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寬頻市場呼喚“合作的春天”

    面對火爆而又略顯無序的寬頻市場,業內人士呼籲,強化市場細分,以科學的分工協作來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是加快社區居民寬頻生活進程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寬頻接入市場“大動干戈”的一年:中國電信的目標是全年發展180萬戶寬頻用戶,其中ADSL用戶30萬,乙太網接入用戶150萬;背靠上市公司的長城寬頻網路服務公司今年要在全國建成完工寬頻社區用戶300萬,預計投資25億元之巨;系統整合商出身的北京藍波萬維從1998年開始專注社區寬頻接入市場,而且目前只做北京地區,吃掉了北京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廣電背景的湖南電廣傳媒準備將去年底增發股票募集的資金,大部分用於組建湖南省22個市、縣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傳輸公司,建成1000M的雙向寬頻光纖網路;還有聯通、網通、吉通、鐵通……有這麼多力量進入寬頻市場,應當説是好事,因為市場教育的總成本小了,市場成長的速度快了,相關産業敢跟進來了,寬頻産業的生態環境會迅速建立起來;但好事有時也會被辦壞,餅只有一塊,你多吃一口,我就多餓兩天,弄不好大家都吃不飽,或者食而不化,最後難免有一批人支不住而倒下。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競爭是無情的,然而,在一個産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提倡分工合作、建立良性迴圈的産業生態環境更是當務之急。想當初ISP剛起來的時候,大家為了搶奪本來就不多的上網用戶,費盡了心思:降價、半價時段、包月、機時卡……等等。其實,網際網路是一個大産業,接入僅僅是冰山一角,但直到後來很多ISP快死了,才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最好的內容網站、最大的主機服務商、最有名的電子商務軟體,沒有一個是ISP搞出來的原因。被稱為網際網路先烈的瀛海威公司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因為企圖架設自己的全國骨幹網跟163、169競爭。現在看,任何一個有類似想法的人都將必敗無疑,聰明的人都選擇了做163的代理。原瀛海威總經理張樹新後來在反思瀛海威的業務定位時説,當時的網際網路生態環境是不完整的,有許多環節沒人做,造成上下游都吃不飽,誰也發展不起來。瀛海威在接入上投入了過多精力,在企業上網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這些真正賺錢的業務上反而缺乏遠見。

    今天寬頻市場的狀況與1996年ISP的狀況很像,蜂涌而上,在社區網新興市場上,電信、廣電、眾多上市公司、系統整合商、甚至包括一些房地産商……各路人馬大搞“圈地運動”,於是地是一家比一家圈得起勁,寬頻生活是一家比一家勾畫得美妙,而期待著寬頻生活的社區居民卻喊出了“寬頻為什麼離我們這麼遠”的心聲。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論是業界人士,還是諮詢機構幾乎都持同樣的看法:寬頻産業若不想重蹈“泡沫産業”的覆轍,就必須創造寬頻市場良好的分工合作的生態環境:主幹網鋪設、做最後一公里接入、寬頻社區網路運營維護及內容服務、以及寬頻設備提供將成為寬頻市場細分的方向,那些不能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和業務特長準確定位的公司、那些企圖“通吃”的公司,一定會被各種以專業見長的公司打敗。

    國家已經批准了7家電信業務經營商,都可以經營數據網路和寬頻業務,未來還會批准更多。競爭將不會允許任何一家公司成為既掌握資源又直接服務最終用戶的上下游企業,電信分拆,網通成立,國家的大政策也正體現這一思路。象電信這樣的主幹資源擁有者應該完善骨幹網路,改進服務品質,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服務給下游服務商。而下游服務商可以專心於“最後一公里”的運營與服務。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有足夠的綜合實力通吃寬頻市場,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寬頻市場各個環節的建設,提倡專業分工和互補合作,是迅速發展我國寬頻産業、帶動我國資訊産業迅速躍升到一個新水準的必要條件,我們呼喚寬頻市場迎來一個“合作”的春天。

    新華社 2001年04月0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