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汕頭:逃稅騙稅喪失信用 經濟發展嚴重受阻

    目前,全國範圍內正在開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行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如何使我國經濟逐步發展成規範化的市場經濟,成長為信用經濟,這是需要人們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這場整治行動中,汕頭市佔有重要地位。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廣東整治得如何看粵東,粵東整治得如何看汕頭。”

    曾經被譽為“希望的熱土”的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的汕頭,一度被大規模的逃稅騙稅、制假售假以及六合彩氾濫的陰影籠罩。外來投資者望而卻步,本地企業人心思遷,凸顯汕頭喪失信用的後果。

    我們希望以汕頭為例,解讀一個地方的信用如何喪失及其重建的可能;希望人們從其共性的因素中獲得啟示,也希望中國早日跨進信用經濟的門檻。

    “最危險的時候”

    當歷史進入21世紀的時候,如果在一座現代都市繁華的商業街頭,在琳瑯滿目的廣告牌中,能找到一句馬列經典語錄,在不少人看來是一件新奇的事情。

    然而在廣東省汕頭市,卻是一個例外。

    在汕頭風景最為美麗的海濱路上,一個廣告箱上寫著:1858年,恩格斯在《俄羅斯在遠東的成功》一文中稱,“汕頭是中國惟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這句話代表了這座城市在19世紀後半期的成功。在恩格斯寫這句話的3年後,即1861年,汕頭成為對外通商口岸,8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商業一時繁華。

    20世紀末,這座城市再次迎來了它的輝煌。上世紀80年代,汕頭成為當時全國4個經濟特區之一,享受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經濟得以高速發展。

    然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汕頭市一些地方近年來逃稅騙稅、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甚是猖獗,嚴重損害了特區的形象,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

    大規模的逃稅騙稅,使汕頭成為眾矢之的。僅現在公佈的數字表明,汕頭共虛開增值稅發票達100多億元之巨,騙取國家出口退稅額27億元。與此同時,制假售假氾濫,使“潮貨”在國內已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有的地方已赫然打出“此街無潮貨”的招牌。六合彩氾濫成災,則使汕頭社會風氣深受毒害。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是,汕頭因參與“六合彩”賭博而被刮走的民間資金竟然高達上百億元。

    經濟數據是一個城市發展最為直接的反映。汕頭經濟發展不僅已落後於珠江三角洲,有一些指標也落後於全省的平均水準。

    在汕頭采訪,不論是在政府還是在民間,你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汕頭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金字招牌”砸了

    1998年,位於汕頭所轄的潮陽市谷饒鎮的中國桂光集團董事長張桂溪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一時間聲名大噪。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前全國人大代表竟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79億元。2001年4月,張桂溪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被當地奉為“金字招牌”的張桂溪落馬了,這對潮陽市來説絕對是個大地震。

    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企業家,按一個前潮陽市領導的説法,“在潮陽市,甚至在汕頭市,張桂溪都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他的桂光集團被稱為潮陽市經濟“四大臺柱”之一。張本人也被譽為汕頭市的“納稅之星”。

    5月26日,記者來到位於潮陽市谷饒鎮的桂光集團。生産服裝的龐大廠房大門緊閉,裏面空無一人。龐大的職工食堂裏的2000多個座椅已經蒙上了灰塵。而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人聲鼎沸,幾千名桂光集團職工同時進餐的壯觀場面曾是當地一景。

    發人深省的是,記者在當地採訪中發現,騙了那麼多稅款的張桂溪原本也是靠勤勞發家,在出事前甚至給人“誠信立業”的印象。

    張桂溪及其父親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1988年與港商合資創辦了谷饒上堡桂光製衣廠,以生産“桂光一族”系列牛仔服裝而聞名。産品曾出口入境澳、東南亞、西歐。

    1995年,張桂溪及其兄弟更是一次性投資四五千萬元,從國外購進電腦繡花機12台,形成先進的電腦繡花生産線,為生産高檔服裝、文胸等提供半成品。據目前主管繡花車間的陳廠長介紹,僅這12台繡花機,每天生産出來的半成品價值便達24萬元。

    很快,桂光集團的産值便名列潮陽市鄉鎮企業的第2位。每年上繳的利稅達一兩千萬元。

    讓人費解的是張桂溪的另一面。谷饒鎮一位副書記透露,早在1998年,張桂溪就因偷稅曾被國家稅務總局直接查處,要其補稅1億多元,張后來只補了幾千萬了事。張桂溪有“特殊身份”,此事在當地沒有過多地張揚。張並沒有罷手,暗地里加緊虛開增值稅發票,最終東窗事發。

