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2000年國內十大並購案

    今年海外並購大多發生在第一季度納斯達克下跌之前,而年末通用電氣閃電收購霍尼韋爾又激起市場的熱情。國際市場大型並購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國內市場真正的資源整合還不多見。不過今年房地産、商業,尤其是醫藥行業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市場化的內部整合,福特、達能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股權投資也引起廣泛關注。中國證券市場上民營企業,尤其是投資公司借殼上市的數量大幅增加,三無概念股愛使股份第三次被舉牌。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士表示,資産重組要從協議收購向要約收購發展,今後將一律不豁免企業全面要約收購,這將推動中國形成真正的並購市場,而非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干預的行為。

    大通銀行亞太地區並購部經理理查德凱利認為,明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從美國的進口萎縮將使亞太區公司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將導致亞洲地區並購活動增加。由於股市下跌,換股收購的方式受到制約,現金支付將逐步取而代之。1999年亞洲並購交易的數量和金額均取得突破性進展。這種情況還將持續,有助於亞洲的並購活動與公司市值和國內生産總值水準保持一致,並購活動大多會發生在日本、澳大利亞、南韓和大中國區,並購業務可能集中在中等規模的電信公司、金融機構、電力公司和科技領域。

    中國移動收購七省市行動電話網

    10月8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移動以328.4億美元的代價向母公司收購中國四省三市的行動電話網路,其中101.7億美元以現金支付,另配售價值226.7億美元新股予母公司;中移動同時還將承擔上述公司截至6月30日的凈債務約11.6億美元。此次收購將使中國移動的業務覆蓋在地理上連成一片,並擴大至整個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收購完成後,中移動的用戶人數接近四千萬,在全球行動電話經營商的排名將由第四上升至第二名,僅次於英國沃達豐。

    中石油、中石化狂收加油站

    4月份和10月份,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相繼在海外上市。此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與殼牌、埃克森和BP阿莫科等西方大石油公司簽訂了合資經營2000家加油站的協議,以換取其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出資。在此背景之下,兩大石油公司制定了大規模擴張加油站數量的計劃,並計劃在三年內投入資金300億,用以收購全國各地的加油站。目前全國共有約九萬家加油站,其中兩大石油集團的佔有率為43%左右。此輪並購高潮之後,預計目前以社會加油站為主體的市場結構將演變為少數石油巨頭居於壟斷地位的寡頭競爭格局。

    光大集團入主申銀萬國證券

    2月27日,中國光大集團正式從上海財政局受讓原為中國工商銀行持有的申銀萬國證券有限公司24640萬股股份,佔申銀萬國全部股份的18.67%,成為第一大股東。中國光大集團是國務院直屬領導的、以金融為主業的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下有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公司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等,在香港和新加坡擁有6家上市公司。申銀萬國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註冊資本金13.2億元,申銀萬國曾因東方鍋爐事件而遭到過中國證券監管委員會的處罰。

    南航兼併中原航空

    8月6日,南方航空公司與中原航空公司正式簽訂價值15億元的聯合重組協議。這是7月民航總局宣佈組建三大航空集團之後的首宗並購事件,同時也是國家骨幹航空公司與地方航空公司的首次“聯姻”。南方航空公司是目前國內三大航空集團公司之一,總資産超過300億元,共有81架波音客機和20架A320型客機,機隊數量居全國首位。中原航空公司擁有波音737客機5架,運七飛機2架,經營航線32條,通達27個城市,資産總額14.6億元,佔鄭州的客運市場份額的30%左右。新組成的南航河南公司將擁有波音737飛機9架,運七飛機2架。兩家企業聯合重組後,將佔鄭州航空客運市場份額的60%。

    三九集團收購長征制藥

    10月22日,三九集團出資3000萬受讓四川省樂山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持有的四川長征制藥有限公司8430萬股國家股,持股65.75%。此次並購涉及總資産5個多億,是中國醫藥工業的最大收購案。長征制藥廠是國家在西南地區重要的抗生素生産基地和全國大型醫藥骨幹企業,曾是中國醫藥企業的前十強。三九企業集團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512家重點國有企業之一,該集團從核心企業南方制藥廠借款500萬元起家,14年後的今天已擁有總資産100億元以上,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醫藥公司。

    華潤集團收購深萬科

    8月10日,香港華潤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國華潤總公司一次性受讓深萬科第一大股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集團)公司持有的5115.5599萬股國有法人股,佔萬科總股本的8.1%;加上華潤集團的間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已持有的2.71%萬科B股股份,華潤已經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北京置地還控制著北京華遠房地産公司70%的股份。這次並購可望實現雙方強勢資源的整合,並且造就中國房地産業的“巨無霸”:華潤集團是香港中資機構中的“新四大”之一,總資産為500億港元,在香港擁有5家直接或間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北京華遠擁有大量土地儲備,而萬科作為一家全國知名的房地産上市公司,有深刻的管理內涵和極強的資源運作能力。華遠和萬科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房地産業出現了優勢互補,聯合求強的趨勢。

    青啤集團收購擴張

    青島啤酒集團自1994年收購揚州啤酒廠以後,6年來共投入4億元先後兼併了西安、平度、雞西、馬鞍山、上海、廣東等地的26家啤酒企業。今年,青島啤酒耗資約4億元收購了全國各地的8家啤酒廠:斥資1.5億元收購上海嘉士伯75%股權、以22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在“五星”62.46%的股權和在“三環”54%的股權、以5732萬元成功收購墊江啤酒有限公司、11月份青島啤酒(重慶)公司正式掛牌。至此,青島啤酒集團通過並購使自己的生産能力達到180萬噸,約佔全國啤酒市場的8%,成為全國市場上的“啤老大”。不過青啤的每股收益只有0.1元,位列5家啤酒類上市公司之尾。看來如何進行並購之後的消化吸收是擺在青啤面前的首要問題。

