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産業現代化刻不容緩  

    經四川中藥研究所和江油恒源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三年多的努力試驗,我國名貴中藥附子的規範化種植標準日前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考評驗收。它意味的不只是附子一種中藥有了規範的種植標準,更重要的在於,它告訴人們,中國的名貴中藥正在告別傳統走向現代化。  

    曾倍受排斥的中醫中藥,在西方一些國家越來越"吃香",中藥市場顯現無限生機。

    資料顯示,英國米德爾塞克斯大學最近對1204名成年人隨機調查表明,有20%的人過去12個月內接受過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針灸藥膳療法。

    20年前,英國只有13500名開業醫生專門從事包括傳統中醫在內的輔助醫療,現在從事這項職業的人數已超過4萬,而且很受歡迎。如今,英國不但放鬆了開設中醫診所的限制,還成立了專門考核和登記註冊中醫藥人員的部門。目前,僅倫敦就有600多家中醫診所。

    中醫藥在法國有2800個中醫診所、45個協會,每年消耗中藥4.3萬噸。

    30年前,針灸治療在美國根本不被承認,現在這種古老的療法已被普遍接受。"原始的也是危害最小的。"今天,不少美國人認為現代治療方法都用化學藥品,長期服用會有害健康。認為中醫中藥對人體的副作用小,而且價格也實惠。許多患有癌症、關節炎和心血管紊亂等老年疾病者對中醫治療方法尤其感興趣。限制慢慢放鬆以後,越來越多的中藥也開始身著"保健食品"的包裝走上了美國貨架。據説,美國還將著手中藥復方與製劑的臨床試驗。

    歐洲許多國家也都允許中草藥粗提取物的銷售。德國打算在現行醫療保險法中將中藥列入傳統療法範疇。俄羅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藥。日本、南韓及東南亞許多國家更是早已將中藥作為家庭必備藥品。

    另外,WHO在世界各地設立了27個"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其中13個與中醫藥有關。各種類型中醫藥機構達124個,每年來我國接受正規培訓的就有9000多人次。

    中藥市場顯示出無限廣闊的生機。

    當國際市場的中藥越來越火的時候,中國的中藥卻遭遇尷尬:中國中藥為何不敵洋中藥?

    中藥,英文翻譯為"Chinese Medicine"。當"ChineseMedicine"在國際市場越來越火的時候,而真正的中藥卻在遭遇尷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中成藥銷售額每年高達100多億美元,而且每年仍以10%的速度遞增。可是中國中藥每年出口銷售額僅佔其中的3%至5%。儘管這些"洋中藥"的原料無一例外來自中國。

    資料表明,1992年我國中藥進出口值大約是相等的,但到了2000年,進口增長了至少一倍,但出口卻比1992年還有所下降。

    在國際上,不少人知道日本的精美的漢方製劑,不少人知道南韓的高麗參,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有什麼有名的中藥。包括我們不少中國人吃的中藥都是"洋中藥"。比如銀杏葉連翹製劑。

    為什麼"Chinese Medicine"在國際上是如此情形呢?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是中國中藥過分強調"祖傳"使然。他説,中國的中藥分為飲片、成藥和藥材。而中國目前能出口的大多是飲片和原材料。其中的關鍵原因是在應用現代高科技研究開發傳統中藥並採取現代行銷手段拓展市場等方面,我國明顯落後。這導致中成藥産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可靠的科學數據的證明,從原材料到最終産品缺少可控制的品質標準,進而在中藥的物質基礎、作用機理、應用理論以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夠深入。所以,中醫藥至今尚未形成規範、客觀的內涵表述,很難被常人理解,更難被其他國家的人接受。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擺脫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尷尬,唯一齣路是現代化

    中藥的源頭畢竟在中國,中國對於中藥畢竟擁有不少的自主的智慧財産權。中國的中藥一定要與時俱進,生産要進一步實現現代化,用機械化的現代生産來取代低效率的手工作坊,才有可能佔領國際市場。

    那麼,什麼是中國中藥的現代化呢?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邊寶林教授。他説,中國中醫藥必須實現現代化是基於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疾病譜和醫學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他説,現代醫學不光重視治療,而且更看重保健、預防、康復,而對中藥來説,更具預防和保健的作用。二是國際天然藥物市場不斷擴大。據統計2000年世界藥品市場的份額900億美元,其中天然藥物佔270億美元,佔30%,我國僅佔這個市場份額的2.3%。三是中醫藥正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逐步接受。四是從天然藥物中研究提取新藥已成為一種重要途徑。他説,19世紀末606合成成功,開拓了化學合成新藥的道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磺胺藥和盤尼西林的問世使世界合成藥物進入黃金時代。七十年代以來,合成篩選新藥命中率下降,開發新藥的成本加大,現每個新藥的開發約3至5億元,開發週期約10年。且合成藥物毒副作用突出。有人認為從400種植物藥中篩選活性並開發,就有可能得到一個較理想的藥物。

