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景正反兩面觀  

    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一個能激起正反兩派爭論的話題──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飛速增長,也有人預計,“萬有引力”(即一些沉重的拖累)將把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拉回到現實中。

    對任何經濟體在今後幾年內的表現進行預計當然是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在80年代末日本資産泡沫的鼎盛時期,幾乎沒有人認為日本即將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期。

    而在80年代初,也沒有多少人會預計美國能達到預算平衡,並在10年的時間裏成為了全球工業化國家中無可爭辯的經濟強國。

    但是未來經濟趨勢難以準確預測的事實,似乎沒有使中國經濟觀察人士感到困擾。

    舉例來説,一些堅定的中國經濟樂觀人士認為,考慮到中國13億人口及其經濟的迅速增長速度,中國可能在今後幾年內成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如果不是全球最大的話。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Justin Lin)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如果中國的經濟體製成功地轉變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中國將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林毅夫是在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兩周前于上海舉行的年會上作出上述預測的。在本次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有明顯的跡象表明,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者的陣營正在擴大。

    銀行家、企業管理人士和政府官員出現在中國金融中心上海的黃浦江畔,人數多得異乎尋常,他們親眼看到了這個展現中國經濟奇跡的地方。

    據亞洲開發銀行稱,今年有2,800多人出席了年會,而去年在檀香山舉行的年會上,出席的代表人數大約為2,000人。

    由於樂觀情緒盛行,這很容易使人忘記,在嘗試規劃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中國面臨大量可怕的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國有銀行壞帳的巨大威脅;城市富人和農村窮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隨著虧損的國有部門裁減閒置勞動力,失業率不斷上升。

    對中國經濟持懷疑態度的人士確信,這些令人沮喪的事實不容忽略。

    舉例來説,律師章家敦(Gordon Chang)就是悲觀人士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中説,中國政府只剩五年的時間來整治經濟。

    他警告説,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很快拿出解決方案,中國經濟和政府就將崩潰。章家敦寫道,沒有一個政府,甚至是中國政府,能夠永遠違抗“萬有引力定律”。

    一些支援者對領導層努力誠實地面對經濟問題表示讚賞。但另一些人認為,領導層的言行並不一致。

    喬.斯圖德威爾(Joe Studwell)在其所著的《中國夢--探索全球最大的未開放市場》(China Dream - the Elusive Quest for the Greatest Untapped Market On Earth)一書中稱,中國共産黨和政府對國有部門所存在問題的深度和嚴重性仍然予以否認。

    對中國經濟持樂觀觀點和持悲觀觀點人士之間的巨大分歧既顯示出對中國作為一股重要經濟力量崛起而寄予的熱切期望,也反映了為實現人們的期望而仍需克服的重大挑戰。

    統計數據給辯論的雙方都提供了依據。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一直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去年,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要麼出現萎縮,要麼不足4%,而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卻增長了7.3%。

    由於渴望從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外國投資者繼續向中國注入大量資金:2001年,實際外國投資增長了14.9%。

    但經濟增長的這些傑出表現似乎遮蓋了改革進程中黯淡的一面。隨著虧損國有企業的很多職工下崗,失業率激增。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Labor Ministry)稱,今年,城鎮人口失業率可能將增至4.5%,而2001年年底為3.6%。

    人們廣泛認為上述數據被低估了,因為這些數據並不包括那些被正式雇用,領取工資,但卻不出現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員。這類下崗工人被看作提前退休,或正在接受市場改革創造的新崗位的培訓。

    與此同時,城市和沿海地區的居民越來越富有,而中國中部農村地區的居民依舊貧困,這導致收入不平等的狀況不斷惡化。

    中國國有銀行還承擔維持國有行業運營的沉重包袱,而銀行的壞帳堆積如山。這些壞帳預計接近GDP的40%,如此高額的壞帳可能會引發金融系統的混亂,同時這也阻礙了銀行向更具活力的私有領域提供新貸款。

    根據官方的數據,中國四大銀行發放的貸款中有約四分之一是不良貸款,但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在其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該公司認為全部銀行貸款中至少有一半是不良貸款。

    甚至一些對中國經濟持樂觀觀點的人士認為,儘管中國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可以達到其設定的目標,但決策者需要果斷處理銀行領域中的壞帳,切斷給經營不良的國有行業的貸款,並解決諸如養老金體系資金匱乏等其他問題。

    中國領導層能夠在不影響經濟發展進程的情況下克服這些障礙嗎?

    花旗集團(Citigroup, C)副董事長費希爾(Stanley Fischer)認為是可能的,但會很難。

    費希爾説,可以在不出現危機的情況下克服這些障礙嗎?該國的決策者至今已做出了驚人的創舉,因此從這點來看是可行的,但這將會是非常艱難的。

    華爾街日報2002年05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