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出臺系列措施擴大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規模  

    國家經貿委副主任謝旭人在跨國零售集團國際採購會上指出,為了促進商業領域的對外開放,國家將出臺一系列措施,擴大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規模,提高利用外資的品質。這些措施包括:

    ——在現行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基礎上,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進一步研究制定《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爭取儘早結束試點,轉入正常開放;並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為重點,擴大開放範圍,鼓勵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配送管理經驗和技術,鼓勵利用外資對傳統商業進行改造,加快建立現代流通體制。

    ——優化外商投資的業態結構。近幾年,我國商業利用外資的主要領域是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商場和百貨店等。今後,國家將推動這些業態向市場更為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時,還將重點引進和發展大型購物中心,以及便利店、中型超市、專業店等國內相對缺乏的業態,使外商投資的業態結構不斷優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週到的服務。

    ——按照國際慣例,加快制定城市商業發展規劃和商業利用外資規劃,引導外商投資。避免外商在一些地區盲目投資、過度競爭,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重視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布點,支援和鼓勵外商到西部地區投資,促進中西部地區現代流通業的發展。

    ——在繼續大量引進外資的同時,將更加注重和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和人才,通過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和發展,改變我國流通行業技術陳舊、管理落後、人才缺乏的狀況,增加流通的科技含量,加快提高我國流通業的現代化水準。

    據了解,從1992年至今,經國務院批准,我國共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企業40余家,實際吸收外資30多億美元,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半數以上進入中國。但是,由於我國流通業曾經長期處於産銷分離、批零分離、內外貿分離狀態,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經營業態和商品結構雷同,流通設施和技術手段落後,與國外先進水準相比差距較大。目前,我國流通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足9%,而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15%以上;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約佔GDP的17%到20%,而發達國家僅佔10%。

     新華社2002年04月23日


中國將利用外資改造國有企業
王林生委員:入世與利用外資的新方向
天津今年將著力開拓利用外資新領域
瀋陽去年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9%
我國利用外資重點將實施五大轉變
中國利用外資將朝四大態勢走
朱鎔基: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品質和水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