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農産品兩頭受氣 一邊遭禁一邊開放

    4月10日,日本內閣會議初步決定,從4月23日—11月8日的200天內對3種産品大蔥、燈芯草、蘑菇實行進口限制。這是自去年南韓對我國大蒜等農産品單方面實施懲罰性關稅以來,圍繞我國農産品出口的又一風波。如今,山東等省主要面向日本市場的種植業,將遭遇“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危險。

    4月10日至4月13日,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展覽組織“法國國際食品展覽會”(SIAL)在上海舉行名為“SIAL CHINA”的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包括日、韓在內的32個國家的近400家食品企業參展。

    一邊是我們的新鮮農産品屢受他國要挾,一邊是國外企業憑藉資金和技術優勢,在中國市場大力推銷其高附加值農産品。這一“禁”一“開”,發人深思。

    為了推銷農産品,西方國家也搞“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參展者和參觀者都是業內人士,為期4天的展示,在上海並未引起公眾特別注意。儘管西方各國一直鼓吹自由經濟,但這次給人的印象卻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比如美國。龐大的國家展團由美國農業部海外局美國農業貿易處領隊,帶領全美35家不同類別農産品協會和産品的類別參展,馬鈴薯協會、開心果協會、大豆協會、家禽蛋協會的標牌特別醒目,除了琳瑯滿目的産品,看不到一家生産企業的名稱。西班牙展團對外貿易協會親自出馬,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組織了31個義大利企業披掛上陣。

    “美國農業部海外局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幾十個農業貿易處。在中國就有廣州農貿處、上海農貿處、香港農貿處。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併為中國商家創造貿易機會,美國農業貿易處提供有關美國農産品的資訊和諮詢服務,進行美國農産品促銷活動。”美國農貿處官員直言不諱:“美國農産品範疇非常廣泛,從超市銷售的食品、飲料,餐飲業用的食品原料、輔料,以及加工業用的玉米、小麥、棉花等原材料,到生産用的種禽、農作物良種、建築材料等。”

    由於農産品供求和價格直接關係一個國家農業人口的收入,以及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品質和價格承受能力,農産品的國際貿易是個敏感的外貿話題,大多數國家都用限制某些農産品進口和政府補貼的形式對本國農業進行保護。我國農業人口占70%,對穀物、水果等農産品的進口也相當謹慎。長期以來,我國對農産品進口實行的是嚴格的配額制度,主要是由中國糧食進出口總公司及有關部門核準的公司負責進口。即使加入WTO後,我國也爭取到了比較有利的農業保護政策。因此,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今天,國外以食品、飲料的形式促銷農産品的咄咄之勢,已引起國內食品加工企業的關注。

    “我們介紹的酒類、橄欖油、糖果糕點等,與一般意義的農産品有區別,它們是不同風格的成品”。法國食品協會中國總監范禮傑説,如果是農産品的原材料,出口會受到關稅、季節等限制,而製成食品、飲料後則成為正常的自由貿易物品。

    精製葡萄酒和僅僅洗除泥巴的大蔥

    國外參展的商品中,葡萄酒約佔1/4,特別是歐美企業的展臺上,包裝最精緻、品嘗者最多的就是葡萄酒。

    業內調查顯示,葡萄酒是僅次於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飲料,世界年需求葡萄酒量2428萬噸,世界每人平均年消費量為6升。而作為有著12多億人口的中國,1998年,葡萄酒年産量僅35萬噸,每人平均年消費量不足0.3升,相當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葡萄酒市場發達國家每人平均消費量的0.5%。

    葡萄酒的消費和居民收入水準的相關度高於其他酒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葡萄酒消費水準都有明顯躍升。這就是中外葡萄酒企業一致聚焦中國市場的原因。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國葡萄酒消費量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這也能説明為什麼國外廠商對中國市場興趣濃厚。

    在葡萄酒製作歷史悠久的法國、義大利等歐洲農業發達國家,每個葡萄酒企業,甚至是每個品牌的每一規格的葡萄酒,身後聯繫的就是一大片農村和葡萄園。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種植葡萄的農戶與酒廠是利益共同體,葡萄酒生産從原産地、葡萄品種、最低酒精含量、最高産量、培植方式、修剪及釀酒方法,都有嚴格的標準。

    義大利種植業的分散情況與我國相似。義大利大約有100個葡萄種植園,其中2/3的面積不足1公頃,面積超過50公頃的僅有幾百個,卻養活了3萬多家葡萄酒廠的約15萬個葡萄酒品牌;58.4億升葡萄酒中,近19億升出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國。