    達能公司收購梅林正廣和

    12月6、7兩日,法國達能公司先後宣佈收購上海梅林、海虹股份所持有的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有限公司50%的股份及正廣和網上購物公司10%的股份。兩次收購涉及金額將近1.8億元,使達能在國內瓶裝水、桶裝水市場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老大,也使達能公司在國內控股或參股的企業達到了10家(控股樂百氏、參股光明乳業)。梅林正廣和飲用水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桶裝水生産企業,年銷量超過100萬桶,註冊用戶超50萬戶,今年1~10月份銷售收入為1.38億元,凈利潤達4770萬元。

    山東三聯欲借殼上市

    12月1日,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山東三聯集團將作為戰略投資人進入鄭百文,使鄭百文成為繼瓊民源、PT紅光之後又一家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這也是我國證券市場上最大的一次借殼上市事件。本次交易的主要內容包括:鄭百文將其現有全部資産、債務和業務、人員從上市公司退出,轉入母公司進行整頓調整;三聯集團以其下屬的全資企業三聯商社的部分優質資産和主要零售業務注入鄭百文,以3億元的價格購買鄭百文所欠中國信達公司的部分債務(約15億元);包括鄭州市政府在內的鄭百文全體股東將所持股份的約50%過戶給三聯集團,三聯集團由此實現借殼上市。

    中信泰富購中信國安

    11月8日,中信泰富斥資18億元溢價收購中信國安49%股權的計劃獲得國務院特批。至此,中信泰富透過中信國安間接持有了包括唐山、鶴崗、荊州、承德、河北、瀋陽及武漢等地在內的有線電視業務,控制了243萬有線電視用戶。此次並購使中信國安集團公司在資訊産業的優勢與中信泰富在海外融資、投資與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結為一體,進一步增強了中信國安母公司的實力。

    點評

    這是按資本額、操作方式及社會影響力等指標遴選出的2000年度中國十大企業並購事件。除開個案的詳盡分析,總體上觀察2000年的並購動態,有如下若干要點值得特別注意:

    1.文件不發了,並購來説話。中國移動大筆收購7省電信資産、青島啤酒利用停息挂賬的優惠兼併政策來擴張市場,這些都是可圈可點的變化:幾年前,這些還必須借助紅頭文件撐腰才能辦成的事情,今天在市場上只要雙方談得攏就可以握手成交了。儘管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中,交易還帶有明顯的政府意旨,但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正悄然淡出,而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的力量則開始明顯增強,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2.大企業紛紛和洋資本攀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上市、“中信集團”的海內外重組、“中國移動”的再融資等活動,使國際資本開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介入國內大型國企,並使資本運作的示範效應在相關的企業群落産生廣泛影響。中國國內資本市場上融資和並購也在今年達到空前活躍的程度,顯然也是受到大企業步入全球市場的影響。

    3.産業整合,好戲開鑼。石油、航空、電信、電力、醫藥、食品、媒體等行業今年紛紛開始重組,以並購方式推動企業聯合或擴大市場份額逐漸成為一种經濟時尚。行政色彩過強的偽企業集團日漸式微,而迎合國際競爭需求的跨區域跨行業並購正在此起彼伏地展開。可以預見,這種植根于産業整合需求的並購浪潮今後數年勢頭將會越來越猛。

    4.資本誠可貴,內涵價更高。“海南航空”、“青島啤酒”和“萬科花園”等以提供增值服務而著稱的品牌今年開始在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並購方得以獲益的核心資産。雖然服務尚不足以與長期主導中國經濟的種種特權相抗衡,但長官意志、專營壟斷、特許權等維持計劃經濟繁衍的要件必須在日益強大的服務經濟面前來證明自己繼續存活的資格,這的確是令人鼓舞的變化。

    5.基本規則和理念尚待確立。“三聯並購鄭百文”一案暴露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黑洞,也向政府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同期發生的“勝利股份”股權爭奪戰則使社會開始關注敵意收購和如何保護小股東利益。並購市場必須逐步建立基本規則,這已成為監管者和參與者的共識。而在這方面,輿論的關注與媒體的炒作也是一個重要的外部條件,因為“醜聞”的充分暴露才是市場機制趨於完善的基礎,而不是相反。

    6.資本“狼外婆”真的來了。法國“達能集團”近年來“通吃”國內相關産業,體現了國際資本在入世前搶佔市場陣地的咄咄態勢。“造船不如買船”,國際資本已不滿足於一切從頭開始,而是瞄準國內成功企業,以控股方式鎖定跑道,快速殺入中國市場。為此,鼓勵外資通過並購的方式介入中國經濟應當有一個適宜的法律政策環境,開放初期的所謂三資企業僅僅是並購的一種特例,應當有所發展。當近期國內有關管理權威放言,加入WTO並不能使並購在十幾年內影響國內企業時,不免令人詫異:WTO竟會是同我們習慣的政府措施一樣可以收放自如麼?!

    並購這種最高級別的企業經營遊戲正在成為國內的流行玩法,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借助它來做大市場,並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今年,國內企業的並購活動已經開始展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市場化趨勢,儘管交易規模和市場影響還遠遠不能與國際級的並購相提並論。

    中國經營報 2000年12月27日

相關新聞

通用電氣高價並購霍尼韋爾公司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