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藥品公開招標代理酣戰爆發!  

    ■背景

    廣東省人民醫院等28家中央、省屬駐穗醫療機構日前在廣東省衛生廳監督小組的組織下,首次進行公開招標,選擇藥品採購代理機構。據了解,廣東省衛生廳6月3日討論通過了中央、省屬駐穗醫療機構聯合集中藥品招標採購方案,以公開選拔方式選定藥品招標代理機構,再由選定的代理機構代理本次中央、省屬駐穗醫療機構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

    此前醫院自行進行藥品招標,需顧及標書、資格審查、資料錄入、評核等工作,工作量極大;而且由於招標形式、要求不同,醫藥公司壓力也大。通過仲介代理機構集中招標採購,不但減輕了醫院具體工作壓力,也使藥品招標更公正、透明。

    儘管競投僅僅涉及2—3億元的藥品數額,但包括廣東海虹、深圳天馳等8家藥品招標代理機構的眾多老總級人馬齊集廣州,6月11日可以説是一個一戰定勝負的日子。在這天,廣東衛生廳會同27家省屬醫療機構集中公開招標選擇藥品招標仲介。雖然這次招標只限于抗微生物藥品,其總金額在3億元左右,並不是特別巨大,然而仲介公司們都很清楚,稍後幾個大品種的代理實際上與這次招標形式並無二致。如果實力的對抗在第一輪已經分出高下,那麼後面的附加賽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實際上,後面接下來的大品種招標代理關係到數十億元的市場,按照廣東省物價局的定價標準,對仲介公司來説就是過千萬的仲介費用。

    在最後的投票結果中,海虹控股下屬廣東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輕取33票中的20票,比競爭對手多了一倍以上。海虹控股總經理助理景肖魚毫不避諱向外界表示,海虹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行業內壟斷,並打造藥品交易“深交所”。

    海虹一家獨大

    事實上,海虹在藥品招標仲介上已經形成“一家獨大”之勢。他們已經佔據了國內藥品招標仲介市場80%的份額。景肖魚説,行業需要這樣的壟斷,因為招標平臺的壟斷意味著醫藥流通價值鏈中包括資金流、資訊流、物流的多因素綜合,可以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將藥價讓利於民。

    據海虹內部人士透露,截至到2002年5月30日,全國使用海虹招標平臺的醫院數量已經達到3380家,招標次數86次,招標品種52224個,採購金額達到795億元人民幣,這為海虹帶來了上億元的利潤。

    海虹的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個具有強大資訊收集、加工處理能力的數據中心以及全國各地的交易網站,來構建覆蓋全國的標準化醫藥網路交易平臺,將招標採購活動的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和交易全過程都放在平臺上,同時採用權威的專家委員會和會員制度來保證藥品集中採購的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

    景肖魚説,海虹的理想模式就是要使藥品交易像買賣股票一樣簡單公開,海虹所提供的平臺就是藥品“深交所”,這種模式目前已經被稱為“海虹模式”。海虹走的是醫藥電子商務的路子,他們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招標仲介,還雄心勃勃地參與網上醫藥貿易,但迄今為止,他們並不是衛生部批准的8家醫藥電子商務試點單位中的一員,沒有準生證可能是海虹做醫藥電子商務最大的麻煩。

    受到新模式挑戰

    然而,在11日的招標仲介投票中,海虹最大的競爭對手深圳天馳醫藥資訊技術開發公司卻輸得並不難看。他們拿到了33票中的6票,這證明了過江龍有其獨到的地方。天馳副總經理李亞鳳在介紹自己公司優勢的時候語出驚人,她向醫院承諾天馳可以不採用現在通行的按藥品成交金額提取仲介費用的方式,而是按照招標品種收取固定費用,她的潛臺詞是“一個藥品品種,你説10元就10元,你説1元我也幹”,實際上是宣佈天馳公司做仲介可以免費。這是對海虹模式的一種顛覆。

    李亞鳳説,天馳免費提供平臺的最終目的,是想借此推動醫藥電子商務的發展,免費吸引醫院加入天馳平臺後,再吸引醫藥企業參與天馳的電子商務。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天馳是8家電子商務試點企業之一。目前深圳市100%的醫院醫保藥物招標全部委託天馳作為其仲介代理。

    由於之前天馳為浙江、安徽一些醫療機構做仲介完全不收仲介費,已經引起同行的強烈不滿,指責天馳搞惡性競爭。所以這次天馳參與競爭是抱著對收費的一種遊戲心態,讓醫院決定收費。

    景肖魚認為,儘管國家對招標還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但是海虹模式基本上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以及行業內的肯定,海虹歡迎有新的模式來參與探討,相信最終的結果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景肖魚説,海虹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勝過目前任何對手。

    另一家令人注目的是廣東省藥學會下屬經濟實體,廣東英特威信息有限公司,他們這次在投票中位列第三,拿到4票。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威並沒有採用電子招標平臺,經理趙英梅稱,電子平臺目前還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不準備採用這種方式。

    南方都市報 2002年6月14日


藥品降價要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
《精神藥品管理辦法》
藥店出現“民族藥品專櫃”
陽光采購大幅拽低藥價  
部分藥品虛高價格已大幅降低  
武漢藥品"平價風潮"疊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