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市場突然“發燒” 當局緊急調控降溫

中國糧油市場在度過了六年的平穩之後,近期開始“發燒”。部分農産品價格上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各地政府也及時啟動了價格監測系統,為之“降溫”,把價格波動和影響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據悉,此次“帶頭”“發燒”的主要是糧食、食用油等,原先一些超市標價三十六元的五升桶裝大豆色拉油,如今已賣到三十九點五元,有的甚至高達四十一點九元。有媒體從糧食部門獲悉,十月中旬以來,蘇、魯、豫、皖、浙、鄂等省食用油價格,均處於近年來的最高峰。隨後肉、蛋、豆腐等副食品價格也有所攀升。

有分析説,這條“生物鏈”的源頭在於糧食。

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在短期內猛然走高。十月中旬開始,中國主産區小麥價格突然強勁上漲,平均每噸漲幅在四十元至八十元;與此同時,玉米價格出現反季節性上調,華北地區同比價位上漲八十元每噸至一百二十元每噸;而在安徽省,油菜籽和水稻收購價格比上年同期分別上漲了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十左右。

如此短期內農産品價格的大面積上漲,是中國一九九七年以來的第一次。業內人士分析,糧價上漲有三個原因:一是國際市場糧食漲價;二是國內糧食減産,直接影響了國內糧油加工企業的成本,促使糧油成品進一步漲價;三是糧食生産經歷一個新的週期。

此次糧油市場的“發燒”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有評論認為,此次價格上揚對長年受農産品價格低迷困擾的農民來説是難得的喜訊。也有文章指出,社會零售商品價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漲,無論是對拉動消費、提高企業利潤率還是減輕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都有好處。但是,“菜籃子”的事,畢竟關乎千家萬戶,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對於農産品和糧油走勢,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著手“退燒”。發改委前些天指出,今年中國主要油料品種播種面積繼續擴大,産量增加,預計今年全國油料産量將近二千九百萬噸,比上年有所增長。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讓人們不要聽到風就是雨,不必盲目跟風。北京迅即建立了價格應急反應機制,把價格波動和影響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保證市場供應,保持首都市場糧、油等副食品價格的基本穩定,滿足群眾生活需要。

到記者發稿時,北京市場上雞蛋已由前兩天的二點八元一斤回落到二點六元,豬肉由原先的六元甚至七元一斤降至五點五元。(鄭劭清)

中新社 2003-10-30


國家統計局快速調查:糧油漲價尚未影響日常生活
糧油漲價,誰人歡喜誰人憂?
(分析)糧油價格上漲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國糧食供求局面並未大變 糧價不會大幅上漲
北京糧油價格出現波動 有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
太原等地糧油價格大幅波動 山西實行價格日報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