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農撬動農信營利杠桿  

    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中,如何既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又能使信用社保持營利,一直是個難題。江蘇各地信用社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金融創新手段,使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一些貧窮地區的老大難信用社也通過支農“脫貧致富”。

    農戶:貸款象串門一樣方便

    張宜貴是江蘇沭陽縣紮下鄉的一位養雞專業戶,每年有4萬隻肉雞出欄,流動資金的需要量很大。有時資金週轉出現了困難,到處求人借債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可如今這一切都成了歷史,每當他需要資金時,就揣上家裏的紅本本——農戶貸款證到附近的信用社貸款,“象串門一樣方便,幾分鐘就能完成。”

    江蘇省農村信用聯社信貸處處長費忠漢介紹,到今年2月末,江蘇省共有171萬農戶象張宜貴一樣拿到了農戶貸款證,在信用社給定的額度內可以隨時貸款。今年前兩個月,全省農村信用社的農業貸款餘額為250.5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元,同比增加11.6億元;貸款農戶數達到311萬戶,佔全省的22.9%。農民合理有效的信貸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

    在江蘇的信用社改革中,首先考慮到農民貸款的問題。統一法人後,基層信用社的法人地位被取消,但省聯社仍要求各縣(市)聯社將一般農戶貸款的發放權留在基層社,對大額農戶貸款及農業相關企業貸款在簡化手續、減少審批程式的原則下進行重新授權,對一些信用度高的農業企業進行特別授信。

    農信人員首先對廣大農戶建立經濟檔案。經濟檔案中要對農戶家庭人口、耕地面積、經營項目、存貸記錄等情況進行登記造冊。目前全省已建立農戶經濟檔案447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34.6%,其中蘇北地區農戶建檔面達到58.8%。

    在全面建檔的基礎上,各地信用社大力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推廣適應農村特點的農戶“貸款證”,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按照當地農民上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的2-3倍核定農戶的信貸額度。資金需求量較大的農戶,各地幫助農戶建立聯保、互保網路,成立聯保小組,有效解決專業大戶的擔保難問題。到2月末,全省建聯保小組19.8萬戶,聯保貸款餘額22.5億元,比年初增加4.7億元。另外,全省已經建信用村1510個,佔6.7%;建信用鎮53個,佔3.7%。信用村鎮在貸款金額、利率方面都可以享受到優惠。

    在具體執行中,各地還創新了很多金融手段。人行泰州市中心支行創新推出一種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以農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個體企業為對象,集貸款證、股金證和存摺三者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金融工具——“客戶一證通”,已經發放了10萬戶。入股的普通農民兩年內可以在2萬元貸款額度內“隨用隨貸”,迴圈使用。一些老的貸款戶反映,以前借貸手續繁瑣,因而不到期不敢還,現在隨用隨貸,有錢就還,不僅方便,而且減少了資金佔用時間,節約了利息支出,降低了借貸成本。婁莊鎮私營業主陸有才算了一筆賬,使用“客戶一證通”貸款10萬元,同以前相比,現在一年可少佔用4個月左右,節約利息近3000元。

    信用社:現在最想給農民貸款

    沭陽縣信用聯社信貸科科長嚴樹國説,搞農信這麼多年了,以前大家不斷地抱怨不能進城設網點,現在才真正體會到農村就是個大金礦。

    沭陽縣信用聯社去年才掘到這桶金。沭陽縣農村信用聯社2000年底還虧損497萬,去年底就凈盈利545萬元。沭陽縣共有31.85萬農戶,其中21.8萬戶都從信用社貸過款,全年累計投放6.7億元貸款,回收的比例達到99.1%。嚴樹國説,這是信用社歷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

    嚴樹國介紹,以前信用社的員工不敢大面積發放農戶貸款,認為那樣面積太大,風險高。到2000年底,信用社的存款餘額為4.09億元,貸款餘額2.9億元;而今年3月末,存款餘額達到6.26億元,貸款餘額為6.02億元,存貸比提高了20%以上。