    新鮮農産品的直接消費在任何國家都是有限的,大量必須靠深加工消化、增值,並有效解決農産品季節性生産的矛盾。農産品深加工的意義,還在於降低生産者的種植風險,保證農民和食品加工業都有利可圖。

    最近,日本突然宣稱單方面把來自中國的大蔥的關稅稅率從3%提高到256%,山東等地的菜農深受其害。山東省有關部門總結道,山東省的農産品出口,主要是粗加工的保鮮食品,深加工的比較少,而且貿易夥伴單一。大蒜、大蔥往往只去泥、去皮就裝箱出口,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都比較低,進口國一有風吹草動,農民收入就深受影響。

    這也是我國其他地區發展出口型農業的致命“內傷”。

    開拓新領域,引導消費新時尚

    BesT公司是家從事農副産品生産和貿易的義大利公司,憑著幾年來開拓日本食品市場的經驗,這次帶著橄欖油、檸檬汁、果酒和各式麵條首次來到中國。該公司事業發展和市場經理艾吉達感觸很多。來中國前,他就知道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但對中國市場並不了解。“我們當初以為檸檬汁這樣的天然食品在中國有市場,沒想到了解檸檬汁的中國人並不多。相反,中國消費者對來自歐洲的咖啡和葡萄酒認同率很高。”

    “我相信消費習慣可以改變,特別是飲食習慣。比如,義大利人以前從沒聽説過的醬油。隨著中餐館的增多和兩國貿易往來的增多,如今在義大利普通超市中都能買到醬油。”義大利LAMOLISANA公司出口經理李維婭這樣認為。基於此,儘管500克裝的義大利麵條在中國售價在10元人民幣以上,該公司去年還是嘗試性向中國市場運來2集裝箱,正積極尋找國內經銷商。“雖然中國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掉,中國的麵食做得很好,價錢也很便宜。但是,我們的麵食在製作、烹調、佐料使用等方面都不同。我們可以培養我們産品的消費者。”

    有特色、大批量的農産品出口,是參展國叩響我國食品市場大門的信心所在。從1996年開始,我國農民在結構調整中大量種植的柑橘、蘋果、梨、馬鈴薯、大棚蔬菜等,頻頻傳出“爛市”消息,而同樣是柑橘類産品的美國新奇士臍橙、西班牙甜橙、義大利西西裏島血橙,卻在國際農産品貿易中獨領風騷。就是因為人家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能借助特色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據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艾迪斯介紹,農業食品業在義大利是繼冶金機械工業和紡織服裝業之後的第三大行業,銷售額佔該國GDP的6%左右。7萬餘家農業食品企業主要由中小企業構成,但6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跨國公司和大型集團公司。儘管如此,中小企業産品獨特,品質上乘,通常還有原産地的冠名,可避開大公司的競爭,佔據國內和國際高檔商品市場,取得豐厚利潤,從而彌補了行業結構上的缺陷。

    “中國産品為何難以進入歐洲市場?除了語言、文化、市場機制等方面隔閡外,重要的是産品和經銷環節沒有本地化。像食品這樣的商品,只有當地人才真正了解市場最需要什麼,通過怎樣的形式和途徑才能迎合消費者需求。”范禮傑認為,本地化的手段一是廣告宣傳,二是盡可能地在經銷環節使用當地人。

    對那些看中我國巨大市場的外商來説,産品能否被中國人接受,關鍵看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因為城市居住著中國最具購買力的消費群體,同時這些消費者對國外商品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與親和力。

    如今在我國市場上,除了美國的雞肉、薯條和新奇士橙,法國人頭馬酒外,許多我們以前聞所未聞的農産品製成品如橄欖油、奶酪也紛至遝來。資料顯示,1999年,中國從義大利進口的各類食品飲料約604萬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1.9%,其中前幾年幾乎沒有貿易記錄的糖果、點心、橄欖油、奶酪,分別進口了70萬美元、11萬美元和0.2萬美元。

    這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説,增加了更多的消費選擇,而對於一向低水準重復的食品加工業和缺乏特色優勢的某些種植業,面對的可能是不小的挑戰。

    人民日報 2001年04月16日

相關新聞

中國對日本貿易設限説不

日本拒收中國大蔥 安丘菜農面臨絕望的豐收

日本拿中國大蔥開刀

我國將建立農産品市場準入制度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