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必須常抓不懈

    訪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

    記者:新中國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到上個世紀末為止,先後掀起了三次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高潮。如何看待農田水利對中國農業生産的歷史貢獻?

    翟浩輝:我國人口多,耕地少,水資源緊缺,自然災害頻繁,農田水利工作歷來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為了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發展農業生産,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我們堅持不懈搞了半個多世紀的農田水利建設,掀起了三次大規模的建設高潮,擴大了農田灌溉面積,改善了作物生長條件,提高了農産品的産量。目前,我國糧、棉、油等主要農産品總産量均居世界前列。沒有穩固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供保障,農業要取得這麼顯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記者: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農田水利的條件已經大為改觀,加之近幾年農産品供求關係有了顯著改善,一部分人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緊迫感不如從前了。對此,您怎麼看?

    翟浩輝: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5600多個大中型灌區,5萬多處大中型泵站,2000萬處小型農村水利工程。但是由於洪水毀壞、工程老化、供排水渠道淤積、水源變化,再加上其他建設佔地,每年要減少灌溉面積七八百萬畝。因此,每年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護、檢修,對渠道進行清淤,對部分設施進行配套完善,恢復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證工程處於完好狀態、第二年農業生産能正常進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僅如此,我國仍有許多地方農業生産基本條件基礎依然很差,水引不進、排不出、灌不上,遇澇一片汪洋,遇旱一片赤地,完全是靠天吃飯。這種狀況不改變,難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難以改善農村面貌。

    記者:儘管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並開始向小康生活邁進,但是,中國的糧食問題仍為國內外所關注。您能否談談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關係?

    翟浩輝: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幾年糧食供應出現相對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隨著人口增加和生活水準的提高,未來糧食需求總量還需不斷增加,品質也需不斷提高。

    糧食生産總量取決於耕地數量、播種面積單産、復種指數和糧經比,而今後我國耕地面積和糧經比都將呈下降趨勢,復種指數提高的空間也十分有限,增加糧食總量主要靠提高單産,而提高單産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乾旱缺水和洪澇災害,尤其是乾旱缺水影響最大。

    目前我國還有許多耕地沒有灌排條件,基本處於“靠天吃飯”狀況,農業産量低而不穩;8億多畝水澆地,由於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等原因,中低産田佔了2億多畝;灌區供水保證程度不高,不少灌區一年只能灌1—2次,粗略估算灌區缺水達300億立方米。去年和前年的旱災都給農業生産造成很大損失,糧食減産近200億公斤,災區群眾生産生活很困難。這一事實再次教育我們,沒有過硬的農業基礎設施,糧食安全就沒有保障,農業不可能穩定持續地發展,農民生活不可能穩步地提高。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組織和帶領群眾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對各地今冬明春的農田水利建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人們注意到,您在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這十二個字,能否就此作詳細解釋?

    翟浩輝:各地農業發展水準和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水準是不一樣的。以此為據,各地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也應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

    具體來説,西部地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設為重點,全面推廣節水措施,把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恢復和改善草原生態作為牧區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要搞好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中部糧食主産區,要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加快以節水為重點的灌區改造,大力發展節水高效農業。

    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要穩步推進水利現代化,大力發展高科技農業和出口創匯農業。

    要大力創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有利於從根本上杜絕強行以資代勞,有利於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各地要堅決執行。但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並不是不讓農民出工,而是不能再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讓農民出工。要改變工作方式,通過優惠政策、靈活機制、資金扶持、技術服務、流通服務、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來引導農民自願興修水利。

    

    讓命脈暢通(編輯點評)

    天山

    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大上,江澤民同志指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完成好這個任務,就必須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水利則是農業的命脈。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力氣,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農業的生産條件得到了很大改觀。同時也應該看到,農業生産條件仍很薄弱,農業生産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轉變,農田水利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

    今後20年,全黨全國人民將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堅持不懈地改善農田水利的狀況,讓水利這個農業的命脈更加暢通,為提高農業生産水準、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面貌做出更大貢獻。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25日

    


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機制
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建重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