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的産能過剩 手機欲重蹈彩電覆轍

    後SARS時期手機市場銷售的短暫火爆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手機産業正在接近空前的産能過剩。換句話説,相當一部分國內手機行業投資者將面臨生存危機。

    並非聳人聽聞。

    衡量産品是否過剩的重要指標是庫存,而最新報道稱中國手機庫存已達2000萬部。這個數字相當於國內年總需求量的1/3,也是全球年需求量的5%。

    這不是好現象。然而苗頭出現卻不是一天兩天。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1999年國內手機生産是2270萬部。而2002年激增至1.3億部,而今年前4個月産量竟已達5170萬部。很顯然,相對趨於平緩的電話普及度曲線,手機産量的增幅遠高於市場需求。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彩電産業。去年以來,手機市場價格戰與彩電産業好有一拼。惟一不同的也許是,手機製造商們享受好日子的時間比彩電更加短暫。他們不得不苦惱于這樣一個怪圈:面對越來越短的流行週期,只有加大馬力生産出“新一代産品”才能趕上市場節奏,但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利潤急劇下降,經營成本迅速上升。而就産品本身來講,製造商們更多執著于淺層次的外觀設計。這對整個手機産業的“健康發展”並無益處。

    細心人也許會發現,進軍手機市場的人和當年進軍彩電市場的居然是同出一路———家電行業長期的低利潤使他們不得不轉向投資其他行業,手機似乎成了首選。

    一家國外著名廠商在中國市場苦心耕耘10年之後,説他們“終於徹底領悟到了手機已經變成了一個時尚産品”。他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並相應調整了投資策略和生産模式。有國外手機巨頭更把生産外包給國內廠家,並收縮生産線,一步步降低未來的風險。與此同時我們卻發現,更多頭腦發熱的國內手機製造商似乎沒有意識到前面巨大的風險,仍不斷有企業宣佈進軍手機市場,並斥之以鉅資擴張新的生産線。而正是這些新加入的廠家所産生的大量産品對價格造成巨大打擊。

    手機欲重蹈彩電覆轍並不偶然,它或許反映出國內製造業的某些深層次問題,即國內製造業者在全球競爭中到底抓住了什麼?我們很容易就能觀察到這樣一個規律:像彩電、手機諸類商品只有當其附加值開始下降的時候才成為國內廠家的“強勢産品”並迅速形成産業規模。我們樂道于“中國造”的彩電、手機等産品大批量涌向市場的時候,卻不知道,在國際市場上,這些所謂的高科技産品其附加值早就滑落到很低的水準了。

    我不知道手機之後下一個該輪到什麼。

    彩電就不用再説了。就手機而言,資訊産業部公佈的數據稱,2002年中國已佔全球手機産量的1/4,而國産手機實現群體性突破,國産手機第一次衝進中國手機市場前三位。還有報道説,國內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30%。現在有多達37家手機製造商供應市場。

    在我看來,國産手機製造商的這種“突破”並不值得慶賀。而廠家數量的增加只會讓這些製造業者未來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6月26日


最大CDMA手機生産基地落深圳
新一代手機生産商在中國崛起
中日聯手在北京建立手機生産基地
台灣有意聯手大陸打造全球手機生産基地
愛立信將擴大在華手機生産
愛立信重大戰略調整 不再經營手機生産業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