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景氣分析報告
曾智澤

    《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2002—2003年度版日前由國家計委經濟所中國經濟形勢與政策研究中心和新華線上聯合推出。該報告重點分析宏觀形勢、政策對行業景氣的影響。本版文章節選自其中的《2002能源與電力行業景氣分析及2003年走勢預測》。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和宏觀調控的政策思路和對策建議研究,為國家計委中心工作服務。新華線上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資訊社和香港泛華科技集團共同投資組建,提供資訊增值服務。

    2003年,電力體制改革為城鄉電網建設步伐加快和城鄉同網同價範圍的進一步拓寬提供強大動力,同時,世界經濟加快復蘇和中國經濟政治環境不斷趨好、經濟強勁增長,將引致外國直接投資和貿易出口加快,從而有力地推動電力需求的穩定增長。2002年用於基礎設施的1500億元國債,也將對電力需求産生一定的帶動作用。

    不過,隨著中國節能降耗力度的加強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向集約的轉變,高耗電行業用電將趨緩。另外,受進口産品增多的影響和內需仍顯不足的制約,一些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地區用電增長將減緩。

    2003年,中國GDP增長將不低於8%。我們預計2003年中國全社會用電增速在8%左右,用電量將達到17300億千瓦時左右;發電量增速為8.5%上下,全年發電量達17600億千瓦時;新增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

    電力體制改革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由於本次改革涉及到大面積的人、財、物及事的分割和調整,未來的二到三年將是一個磨合期和過渡期,電力行業的平穩發展將在這段時間經受考驗。

    水電比重將穩步上升火電絕對量繼續增加

    實現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和全國聯網後,水電錶現出明顯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迎來快速發展,其發電量和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將不斷提高。但受各方麵條件的限制,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仍將以燃煤發電為主,預計到2050年,燃煤電廠發電量仍然要佔50%左右。不過,儘管燃煤電廠的發電量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將不斷下降,但絕對數還將繼續提高。

    在發電公司實行競價上網時,水電公司的優勢最為明顯

    水電與火電在單位千瓦造價方面相比較,水電大約為7000-10000元,30-60萬千瓦國産機組的火電為5400-6300元,進口的66萬千瓦機組為7200-8200元,水電比火電高約40%。儘管水電的建設成本高於火電,但是隨著國家對環保控制要求的提高,如果考慮到火電廠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要求所需資金(約佔總投資的1/3),單位千瓦火電建設成本比水電低的優勢差不多喪失殆盡。而水電站的長運營期和低運作成本卻是火電站遠遠不及的。目前,國內水電公司運作成本一般是0.04-0.09元/千瓦時。火電廠由於需要源源不斷地購買和運輸大量燃料,而這方面的費用約佔火力發電總成本的60%-70%,致使目前火電運作成本高達0.19元/千瓦時左右,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火電廠的發電成本還將上升。

    至於其他能源如核能、風能在中國尚屬新技術,對外國技術依賴性很大,成本都比較高。所以,在發電公司實行競價上網時,水電公司的優勢最為明顯。

    西部地區水電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將真正得到體現

    過去由於各區域電網沒有實現聯網,電力市場自由競爭無法實現,而水電公司多數地處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當地用電增長潛力小,因此低價的競爭優勢得不到體現。電力體制改革後,隨著全國聯網和“西電東輸”項目的建成,西部地區水電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將真正得到體現,東西部發電商經營條件和回報的地區差異性也將逐步消除,從而促進水電的發展。

    另外,在新的電力體制下,中國將開展發電企業向大用戶直接供電的試點,供電價格由雙方根據市場供求情況進行協商。這對低成本的水電公司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不僅有利於提高電力銷售量,以及通過減少供電環節,提高售電價格,而且通過直接掌握一部分終端的電力消費者,減少未來對電網公司的依賴,減少在豐水期的棄電,使水電公司的電量銷售更有保障。

    中國水電開發利用的潛在優勢要真正變為現實,還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政策支援

    然而,建設水電特別是大型水電投資大,工期長,資金回收慢,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建設期有水文、地質方面的自然風險,移民費增加、物價變動帶來的造價風險,運作期還會遇到水文、移民、電力市場回報等方面的風險。因而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水電建設力度不足,造成水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開發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尚有80%的水力資源等待開發,其中水力資源總量佔全國82.5%以上的西部地區開發利用程度更低。所以,中國水電發展潛力巨大。

    電價近期將上漲長期呈下降趨勢

    電價與各行各業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也與其自身能否形成良好的自我發展機制休戚相關,因而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關於本次電力體制改革對中國電價的影響,我們的基本判斷是:從長期趨勢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電力運作效率的提高,電價將下調;但短期內除廣東、浙江、上海等電價水準偏高的地域電價水準有下調趨勢外,西部地區電價將上揚。

    還本付息定價機制確定的電價各地差異較大,短期內不太可能統一

    早在1997年,國家計委在調整電價時就曾提出:居民生活電價偏低、工業電價偏高;工業用電價格中基本電價偏低、電度電價偏高。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同時,目前中國有幾百種電價,而這些電價都是由國家計委審批出來的審批價,也就是在申報成本的基礎上加一個人為確定的平均利潤,由這種獨特的還本付息定價機制確定的電價各地差異較大,短期內不太可能統一,因而有高有低的現象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本次電力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吸引電力投資

    本次電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將電價劃分為上網電價、輸電電價、配電電價和終端銷售電價。其中發電、售電電價將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政府按效率原則、激勵機制和吸引投資的要求,並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對各個環節的價格進行調控和監管。其中吸引投資的言外之意,指的是在中國電力工業仍處於較高速度的發展階段,政府制定市場規則時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電力企業正常經營的利潤水準,以吸引投資,促進發展。換言之,本次電力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吸引電力投資,建設充足的發電容量,推進電力基礎設施擴建和升級,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電價,提高效率和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是次要目標。

    改革初期,由於新建的幾個電力集團都將花費巨大的組建成本及與各方關係協調的磨合成本,以及在“兩改一同價”中因對城鄉電網改造需要投入鉅額資金,每年要向銀行分年還貸並支付利息,同時農村低壓電網線損和鄉村兩級電工的費用轉移進來後,電網企業成本增加,需要在電價中消化,所以,本次電力體制改革後短期內部分地區,特別是電價較低的西部地區極有可能出現電價上升的趨勢。

    近期全國範圍內的電價下降空間不大

    從理論上看,電價核定應該遵循如下基本原則:一是成本補償原則,即電價能夠補償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報酬原則,即電價能夠讓股東有合理回報;三是公平負擔原則,即用戶負擔的電價應是成本加利潤,取消交叉補貼。

    預計2002年發電量為15900億千瓦小時左右,利潤總額為518億元左右,即使每度電降價1分錢,全國電力行業每年的銷售收入就要減少將近160億元,假設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等不變,電力行業每年的利潤總額將減少160億元;如果每度電降價超過3分錢,全國電力行業每年的銷售收入就要減少將近500億元,電力行業將面臨虧損。由此看來,近期全國範圍內的電價下降空間不大。

    本次電力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競價上網”,打破市場壁壘,必將促進電力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壓縮利潤空間,促使電價走低。

    (本文作者曾智澤為《中國行業景氣分析報告》能源與電力課題組主筆)

     《國際金融報》 2003年02月18日


計委景氣分析報告預言10大重點行業走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