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輸出富了西海固山裏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大灣鄉牛營村的農民,近年靠著走南闖北打工掙錢,大多數人不僅穩定地解決了吃飽穿暖的生計問題,還有九成以上的家庭都看上了電視。

    地處西海固山區的牛營村乾旱少雨、土地貧瘠。長期以來,村民們死守著幾畝薄田春種秋收,祖祖輩輩與貧困相隨。1990年前後,寧夏中衛縣到陜西寶雞市的鐵路開工建設,村黨支部及時聯繫承包了途經牛營村地段的土方工程,組織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就近到工地上幹活,不到半年時間竟每人平均掙了3000多元,一下子開啟了山裏人塵封多年的腦筋。這以後,村民們開始爭相外出掙錢。

    隨著打工者逐年迅速增多,勞務輸出很快成了牛營村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好途徑。村黨支書牛棟材介紹説,全村780余口男女勞動力,去年輸出勞務670多人次,平均每兩戶就有3人常年在外務工,勞務總收入達80多萬元,全村農民每人平均600多元,佔每人平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

    農民走出大山外出打工,離不開組織的扶持和幫助。為擴大勞務輸出,牛營村制定了優惠鼓勵政策,對外出打工者免除義務工,同時農業稅可以緩繳,解除了他們家裏人的後顧之憂。村委會時常通過鄉勞動服務站等多種渠道,蒐集並向農民提供最準確的勞務資訊,力爭使他們輸得出、留得住、掙回錢。據悉,每年全村由村委會有組織聯繫出去的勞務人員達100多名。

    牛營村的勞務輸出搞得紅紅火火,也與一批能人有很大關係。“一個能人帶四鄰,三個能人帶全村。”能人宋志雄領著到福建的十幾個村民在鐵路上幹修理等技術活,每人平均每月的勞務收入達到了2000元。像他這樣的能人在牛營村就有6名,他們帶出去的務工者很少發生被騙的事,而且工資收入也比較高。

    勞務輸出讓貧困農民改善了生活,也活躍了山區消費市場。如今來到牛營村,很難再有那種窮鄉僻壤的感覺:全村總共264戶農家,有三分之二住著很好的磚房,其餘大多數也搬出破舊的土箍窯蓋起了新瓦房。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這裡已經成為寧夏南部山區農村為數不多的電視普及村。全村擁有60多輛農用三輪車、汽車和摩托車,基本取代了過去這裡最常見的架子車、騾馬等交通運輸工具。

    牛支書向記者算了筆賬,一座磚混結構的房子造價平均都在萬元以上,全村170多座新房總投資就是170多萬元;一輛農用三輪車市場上至少賣到4000元,60多輛總購車款達24萬多元。他感觸地説:“咱這地方山窮地薄,自然災害頻繁,靠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空間十分有限。近幾年要不是大夥搞勞務輸出掙錢,這麼大的開銷簡直想都不敢想。”

    新華社 2002-4-12

    

    


陳淩孚委員:關於加強對外勞務輸出工作的建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