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農産品貿易自由:阻力和機遇何在?

    自由貿易的口號提出300多年來,農産品貿易這艘船一直沒有駛入“自由”的航道。在這個領域國際貿易組織似乎對消除各國採取的單邊保護政策和關稅措施表現得力不從心。直到烏拉圭回合談判,農産品自由貿易的航行才真正開始起錨。儘管有關貿易規則被納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議事日程,但自由航行的風帆始終沒有高高揚起。1986年以來,放開農産品貿易管制的呼聲開始高漲,與此同時,農産品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國際農産品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各國對農産品貿易自由的抑制與追求自由化的努力表現得同樣積極。這究竟是為什麼?

    一方面自由貿易是一種趨勢,每個國家都希望從自由貿易中分享世界稀缺資源。另一方面,各國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維護本國生産者的利益,千方百計制定一些政策來阻止自由貿易的步伐。

    農産品自由貿易進程的制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客觀環境,一個是主觀因素。

    客觀環境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稟賦,另一是國家制度或農業制度。自然稟賦又可從整個世界自然條件和各國自然資源主要是農業資源的分佈狀況兩個方面來認識。

    先從整個自然條件來看,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可耕地資源和漁業資源正在日益減少甚至枯竭,而不斷增長的工業和城市用地都在蠶蝕農田;再加上環境的退化、污染,水土流失加劇。這些因素使近10年來世界糧食和漁業生産停滯不前,全世界人口平均糧食佔有量從1990年到2000年在逐漸減少。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自給狀況每況愈下,日益依賴進口。糧食從總體充足變為匱乏。在人口不斷增長、每人平均農業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要生産更多更好的農産品來滿足人口增長和人們改善生活的需要,這本身給農業帶來了巨大壓力,而世界糧食和農業總産量的增長率卻在放慢。解決世界糧食和食物的重點在於發展科學技術,但是改善貿易條件,通過貿易來調劑餘缺、配置資源始終是一條重要途徑。

    再從各國農業資源分佈和農業發展狀況來看,存在著發達國家農産品生産相對過剩與發展中國家農産品尤其是食物農産品産量嚴重不足的矛盾。北美、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國耕地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有大量剩餘農産品可供出口;歐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地區,耕地資源和技術發展條件都較好,具有一定生産基礎,也有增産糧食的潛力,可做到自給有餘;非洲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由於人口增長迅速對糧食有大量需求,而農業資源相對不足,將成為世界糧食和食物進口的大戶。

    由於各國自然稟賦不同,能生産的農産品品種和數量不同,各自所需的農産品和食物只能通過貿易途徑獲得,但誰也不願意因為購買某種農産品而花費過高的進入成本或影響國家的根本利益,在既有矛盾又相互依存的情勢下,貿易自由化便是各國所共同追求的。

    正因為各國自然稟賦差異懸殊,使各國貿易利益出現落差,自由貿易也就是相對的。

    自然因素的另一個方面是不可抗力如災難、饑荒和民族衝突、戰爭等,都可能對農産品和食物提出額外的和特殊的要求,這無疑會對一般的貿易規則造成扭曲。同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農業貿易管理制度各異,難以通過國際組織來完全協調一致。每一個國家面臨的不同社會問題都將影響自由貿易的實現程度。

    影響農産品貿易自由的另一個因素是主觀方面的,包括國際社會組織對貿易規則的制定和人類科技的創新發展。規則本身就是給自由製造的藩籬,不管規則多麼寬鬆,有規則就有約束。這種約束儘管是針對壞的方面的,但它説明絕對的自由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再一個是科技革命。20世紀的農業科技革命,在增加世界穀物産量,解決人類溫飽問題,推動貿易量的擴大方面,確實功莫大焉。但是濫用科技革命成果對農産品尤其是食物農産品品質的不良影響,及其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負面效應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科技發展令人擔憂的另一個方面是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施用農業保護的手段更加高明、更加隱蔽,形成所謂“技術壁壘”。由此看來,科技發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對自由貿易予以改進,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者認為農産品貿易自由化的主張和真正的實踐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階段也是世界市場一體化形成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時期。因此,他雖然上溯17、18世紀的農産品貿易,但把“傳統農産品貿易格局”定位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80年代以後,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農産品貿易自由化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那麼真正的農産品貿易自由化究竟是什麼?是補貼的消除?是關稅的普遍降低直至為零?還是非關稅措施的全部取消?事物的本質應該是:農産品貿易自由化不僅僅意味著世界市場的擴大化、貿易效益和經濟福利水準的最大化,更意味著一個良好的貿易秩序:公正、安全、協調。因此發達國家所倡導的農産品貿易自由化的出發點,應該首先從窮國和窮人的利益出發,關注人類的饑餓和貧窮,而不是在對本國農業保護進行了半個世紀以後,待到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需要協調發展經濟,進行農業保護的時候,卻打出“自由貿易”的旗幟。

    糧食和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在國際貿易領域,爭論最多的就是糧食和食物性農産品。我們崇尚貿易自由化,但對農産品貿易自由化的實質和內容還缺少認真的審視和研究。本書就是從這個角度來闡述作者對農産品自由貿易的看法,著力探討農業自由貿易的邊界或極限,這種探索精神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終極問題的關懷。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針對全球農産品貿易自由化趨勢中的中國農産品走出國門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剖析。他認為中國要充分利用國際農産品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機遇來刺激農業出口,穩定和擴大農業生産,增加農民收益,進一步提高農民生活福利水準,繁榮農村經濟。在中國,如果不解決好“三農”問題,如果沒有使農民真正走向富裕,中國農業貿易自由化就失去了意義,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便仍然遙遠。這真是一語中的,字裏行間透露了作者深刻的見識。

    (該文為陳芬森《國際農産品貿易自由化與中國農業市場競爭策略》一書的序言)

    中國經濟時報 2001年05月16日

相關新聞

中日貿易大戰,誰是受害者?

中日貿易戰端倪初現 中國公司農戶面臨災難

日本拒收中國大蔥 安丘菜農面臨絕望的豐收

我國將建立農産品市場準入制度

中國農業——劃時代的奇跡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