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我國能否實現跨越  

    錯過了第一代、追趕了第二代之後,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TD—SCDMA首次被世界認可,並成為全球3G(第三代行動通訊)三大標準之一。但目前,TD—SCDMA的産業化進程卻不容樂觀———

    

    缺乏核心技術,沒有殺手锏是我們許多行業的心病,行動通訊領域也不例外。回顧歷史,從第一代模擬手機到第二代數字行動通訊,看起來非常紅火的、規模達數千億元的龐大市場,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份額也就20%左右,而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東西就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在錯過了第一代,窮追猛趕了第二代之後,當2000年5月,國際電聯正式批准由大唐集團提交的TD—SCDMA為國際3G即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之時,中國行動通訊界興奮地稱之為“百年來中國電信技術史上的重大突破”。有人説今天是“標準為王”的時代,誰掌握標準誰就佔據了制高點。因此,對於中國行動通訊産業來説,TD—SCDMA成為國際標準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憑藉它,我國有可能在行動通訊産業的發展上實現突破,真正步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頻率資源不可再生 中國標準優勢明顯

    

    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和歐洲提出的WCDMA、美國提出的CD-MA2000一起,成為世界3G的三大主流標準之一,中國提出的TD-SCDMA自然有其過人之處。據TD—SCDMA國際技術論壇的負責人介紹,中國提出的標準的最大優勢是頻譜利用率高。

    

    頻率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行動通訊發展到今天,頻率資源已經相當緊張,發展3G,首先要解決用戶的高速增長與頻率資源不足的矛盾。TD—SCDMA是三大標準中頻譜利用率最高的,只佔用1個1.6M的頻寬,其系統容量是WCD-MA和CDMA2000的數倍。1.6M的頻寬還意味著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頻段,節省“清頻”所需要的大量費用。

    

    對於行動通訊運營商來説,頻譜利用率高意味著用戶成本降低。因為在同樣寬的頻率範圍內,TD—SCDMA標準能支援更多的用戶,這樣每個用戶承擔的費用更低。特別是對於歐洲各國,3G牌照拍賣出了天價,達到數十億上百億歐元。由於在同樣的頻率寬度內能容納更多的用戶,這個標準的競爭力可想而知。

    

    其次,中國標準更適合網際網路業務的特性。未來3G的主要業務將是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網際網路業務的特性是上行數據流量和下行數據流量不對稱。在一般情況下,由於大家從網上看東西多,因此下行數據流量遠大於上行數據流量。其他兩個標準採用FDD方式,即靠頻率區分上下行,而且其技術標準要求頻率對稱,從而會造成上行頻段空閒,造成頻率資源浪費。而TD—SCDMA標準採取了TDD方式,靠時間分割來解決上行和下行的傳輸,可以根據需要,動態調整上下行所佔時間的比例,實現了上下行數據的非對稱傳輸,非常經濟。此外,設備造價低也是我們的優勢。TD—SCDMA採用了智慧天線,可以在低功率下實現大面積覆蓋,因此其基站造價約為其他標準的70%。而且,TD—SCMDA手機晶片的時鐘速率是FDD形式的1/3,因此手機的功耗也更小,造價更低。但是,技術上有優勢的標準就一定能夠成功嗎?

    

    中國標準曲高和寡? 雞蛋之爭孰是孰非?

    

    某種意義上,標準雖然重要,但它僅僅是一個開始。標準只是一系列規範,是完全公開的,本身並不能帶來利益。真正帶來利益的是在標準産業化過程中産生的一系列專利。因此,要想在與其他3G標準的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儘快使TD—SCDMA標準産業化。

    

    然而,TD—SCDMA的産業化進程卻並不盡如人意。特別是與另外兩大標準相比,中國標準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後。這一方面是我們的標準提出時間短。別人已經發展了6—8年,而我們才搞了兩年多,當然沒有別人成熟。而更重要的原因是,TD—SCDMA目前勢單力薄,可謂曲高和寡。比如參與WCDMA研發的企業多達數十家,投入已經數百億美元。其中僅愛立信一家就達到30億—50億美元。而TD—SCDMA實質上成了大唐集團的獨角戲,除西門子與大唐結成戰略同盟外,其他廠商多在觀望。而研發投入總共才10億元人民幣。

    

    那麼什麼原因導致多數企業對TD—SCDMA標準採取旁觀態度?是我們的標準在技術上不行還是標準的擁有者大唐“吃獨食”,限制別人進來?來自企業的資訊告訴我們,真正的原因是頻率規劃。另兩個標準的頻率,歐盟和美國早就規劃了,而直到現在,包括TD—SCDMA在內的所有3G標準的頻率,政府都沒有規劃。沒有頻率再好的技術標準也是紙上談兵,誰會把大把的資金往水裏投?多數企業的想法是,與其在TD—SCDMA上冒險,不如在另外兩個國外已經有了頻率規劃、今後註定要使用的標準上搏一下。因此包括國內的華為、中興等企業在WCDMA、CDMA2000上都投入了鉅資研發,而對中國標準的投入卻顯得格外謹慎。

