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首頁
宏觀經濟
行業動態
地方經濟
農業經濟
企業風雲
IT浪潮
專家視點
CPU市場平地起波瀾

    英特爾和威盛之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重,這場始於晶片組授權的官司現在決不是專利使用費那麼簡單的問題了。或者説,從一開始英特爾就是找了個藉口向威盛發難,因為它看中的是一塊戰略意義更為重要的市場,威盛同樣心知肚明,這才有了訴訟與反訴訟的波折故事。

    記者日前在上海採訪威盛總裁兼CEO陳文琦時,他把話説得很明白,與此同時,英特爾表現出的決心也説明瞭問題的嚴重性,雙方目光的焦點其實是更為重要的CPU市場。

    威盛借P3“雄起”

    作為一家台灣企業,威盛的出身和其他代工型企業大不相同。從一開始,威盛就把精力集中在研發上,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業務包括個人電腦系統相關晶片組的開發和設計,然後再委託代工工廠製造。晶片組是CPU産業鏈上的下游産品,所以威盛在1992年成立時,可能並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同英特爾對簿公堂。

    但是一切都因為P3改變了。1999年英特爾全力推廣P3處理器,英特爾欽定的記憶體規格是Rambus,而威盛卻推出了PC133記憶體,成本只是前者的1/3。英特爾當時的反應就是提出訴訟,但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庭外和解的“雙贏”局面:英特爾成功地將P3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場,而威盛也乘機在晶片組市場上攫取了37%的市場份額。這樣的結果是令雙方都滿意的,而且似乎也再次證明了英特爾的業界老大地位。

    但是後來的結果卻是雙方都始料不及的。此後威盛以120%的年速度擴張,並且在晶片組市場上實現了市場佔有率第一,今年的數字將達到50%,超過英特爾。而更令英特爾不安的是,威盛的胃口已經不止於此了。

    威盛開始了大規模的收購活動,吃下Cyrix、IDT Centaur、S3和IC Ensemble後,威盛已經升級為一家全方位的整合組件廠商。除了主打産品晶片組外,威盛還增加了VIA-C3處理器、乙太網絡晶片、多媒體控制晶片以及Windows CE的相關嵌入式産品。特別是前兩項收購,它們讓威盛獲得了設計製造CPU的準入證。到目前為止,來自威盛的消息證實,他們的C3處理器已經搶了英特爾10%的市場份額。

    威盛公司亞太區市場行銷總監鄭永建透露,該公司已經搭建完成了一個威盛系統平臺事業部(VPSD),旨在將該公司所研發的成型産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廣到客戶端。而且,目前該公司具有自己品牌的主機板産品已經有8款,威盛的力量已是今非昔比。

    官司:禍起晶片組

    意在CPU

    就是在英特爾的眼皮底下,威盛日益壯大自己的實力。來自威盛的消息確認,儘管威盛一開始走的是低端策略,而英特爾和AMD側重中高端,但是隨著産品價格的下降,將會帶動起一個很大規模的市場,而威盛已經瞄準好了這塊蛋糕。

    據説英特爾是一家疑心很重的公司,而P3晶片組的大意讓一隻小貓變成了一隻小老虎,所以在這只小老虎長大之前,英特爾要把它打回原形。

    作為晶片組廠商,威盛是英特爾的下家,他們之間如果有矛盾的話似乎不應該搞成現在勢同水火的局面,讓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無非有二:一是他們的産品已經開始或即將開始在同一市場中競爭,二是市場的後進者已經有了和先來者叫板的實力。

    威盛和英特爾的官司已經具備了這樣兩個條件。而他們即將展開競爭的市場應該就是CPU市場。這塊市場的重要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威盛在成功佔領晶片組市場之後不斷兼併、瞄準CPU業務的原因。而就技術的發展趨勢而言,CPU與晶片組已經出現了融合的態勢。威盛公司也承認:“近年來晶片組的功能逐漸被整合,威盛的晶片組也許有一天免不了將被CPU整合。”換言之,CPU將與晶片組合二為一。威盛的話已經不能再露骨了,現在威盛80%的收入來源是晶片組,但按照公司的發展思路,他們將切入中低端産品市場,將晶片組與CPU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而就目前威盛在晶片組市場上的地位以及在CPU技術上的潛力而言,英特爾已經或多或少地感覺到了它的威脅。所以如果想繼續保持自己在CPU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就必須從現在著手,從晶片組著手,打擊未來的競爭對手。

    再看看英特爾欽點的幾家P4晶片組廠家:AII、硅統(SIS)、揚智(ALI),他們幾乎沒能和CPU沾上什麼邊。授權給他們生産P4的晶片組,英特爾可能會更放心。

    這樣看來,所謂英特爾和威盛在P4晶片組授權上的交惡是緣于專利使用費沒有談妥的説法是不成立的。

    所以英特爾這次的決心也是明顯的,相比于P3時代,英特爾更堅決了。英特爾公司發言人Josie Taylor女士表示,不排除取消與威盛所有技術合作的可能。英特爾要利用P4技術升級的當口,徹底打跨威盛。這意味著威盛已經被逼上了絕路,反起訴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威盛崛起 打破市場平衡

    儘管AMD在中國似乎是一個很低調的公司,但熟悉CPU市場的人都知道,AMD才是英特爾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對手。而在這場糾紛中,AMD處境微妙。

    到目前為止,AMD並沒有公開表示過什麼。但事實勝於雄辯,在9月11日的“威盛電子論壇”上,AMD總裁Hector博士與威盛總裁陳文琦親密地站在一起。

    於是有人説AMD是威盛手中的一張牌,那麼果真如此嗎?電腦CPU市場多年來的競爭使英特爾與AMD形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儘管多年來AMD一直扮演英特爾挑戰者的角色,但是始終沒能撼動英特爾的地位。

    而威盛借晶片組之勢覬覦CPU市場,使CPU市場這種微妙的平衡關係受到了震動。第三股新興力量的崛起或許使AMD看到了某種希望,市場競爭關係的改變至少提供了重新劃分市場份額的可能。

    這場官司可能對市場格局産生怎樣的影響呢?英特爾的女發言人稱:“不會對市場份額做預期的估計。”這是官方辭令,但也是實話。誰知道會不會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局呢?

    儘管威盛的實力大增,但是它與英特爾相比還不能算是一個數量級上。單拼産品,威盛的勝算微乎其微,所以在造勢的過程中,威盛時刻提醒人們注意它“中國芯”的口號。

    陳文琦在接受採訪時毫不避諱地説:“英特爾是通過其在這一領域科技霸主的角色,做一些不當的市場行為。”言談之間,威盛已經把自己定格成一個挑戰科技霸主的鬥士,但是在商言商,威盛的挑戰賽能否以喜劇收場最後仍然要靠産品説話。

    一位熟悉專利技術使用和轉讓地業界人士説,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的前後更疊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如果真的是像英特爾或是威盛所説,互相侵權的話,完全可以相互授權以避免矛盾的出現。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但無論是英特爾,還是威盛都沒有選擇這種方法。威盛或許認為自己已經有了在CPU市場上説話的權力,而英特爾也感覺到了某種來自AMD以外的威脅力量,於是雙方都採取了一種最為激進的做法來作個了斷。

    《中國經營報》 2001年10月25日


我國CPU卡晶片實現“中國製造”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