    而到3月底,沭陽縣已經投放了4900萬元貸款支援部分農戶購買種子、農藥、肥料、小型農機具;另外還投入了710萬元資金幫助農村修建水電站,購買抗旱物資等。全力促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也是信貸資金的投放重點,今年以來就投放了貸款952萬元,支援農民搞了20多萬個塑膠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在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扶持下,全縣建成家禽、蔬菜、花卉、水産等10大種養基地和商品豬、種雞繁育、果品等各類特色種養小區500多個,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另外,聯社還著力解決農民消費性貸款需求。今年以來投放消費貸款350萬元,支援農民建房、子女上學、購買電視機和其他耐用消費品。

    嚴樹國説,一般的小額貸款金額都在5000元以下,由於數額較小,風險就比較分散,而信貸員在全面掌握農民的信貸情況和收入後投放,控制了風險。農民的信用度還是非常高的,一些農民貸款搞養殖即使虧了,但還是非常珍惜下一次在信用社貸款的機會,都會想辦法先把錢還上。沭陽縣顯官鎮官宜村的一位木材加工戶,去年2月從信用社貸了5000元錢,後來不幸在車禍中遇難,他的妻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信用和信用村的名譽,同村委會商量賣掉了家裏的加工器材還完了貸款。

    “現在信貸員最想做的就是給優質守信的農戶貸款,”嚴樹國説,他們規定每個信貸人員一年凈放款不得低於250萬元,累放貸款不得低於500萬元,而“三農”貸款必須佔比85%以上。一些貸款投放多、回收率搞、品質好的信貸員得到獎勵、提拔。他們現在把城區網點吸收的資金,開始向農村集中和傾斜。

    費忠漢介紹,2001年蘇北徐州、淮陰、鹽城、連雲港、宿遷5市農村信用社34家聯社有17家盈餘,比上年增加7家,盈餘金額2689萬元;虧損社17家,比上年減少了7家,比上年減虧17638萬元。出現了存貸兩旺、效益提升的局面。因此,只要真正深入到農村,信用社完全可以營利。

    各地信用社改革因地制宜

    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蘇南地區經濟繁榮,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而蘇北一些地區還是典型的農業區。對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方,各地信用社採取靈活的方式。

    在蘇南一些經濟發達的地方,幾千元的小額信用貸款很少有農戶需要。江陰市農村商業銀行行長王晟介紹,真正投向純粹農業的貸款佔不到5%。他們更多面向的是農村的企業、工商戶。丹陽市司徒信用社王孝先主任説,他們在建經濟檔案過程中發現,幾百元的種子、化肥錢基本沒人需要。

    而在蘇北,農業還佔有主導地位,不少信用社也處在經營虧損、支農實力較弱的狀態,需要政策的支援。農業是弱勢的産業,由於資訊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信用社調查研究和資訊查詢工作做得不夠,容易受到地方的行政干預。嚴樹國説,他們有過這方面的慘痛教訓。1999年,有個鎮在不顧農民意願的情況下推行中草藥種植,並要求信用社129個農戶貸款46.46萬元,後來受到水災沒有收成,這些錢也一直沒收回來。一些農戶表示有錢也不願意還,因為那是政府行為。

    一些農信社工作人員表示,一些地方由於管理比較鬆懈,農民貸款後並不是用在主業。雖然是個別現象,但也應該引起警覺。由於人手不足,信貸員手上掌管著大量的信貸資金,容易産生風險。

    江蘇省經濟發展在全國是領先的,因此對不發達地區的支援完全可行。江蘇省和央行南京分行都對蘇北地區進行了大力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如蘇北地區年度中間存貸比例可以達到80%,國務院扶持江蘇省農信社的50億元無息再貸款,分配給蘇北5市24.5億元,在風險補償基金方面也進行了傾斜。而省聯社成立後,還對蘇北的整個支農貸款給予調劑。專業人士表示,在中西部一些不發達省份,達到這樣的條件,特別是資金籌措方面還有一定的難度。(華中煒 崔榮慧)

    新華社 2002-4-10

    


央行督促檢查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情況
央行制定八項監管措施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健發展
戴相龍:全面推廣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戴相龍強調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改善服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