    他在此事中表現出來的貪心和偽善令人吃驚,也讓信任他的當地人心寒不已。

    潮陽市谷饒鎮,桂光集團等4家民營大型企業的産值和稅收佔了全鎮的60%。在這次整治中他們因涉及騙稅逃稅被查處後,該鎮的經濟遭到重創:今年1—4月份,該鎮工業産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89%。

    在小小的谷饒鎮,這次牽涉到騙稅案的就多達14家企業,都是鎮領導説的“有頭有臉”的大企業,罰金和補交稅款就高達103個億。

    推倒多米諾骨牌

    汕頭當然不止一個張桂溪。信用倒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鑽了出來。

    5月24日,記者到汕頭市工商局採訪時,和記者坐在一個板凳上的是兩個愁眉不展的湖南常德人。他們和汕頭一家企業做一筆生意,貨是到了,卻是來路蹊蹺,難以正常銷售。跟蹤過來後,發現這個企業已經兩年沒有年檢了,電話和地址都是假的。

    而在潮陽某鎮採訪的時候,鎮領導介紹説這裡有1000多家企業。可記者看資料上説的才400多家,這名鎮領導尷尬地承認,只有這400來家是註冊過的,有的是“作坊企業”,有的是“只做貿易”的“皮包企業”。

    當地造假的“魄力”令人印象深刻:1997年,汕頭地區某鎮被一舉查出6條盜版VCD光碟生産線,一條光碟生産線的成本高達2000萬元左右,6條生産線共價值12億元。

    大“魄力”曾經帶來大“産出”:按照該鎮政府辦公室主任的説法,“當時生産盜版光碟就跟印鈔票一樣。”

    當地造假者似乎不怕傾家蕩産。上億元的盜版光碟生産線被查後,他們又搞起制售假煙。從1998年10月至去年6月,該鎮共查獲制假煙機189台。按一台制煙機成本8萬多元計算,制假投資高達1500余萬元。

    所以有人説這裡不出則已,一齣就是大案,表現在此地頗受國家工商局和國家技監局的“關照”,他們經常光顧,當然不是為表彰而來。

    市場的反擊是迅速而殘酷的。

    光潮陽市虛開增值稅發票就涉及13個省,被有關領導認為“影響了半個中國的市場經濟秩序”。現在有一些地方向下屬企業發了通知,提出不和汕頭、潮陽市做生意。

    潮陽一家企業生産的化粧品,行業內頗有名氣,廣告響得很。可廠家舍得花鉅資做廣告,就是不敢寫其廠址在潮陽,廠址被寫成“汕頭特區廣汕公路旁”。

    由於人心思遷,近幾年來汕頭遷走的企業多達1200家,僅去年就搬遷了450多家。

    汕頭市的一個領導痛心地指出,長此以往,汕頭“發揮特區的窗口作用、輻射作用、示範作用”將“成為笑料”。

    信用在哪喪失的?

    面對汕頭今天的局面,不少每人平均會産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汕頭髮展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汕頭市委一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談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他認為,除了民間資本的發達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加在一起,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那便是:汕頭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氛圍,以及政府部分官員指導思想的偏差導致的吏治腐敗。

    從自然環境來看,汕頭的自然條件無疑是相當優越的。它地處北回歸線上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然而,與自然條件好伴隨的是人口眾多。全市人口密度為2180人/平方公里,每人平均耕地僅016畝。為全國人口最稠密、每人平均耕地最少的地區之一。

    人多地少的現實導致的一個重要後果是生存問題的凸顯。為了生存,潮汕人既以精耕細作出名,被人稱為“種田如繡花”,也以勇於出國冒險、善於經商著稱,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在有空子可鑽的時候,歪門邪路自然也成為一個選擇。

    與自然條件相對是文化動因。作為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人至今依然保持著很強的“潮汕人”的群體認同感。這一點使“人際關係”成為潮汕人最為重要的感情紐帶。

    重視人際關係的另外一面是,不少企業和各級政府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因為如此,才導致汕頭的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人情風、裙帶關係猖獗,助長了犯罪行為的發生。

    這種種因素,深刻地影響著汕頭近年的發展歷程。

    80年代初,汕頭被設立為全國首批4個經濟特區之一。然而,如今回過頭來一看,不少政府官員承認,特區的優惠政策進口來的商品和生産資料,沒有被用來發展實業,而是更多地被倒賣到其他地方賺取差價。不少個人和機構從中牟取了暴利,從而更加助長了暴富的氛圍。

      一些政府官員對自己角色的定位偏差,加上伴隨而生的腐敗,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部分政府部門對於那些沒有人情關係的企業、尤其是對外商投資企業“卡、拿、要”現象嚴重,殺雞取卵,致使不少企業不堪重負,紛紛搬遷。對這一點,汕頭市新任市委書記李統書用“實在令人髮指”一詞來形容。

