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  
茹晴

    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家資訊中心日前相繼發表研究預測報告,國際兩家研究機構均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7.0%;國內兩家研究機構均預測中國今年GDP增長率為7.4%~7.5%。這些機構在報告中一致認為,不論全球經濟復蘇與否,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十分有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報告分析,中國經濟運作中通貨緊縮的壓力已經重現,當前中國的財政赤字和國債餘額仍保持在合理的水準,但未來幾年政府用於支援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支出將會大幅度增加,財政支出將面臨較大的壓力。該組織認為,中國能否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增長,關鍵有二:一是取決於正在進行的結構改革,以及能否保持財政的可持續性;二是農業、製造業和金融業的改革能否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2年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為負數。 

     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分析,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外部風險是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如果2002年全球經濟復蘇,中國的出口在2002年和2003年將分別增長6%~10%。由於加入了世貿組織,進口增長會快於出口,貿易順差將會逐漸下降,但外資的流入又會彌補經常賬戶的順差減少;如果2002年全球經濟增長不能達到預期,中國政府應加強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亞洲開發銀行預測, 2002~2003年中國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為9%~10%;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仍保持在適宜的區間1%~1.5%,但與此同時,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和穩健的經濟增長也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中國財政赤字預計佔GDP總額的2.8%~3%左右,政府財政支出將被用於減少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及西部地區發展、消除貧困、環境治理和人力資源開發。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四個:一是投資佔GDP的比率明顯攀升,消費下降,投資與消費比例保持適度平衡的問題不可忽視;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不同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三是農村發展相對落後;四是第三産業增長速度滯後。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實際增長11.8%,社會消費實際增長11%;隨著世界經濟逐步恢復增長,中國2002年進口和出口速度將比上年有所上升,分別為10.2%和8.6%,進口仍快於出口,順差將會繼續減少,但對外貿易總格局仍將會有一定數量的順差;與上年相比,2002年物價走勢略有回升,但通貨緊縮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緩解。預計2002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的年變動率將分別為—0.4%和1%;2002年財政支出增長速度仍將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雖然二者增長速度的差距有所減小,但財政赤字的數額將進一步擴大。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長速度預計分別為17.1%和17.7%。報告分析,儘管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了中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但是也加重了財政負擔,在2002年及以後的幾年中,財政政策應有所調整,並應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以便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從第二季度起,隨著企業利潤降幅縮小和進口量增加,財政收入增長將會逐步回升。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消費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加大,應適度放鬆貨幣供應量,採取較為靈活的政策措施,以緩解通貨緊縮趨勢的壓力。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6月27日


中國經濟:投資"發動機"馬力強
胡必亮:中國經濟仍將保持20至30年高速增長
中小企業成中國經濟增長主力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性?
中國經濟前景正反兩面觀
亞洲政要評論中國經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