    

    頻率是政府資源,而且不可再生,非常寶貴。因此給誰不給誰頗費思量。政府遲遲不做頻率規劃也有它的道理。TD—SCDMA雖然成為世界三大標準之一,但是技術上到底成熟不成熟政府心裏沒有太大的底,因為畢竟目前還看不到成熟的交換機、基站和終端設備。各項實驗也多是在實驗室進行的。如果給了頻率,今後技術上不過關怎麼辦?所以政府的態度是:你自己要儘快成熟起來,拿出可商用的設備才是關鍵。

    

    這下苦了大唐。TD—SCDMA國際技術論壇的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説:“靠目前的幾家企業怎麼去和另外兩個人多勢眾的標準抗衡?這時候政府不支援,靠區區一個大唐、一個西門子怎麼能在短期內長大成人?”

    

    這實際上又陷入了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傳統怪圈,雙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在旁觀者看,如果按照政府的觀點,TD—SCDMA恐怕凶多吉少。大唐一年的銷售收入才30億元人民幣。西門子雖然有實力,但人家不會在TD—SCDMA一棵樹上吊死,對另外兩個標準也沒閒著,不可能傾其全力投入。因此,這樣的實力對比,可謂龜與兔賽跑,除非人家睡上幾年,否則難有勝算。

    

    頻率先行引爆投資 歐美經驗值得借鑒

    

    TD—SCDMA産業化今天的尷尬讓我們想到其他行動通訊標準,當初他們如何解決的“雞、蛋”之爭?GSM標準的産業化過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行動通訊模擬時代,美國處於領先地位。為了與美國抗衡,1982年,歐盟開始制訂GSM標準。1986年,標準制訂初步完成。儘管標準剛剛制訂出來,根本還看不到任何設備的影子,但歐盟各國立即統一發佈聲明,支援GSM標準,並將900M頻率預留給GSM。而GSM真正開始商用,已經到了1992年,頻率規劃整整比技術成熟提前了6年。

    

    有人説,GSM的成功是歐盟策劃出來的。正是歐盟在標準制訂初期就給了頻率,讓各國企業心裏有了底,於是爭先恐後大規模投入GSM的研發,從而導致了GSM的巨大成功。如今,GSM標準不僅一舉成為全球使用最廣的二代標準,而且造就出了一批跨國企業。如諾基亞今天成為全球行動通訊製造業的翹楚,某種意義上正是GSM造就的。

    

    CDMA也很類似。1990年,當時規模很小的高通公司提出CDMA標準的時候,技術很不成熟,完全是實驗室裏的東西,連産業化的影子都看不到。但美國政府立刻宣佈支援CDMA,並在1993年,也就是CDMA商用的前3年,做出了CDMA頻率規劃。

    

    二代技術如此,第三代的WCDMA、CDMA2000歐美也都是提前差不多10年就預先規劃了頻率,才有了全球各大公司不惜血本投身進來的局面。因此,可以説提前規劃頻率,早已是歐美支援自己標準的慣用做法。他們利用頻率這個杠桿,引爆了投資,推動了這些標準的産業化進程。

    

    不僅如此,頻率還是各國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為了不讓GSM進入美國,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將GSM所在的900M頻率拍賣給了國內一家運營商,用於PCS系統。由於沒了頻率,GSM標準就很難進入美國。而歐洲也採取了類似手段,卡死了CDMA的頻率,因此CD-MA也同樣進不了歐洲。

    

    據有關機構估算,我國未來的3G市場規模可觀,約有360億美元的市場。面對如此難得的市場機會,如何擴大我們自己的份額,是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TD—SCDMA是我們掌握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領域核心技術,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擴大市場份額的良機。雖然目前在技術上特別是産業化上還不成熟,但是,越是不成熟,國家就越應該提早規劃頻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特別是國內企業加入進來,加快這一中國標準産業化的進程。歐美運用頻率資源這一杠桿,在第二代、第三代行動通訊標準上的成熟運作,無疑值得我們借鑒。 (冉永平 劉春輝 梁子劍)

    

    人民日報 2002年07月29日


業界預測:3G時代中國標準無席位
手機之父:“3G”中國別盲從
移動3G牌照何時能發?
張墾:3G業務和網路的發展
闞凱力:切忌倉促推廣3G
全球3G風暴欲來 三菱啟動3G戰略
關注中國3G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