    對與自己有人情關係的企業,不少政府部門和官員則是拼命保護,任其弄虛作假,嚴重助長了一些企業不正當的私欲,導致騙稅、造假橫行。一個如今已被廣泛報道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潮陽市銅盂鎮國稅所一個專管員在鎮上租賃一家酒店,讓37家“三無”企業攜帶31台稅控機入住,全部幹著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的勾當。該鎮的書記、鎮長竟不聞不問,任其發展,甚至還從中謀取好處。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記者在潮陽採訪,聽不少人反映,真正使張桂溪等人走上騙稅道路的,實際上是工商、稅務、海關等某些部門的內部人員。很多人相信,實際上是這些部門內某些人員的教唆乃至內外勾結,才導致不少企業走上騙稅道路。

    為了證明這一點,潮陽一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件事:他曾在一家全國頗有知名度的企業所在鎮任職,據該企業老闆稱,從1993年,就有稅務、海關等部門負責人多次教唆,勸其進行騙稅活動,被其拒絕。

    政府開出的藥方

    2001年3月底,中共廣東省委調在深圳工作19年的原深圳市市委副書記李統書任汕頭市委書記。這是一項頗為意味深長的任命。深圳和汕頭同為經濟特區,然而,深圳始終保持了驚人的發展速度,而汕頭則在九十年代後期逐漸落伍。調原深圳市委副書記任職汕頭,顯然有借助深圳的經驗,在汕頭目前的關鍵時期發揮作用的考慮。

    果不其然,李統書上任一月之後,從4月25日至27日,即與汕頭市市長李春洪一起,攜市委、市政府、市直主要職能部門及各區縣主要負責人共63人前往深圳考察。回來後很快提出向深圳學習的口號。

    在這位新任市委書記為汕頭整治開出的藥方中,名列第一位的並不是整治本身,而是“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這表明瞭一點,即在李統書看來,汕頭目前信用的喪失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部分企業的不法行為,其根源還是在於吏治不清。吏治清明,各盡其責,職能規範了,企業自然會走健康之路,因為歪路和漏洞已經被堵死了。

    故而他將“清吏治”列為治本之策。

    在5月16日的汕頭市委常委擴大會上,李統書公開承諾:“在汕頭範圍內,誰買官賣官,向我報告;我若買官賣官,向我的上級報告。請大家共同監督。”

    據稱,此言震動了幾乎所有與會者。

    5月24日,汕頭查處了68名違紀的黨員幹部,其中有58人涉嫌偷稅騙稅、走私騙匯和制假販假。

    除此以外,是改進政府職能,減少審批權,盡可能杜絕政府對企業的不正當干預,這是汕頭學習深圳經驗的一個重要方面。

    隨後才是對不法企業的整治。與此同時,為扶持正當企業的發展,汕頭市政府也接連推出了多項措施。就在記者採訪期間,一項重大措施出臺:一類工業用地的地價削減50%,即從346萬元每畝削減為173萬元。其他類用地也降價一半。降價幅度之大,實為空前。

    重建信用有多難

    對目前的汕頭來説,它顯然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困難。

    作為潮汕人的李嘉誠先生對汕頭的捐贈額高達27億元,但最近幾年幾乎沒有到汕頭投資過。因為1994年起,李嘉誠的公司曾參與了汕頭海灣大橋、汕頭集裝箱碼頭、汕頭三個電廠等重大項目的投資,但汕頭某些部門對他的承諾沒有兌現,因此對這裡的信用程度一直有看法。

    而在汕頭看來,財政的壓力使他們的政府信用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90年代初開始,汕頭為了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利用多種途徑籌集到大量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一個統計數字是,汕頭市在最近5年內投入基礎設施市政建設的資金達240億元,平均每年近50億元。而該市2000年的財政收入也僅為383億元。

    這些超前的建設固然使汕頭的硬體環境在幾年內有了大的飛躍,然而,也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另一個現實也嚴峻地擺在汕頭面前。在這次整治中,相當一部分正當經營的企業,其年審、退稅等問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按照新任潮陽市市委書記李楚平的説法,眾多企業因為身在汕頭,身在潮陽,從而連正常的待遇都不能享受。這不僅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産經營,部分企業還因此更産生了搬遷的念頭。

    毫無疑問,這是這座城市近些年來不規範發展所必然要付出的種種代價。

    如今的汕頭,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汕頭必須重新在廣東、在中國、在世界樹立起它的新形象,重新建立起信譽,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用官方的説法是,這是新世紀汕頭的生命工程。

    只有這樣,它才可能擁有未來。

    南方週末 2001年06月01日

相關新聞

莊禮祥説,汕頭將通過澳門加強同歐盟合作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