    他説,隨著中藥國際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西方國家對中藥制藥也開始日益重視起來。如當前德國和法國大規模利用銀杏葉進行粗加工,世界銀杏葉粗提取物(治療老年性癡呆)的年銷售額已達3億美元。而國際上以中草藥為主的傳統藥物,其年銷售額現已超過150億美元,並仍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中國要想在這個碩大的市場上佔據一定的份額,就不能不通過中藥的現代化。邊寶林教授認為:中藥現代化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藥表徵現代化。包括的內容有:包裝精美、口服計量小、攜帶方便。另一方面是中藥內涵現代化,包括內容有:體現中醫藥配伍理論、有效成分明確、口服計量小、製劑工藝先進。

    但邊寶林也認為,中藥現代化的先決條件是藥材生産的現代化。沒有好的藥材,中藥現代化就無從談起。

    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在行動

    中藥産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空間的産業之一。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有170多家公司和40多個研究機構正在從事天然藥物的新藥開發。我國在"九五"和"十五"計劃中,都把中藥的現代化列為重點。無論是"九五攻關計劃",還是"九五攀登計劃";無論是"1035工程",還是"973計劃",科技部、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監局、國家計委等部門都給了大力支援,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江油恒源藥業公司的附子是國家"973"計劃唯一列入其中的道地産品。又是中藥科技現代化産業示範基地種植的品種之一。據介紹,附子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在我國有文字記記載的種植歷史已有1300多年。傳統的種植地主要集中在四川江油,為公認的道地産品。在民間一直就有"世界的附子在中國,中國的附子在四川,四川的附子在江油"的説法。雖然對於附子的種植和加工在民間有一套近於完整的傳統技術,但長期以來,附子種子一直不純,有南瓜葉、鵝掌葉、艾葉等多個品種,並有變異品種現象。加上市場開放以後,部分種植戶和加工作坊受經濟利益驅動,不按科學規範栽培及加工,使附子品質出現嚴重問題,影響了這一名貴中藥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聲譽。

    1999年,四川江油恒源藥業有限公司和四川中藥研究所開始對其規範化栽培進行研究。附子栽培歷史悠久,種子烏藥來自1000多米以上的高山。要制定科學規範栽培標準,必須首先了解烏藥的種植歷史和産區。然後對烏藥的品種類型進行分析,搞清楚烏頭各品種類型在遺傳學上的相互關係。經過大量的工作,課題組的成員定性定量地刻劃了烏頭不同栽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結果顯示南瓜葉型烏頭塊根數目較多、産量較高、抗旱性好、品種優良,成為四川附子的"道地品種"。

    在之後3年多的時間裏,恒源藥業和四川中藥研究所建立了附子栽培科技示範基地,對所在區域的土壤、水質、農殘及重金屬進行了嚴格測定。同時,在肥料、種植密度和套作植物、不同采收期的成本等進行了多次試驗,取得了大量數據。通過比較,依據附子所含的各種主要成份,制定出一套規範化的栽培標準。

    在三年多時間裏,恒源藥業先後投入300多萬元進行試驗,10多個人組成了的專題組經常吃住在田間地頭。在三年多的時間裏,他們委託清華大學,首次製作出附子的指紋圖譜。就象通過人的指紋可以識別一個人一樣,通過附子的指紋也可以對附子進行科學的識別。一位醫界人士感慨:如此現代的手段,對傳統種植的中藥來説,真可謂是劃時代的意義。

    如今,恒源藥業公司種植的附子已達到3000多畝,每畝按600公斤計,年産量已超過了1800000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附子産業化基地。總經理胡雲江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正在加緊制定附子的生産標準,規範化的生産標準大約在明年完成。

    他説,中藥現代化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按照國際認可的醫藥標準,改造和促進中醫、中藥的發展。中藥材生産是中藥産業的源頭,沒有好的藥材再優秀的處方也難有明顯的療效,再先進的工藝也無法生産出好的、有效無害的成藥。他説,有了規範的種植標準和規範的生産標準,就是附子這一名貴中藥在現代化産業化上邁出的重大步伐。換句話説,等於使附子這種名貴中藥在邁向國際市場的道路上拿到了一個必不可少的通行證。如果所有的中藥都按規範的標準種植、生産、加工,中藥産業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産業支柱。

    中藥的根本出路是現代化,中藥産業現代化刻不容緩。

    新華社 2002-7-8

    


雲南省建設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
中藥産業身患三大病
提升中藥産業內在競爭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