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投資林業有望長成大樹
趙民望

    民間資本投資林業已經成為值得關注的新動向。來自國家林業部門的資訊表明:國家在主要解決了林業生産力的佈局問題後,為理順生産關係,理順林業政策,使林業生産關係適應林業生産力的發展,已經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支援、參與林業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措施。

    據悉,長期以來,我國林業發展主要依靠國家和集體的力量,形成了以公有制林業佔絕對優勢的比較單一的所有制形式。近十幾年來,我國非公有制林業也開始得到發展。據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2001年對14個省區和3個國有森工集團調查統計,民營林佔國有林地總面積23.5%(含經濟林),佔林業總面積16.11%(含經濟林),佔活立木蓄積11.48%,佔林分蓄積9.76%。由此看出,我國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潛力和能量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因此,充分發揮公有制林業和非公有制林業這兩大力量、兩大潛力,已成為我國林業跨越式發展進程中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國家林業部門的一位官員介紹,林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是最適合我國發展的基礎産業。林業既能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同時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既能顯著提高農民收入,又能增加財政收入,拉動內需。浙江省臨安市1999年竹業産值達7.5億元,僅竹筍收入一項就有10個鄉超千萬元、87個村超百萬元、6500個農戶超萬元,全市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4568元。因此,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有利於提高造林品質,提高林業生産力水準。實踐表明,非公有制林業經營者注重對林業經營的投入,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産手段,對林地實行集約經營,林地産出能力明顯提高。而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有利於加速林地、林木資本化、市場化進程,促進林業生産要素的合理配置。

    目前,全國不少地方通過發展非公有制林業,促進了林木、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按照市場機制優化配置,帶動了資金、技術、人才、勞動力向林業領域的流動,形成了新一輪的林業産業分化和社會分工,出現了外部投資增加,科技水準提高,生産手段和生産條件改善,經營水準提高,並打破了單純依賴國家和集體投資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林業發展投入不足的問題。據統計,“九五”期間湖南省非公有制林業經營者投入9.5億元,其中個人投入佔55%。廣東省化州市近幾年非公有制林業經營者投入林果生産的資金達3億多元,這種趨勢在廣東還在進一步發展之中。

    從長遠看,發展林業有四大開發潛力:一是土地資源的潛力。我國山地佔國土面積的68%,沙地佔17%。全國有40億畝林業用地,利用率僅為57%,另外還有8億畝可治理沙地,兩者合計相當耕地面積近3倍。二是勞動資源的潛力。我國有9億農村人口,約有1.2億個剩餘勞動力和1/2的剩餘勞動時間。大力發展林業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條有效途徑。1999年,我國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對就業人數的貢獻達到4217.6萬人。專家預測,如果將我國的林地利用率提高到80%,可新增就業3000萬人。加上8億畝可治理沙地和2.2億畝陡坡耕地退耕還林以及森林旅遊、林果業、花卉業、中藥材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和林區資源的精深加工業,對就業貢獻還會增加。三是樹種資源的潛力。我國有1000多种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許多樹種都可以形成新的産業。四是林産品市場的潛力。林産品不僅是國內市場的緊缺商品,也是國際市場的緊缺商品。隨著對森林生態價值的關注,許多國家已開始限制木材出口,木材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可見,如果把這四大潛力充分發掘出來,將會創造巨大的財富,既可解決生態問題,又可解決我國幾億農民的收入問題,還可解決我國木材緊缺問題。

    儘管林産業蘊藏著巨大的空間,發展非公有制林業也面臨更大的機遇,但是目前非公有制林業發展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非公有制林業受冷落的問題還存在;産權不明晰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林業稅費負擔長期過重,影響了經營者發展林業的積極性。

    要大力促進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必須為其創造寬鬆的發展條件,使其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有關官員認為,現在需要解決的比較緊迫的問題主要有:給非公有制林業應有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放活荒山荒地荒沙使用權,確立非公有制林業的産權;切實減輕林業稅費負擔,使林業經營者真正有利可圖;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為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改革採伐限額管理辦法,使非公有制林業經營者具有相應的自主權;搞活木材流通;重視非公有制林業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體系建立,增強林業經營者自我協調和服務功能。

    《市場報》 2002年10月28日


劉紀鵬縱論民企融資路徑
四大瓶頸制約山東民企發展
民企熱衷上網註冊品牌
王治國:民企入世要過四道坎
經叔平:民企如何應對入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