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製造業迎來50年最大機遇

    今年一季度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高達17.4%,而去年用電實際上已增加了1700多億度。地方告急新聞不斷,缺電已成為中國一大突出的經濟現象。

    “十五”電力規劃太低了——此種呼聲比較強烈。

    國家今年為此新批30個電站建設項目,共計2248萬千瓦。專家説,這還遠遠不夠。再加上此前已開始的電網改造、西電東送,電力投資令人矚目。循著這條線索,中國經濟時報的目光轉向了為電力發展提供裝備的上游電氣行業。記者在對以上海電氣為代表的國有裝備巨頭、以溫州柳市為代表的民營工業電器製造群和電力與機械行業專家的大量調查採訪中發現,電氣業不僅正在借這個百年難遇的時機大舉扭虧,而且業界整合大潮正撲面而來。

    市場找到電氣製造的門上

    今年以來的缺電矛盾為什麼這麼突出呢?

    “十五”計劃給電定的盤子太小了。這是電力專家朱成章先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説的第一句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偏差呢?據朱成章分析,國家制訂“十五”電力規劃時,正是我國電力增長最慢的時候。

    業界把電力增長與GDP增長的比率稱為電力彈性系數,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從1981年到2000年間,平均都在0.8左右,表明電力增長比GDP增長略慢一點。但是1997和1998年是一個關鍵,1997年電力彈性系數降至0.58,1998年為0.27,朱成章分析這是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國內工業調整造成的暫時現象,但是這對“十五”計劃的制訂造成了影響。

    按照“十五”規劃,我國到2005年發電總量增長4.8%,達到17300億度,裝機總容量增長3%,達到3.7億千瓦。而到2002年這兩組指標就已分別達到了14500億度和3.56億千瓦。今年突破“十五”規劃目標是板上釘釘的事,“十五”計劃目標提前兩年半完成。

    1999以來,電力彈性系數已過20年的平均數,1999年為0.92,2000年為1.37,2001年為1.15,2002年為1.39,朱成章預計今年電力彈性系數在1.2左右。電力彈性系數連續4年如此之高,朱成章説這是空前的。電力需求增長如此之快,是經濟增長太快嗎?朱成章認為不是這個原因,根本原因是經濟結構的轉型。

    電氣裝備工業一舉扭虧

    我國著名的三大動力老大——上海電氣集團的心情可以用豪情與緊迫共存來描述。該公司曾在二十世紀50年代開創了中國火電設備製造的歷史。

    公司總經濟師徐域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趨旺,今年達到一個高峰。上海電氣迎來50年來最大的機遇,集團第一主業電站裝備將結束連續兩年的虧損歷史,而且預計還將營利3千萬。明年能營利上億。

    上海電氣集團電站事業部電站發展處副處長許偉倫告訴記者,上海電氣汽輪機廠原來虧損8千萬,電站部歷史上承接訂單最高的年份是500萬千瓦,而今年上半年還沒過完,手裏的訂單就已達到了3200萬千瓦,是過去50年生産量的一半,從公司現有生産能力來講要排到2006、2007年。許處長預計下半年還將有一大批訂單。

    訂單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國家急需的大容量、高參數、代表現代水準的佔1\3以上。上海電氣正在研究借機提高技術水準和擴大産能。在技術改造上,電站業務已落實了兩億元資金;按照訂單要求,上海電氣電站裝備製造一年應完成1000萬千瓦,但實際生産能力只有600萬千瓦,如果完全靠自己投入,達産需投入10億,但這樣做風險大,一旦市場回落時産能有大量放空的危險。從GE的經驗看,其實際産能有2千萬,但現在用上的只有500萬千瓦。於是上海電氣決定借助長三角的製造能力,現在很多業務已落實到長三角的企業。

    上海電氣意氣風發,相信自己至2010年可實現全球産量第一,並在技術等級上與世界先進技術同步。

    三大動力的另外兩大——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和東方電氣集團也堪稱捷報頻傳。記者了解到,從承接合同的角度看,哈爾濱電站集團2001年為500萬千瓦、2002年665萬千瓦、2003年1-4月680萬千瓦,手裏握有1845萬千瓦訂單;東方電氣承接合同的情況是2001年500萬千瓦、2002年一舉上升至911萬千瓦、2003年1-4月510萬千瓦,手裏握有1921萬千瓦訂單。而且這兩家的訂單也都是60萬千瓦和30萬千瓦的高水準訂單。

    柳市的晴雨錶

    有幾千家工業電器製造企業聚集的柳市鎮,堪稱中國電力發展的晴雨錶,因其中國電器之都的盛名,倒常常使人忘記了它所在的溫州。柳市鎮的級別也要比一般的鄉鎮高,該鎮黨委書記吳存忠同時身兼樂清市委常委。1998年國家開始的城鄉電網改造成就了該鎮兩千多家低壓電器企業。

    吳存忠説,機遇確實造就了柳市,他用數字向記者詳解柳市工業發展與國家電力形勢的正相關趨勢。1998年-2000年,國家兩網改造投資快,柳市的工業産值也呈節節上升趨勢。1998年兩網改造投資287億,柳市工業産值增長約16%,達到59億;1999年兩網改造投資約1670億,柳市工業産值增長19%,達到70億;2000年國家兩網改造投資1800億左右,柳市工業産值增長19%,達到84億;2001年國家兩網改造投資降至1000多億,柳市工業産值增長回至14%;2002年兩網改造投資1100多億,柳市工業産值增長則為15%。王秀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7月2日

    


三峽連接三區域電網 全國電力聯網初步框架形成
西電送廣東能力突破500萬千瓦
三峽二期輸變電工程通過驗收
今年三峽電量消納方案調整
西電東輸主渠道打通 川渝和華中兩電網成功對接
東北電網改革啟動 電監會副主席詳解“內情”
電力供需持續走緊 五大電網今年可能拉閘限電
三峽電8月進入華東電網 定價原則已確定
三級電力市場改革起步 全國將組5大區域電網公司
斥資45億改造全省電網 廣東電價只準降不準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