶值因素顯現

中國經濟二十多年來高速發展,全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關注與日俱增,最近持續不斷的峰會、論壇便是一個明證。對當前中國經濟運作的看法,各路行家也是眾説紛紜。在今天舉行的二00三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世人關注的幾個焦點問題加以解讀,并得出今年經濟增長大局已明朗、明年的有利因素會多於今年,以及中國百分之七到八的高速度保持近半個世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是完全有可能的初步結論。

“冷”“熱”聲中求發展

對當前經濟運作的判斷,有的人説總量已經“過熱”,有的人認為是局部“過熱”,還有人説“熱”得不夠。李德水認為,有“熱”也有“冷”,但不能對當前經濟運作作出總體上過熱的簡單判斷。

李德水説,讓人覺得比較“熱”的方面,主要是固定資産投資上得較快;而股市、債市兩低迷,産品有一定過剩,勞動力過剩,甚至資金過剩都是“冷”的表現;消費增長、財政支出、物價水準則都很正常。他認為,中國經濟的這一輪擴張,與十年前相比大不相同;就今年前三季增速而言,也未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平均水準,故不能説是過熱。

不過,李德水指出,應注意在投資增長和由此拉動的工業生産的大幅增長中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如有的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此外,鋼鐵、水泥、電解鋁等一般加工工業建設項目增長過快。

李德水稱,無論“冷”或者“熱”,不影響“總體經濟形勢是很好的”基本判斷。中國抓住歷史機遇,努力加快發展無可厚非。

“通脹”“通縮”一線間?

李德水説,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是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一個因素。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引起國內外糧食産需關係變化,糧價上漲可能帶動基本生活資料上漲,也是引發通脹的因素。

與此同時,李德水提醒通貨緊縮因素同樣存在。他説,在全球生産能力普遍過剩的背景下,中國鋼、水泥、紡織、機械等大擴張,一旦市場有變,會出現壓價賤賣局面,導致物價總水準更加低迷,甚至一些企業可能生産難以為繼的局面。此外,隨著中國對世貿組織承諾的逐步兌現,進口門檻降低,大批國外廉價産品如汽車、成品油、電子産品等涌入中國市場,也會導致價格總水準的下降,誘發通貨緊縮。

幣值升降存變數

人民幣匯率是近一階段的熱門話題,而且不少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無庸置疑的事。但李德水卻從一大堆經濟形象中,看到人民幣貶值的一些因素逐步顯現出來。

李德水説,在經常性項目方面,中國外貿順差正逐步縮小。今年前三季度外貿順差只有九十一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二百億美元。預計明年世界經濟要好於今年,世界主要貨幣的利率可能調升,這將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至於中國能否維持這樣大規模的外商直接投資水準,也難確定;此外,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達四千多億美元,外企每年都要將利潤換成外幣匯出,且會越來越多。因之,未來中國國際收支平衡將偏緊,市場對外匯需求增加,人民幣匯率就要下降。從這個角度講,人民幣是一個貶值的趨勢。

李德水提醒,一旦市場環境和人們升值的心理預期發生逆轉,就有可能出現倒戈相向局面,現有的四千零一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許經不住折騰。

解讀當前經濟熱點,李德水稱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總體看好,但各種影響因素處於膠著狀態。他認為,只要駕馭得好,完全可以化險為夷,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仍可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王永志)

中新社 2003-11-10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談中國經濟焦點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國企就業五年來首次增加
國家統計局許憲春司長:如何判斷當前宏觀經濟走勢
1-3季度城市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消費支出波動上升 
經濟增長數據遭質疑 中國GDP數據將建立定期調整制度
國家統計局:經濟快速增長勢頭愈加清晰
房地産盲目投資仍存在
國家統計局發佈資訊顯示我國企業集團實力增強
京津滬穗居民生活對比 北京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12%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