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現代化了嗎?  

    科學家報告:中國躋身初等發達國家

    由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支援的科學家日前宣佈,2000年中國有8個地區完成或基本實現了第一次現代化,中國已處於初等發達國家水準。

    課題組組長何傳啟研究員説,香港、澳門和台灣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現代化。在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農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醫療服務、嬰兒存活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大學普及率這十項指標中,北京、天津和上海有9個指標達標,遼寧和廣東有6個指標達到標準。這8個地區已經完成或者基本實現了第一次現代化。

    根據專家的分析,2000年上海進入第一次現代化成熟期,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為97%,在我國內地排第1位。排名第2位的是北京,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為94%。天津排名第3,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為93%。京津滬三個地區在第一次現代化的10個評價中均有一個指標——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沒達到標準。但相比來講,上海的每人平均GDP最高,為4173美元,達標程度65%,而北京為2713美元,達標程度42%,天津為2174美元,達標程度34%。

    然而在第二次現代化上,上海卻略遜一籌。報告指出,1999年上海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為64,在我國內地排第2位。北京的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為76,已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準備期,排在第1位。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1999年上海第二次現代化指數與義大利、愛爾蘭等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大體相當,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中的中上水準。北京第二次現代化發展水準已經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上線。

    何傳啟指出,18世紀以來的世界現代化進程包括兩大階段:第一次現代化以發展工業經濟為基本特徵第二次現代化以發展知識經濟為基本特徵。

    深度背景:現代化的標準是什麼?

    何謂現代化?科學家規範了8大指標,即工業化水準指數,資訊化水準指數,競爭力水準指數,集約化水準指數包括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單位GDP的廢棄物、全員勞動生産率等,全球化水準指數開放程度、資本流動等,生態化水準指數,城市化水準指數城鄉比應達到7比3,公平性水準指數。這8大指標分別屬於動力、品質、公平三大項。

    而在制定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過程中,通常還要借助於如下5項輔助標準實施判斷。

    1人口的總量規模是否趨於穩定,即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否接近“零增長”;人口的素質是否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全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可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13至14年。

    2能源、資源消耗的彈性系數是否接近零,即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社會財富的積累,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速率是否呈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3在促進科技進步投入的總量中,政策與企業的投入份額,必須形成完全的轉換。在低收入水準下,促進科技進步投入的總量中,政府投入比例佔絕對優勢;但在高收入水準下,企業投入比例佔絕對優勢。

    4迅速提高國家的資訊化水準,尤其關注資訊技術對傳統工業的改造和升級,這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又一重要輔助標準。國際上有一定普遍認同的規則,如果資訊産業化水準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被認為基本達到了資訊時代現代化的要求。一般的規律是,在與IT相聯繫的總體財富中,IT本身所創造的財富比重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只佔30%的份額時,國家的資訊化程度和水準,就達到了現代化所要求的標準。

    5社會腐敗指數的穩定下降。社會腐敗指數不僅僅專指政府官員的腐敗,在整個社會中,凡是能導致“制度失靈”和“規則失靈”的行為和後果,都是構成社會腐敗指數的因素,因此該指數反映了全社會的有序程度和文明程度。

    觀點爭鳴:全世界都不會説不的現代化

    事實上,同一個課題組在一年前就提交一份報告,該報告耗時一年,並動用了每秒10億次大型電腦進行計算,最後得出了一份精確的時間表:上海在2015年實現現代化,北京2018年,廣東2021年等等。最遲的是西藏,要到2090年才實現現代化。

    此報告一齣,引發多方爭論,焦點是如何對未知的事情進行如此精確的預測。比如報告説,山東省要到2042年實現現代化,就有山東人問:為什麼不是2043年或是2041年呢?時間表的製作者是否把未來40年的變化都把握住了呢?

    有分析人士指出,現代化是一個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演進的複雜系統工程,其中尤其要重視制度創新。對此,中科院的時間表並未給予説明。另外,現代化是一個動態過程,50年前的標準和50年後的標準可能會有很大不同,這裡不存在刻板的永遠不變的標準。

    對此,課題組負責人指出,現代化體系有三種:一種是絕對的現代化,即傳統工業時代的現代化,當中的核心參考指標是英克爾斯指數,即一個硬性量化指標定義下的現代化,也是目前中國廣為使用的制定現代化時間表的參照係。但他認為這是一種絕對的現代化,缺乏科學性,流於主觀,是自我滿足的“現代化”。一種是相對的現代化,但缺乏可參照物。第三種也是他們理論研究創新的一種:參照當代中等發達國家建立的動態的可操作的現代化目標。而在後一種理論體系上建立的現代化,他認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是全世界都不會説不的現代化”。

    這位負責人給出更詳盡的解釋。他説,首先我們的報告對現代化做了明確的界定,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有了這個時間表我們承認它是動態變化的,而且我們初定每隔3年重新做一次,根據時間表來檢驗這個差距的縮短和達成的程度,能夠比較精確地描繪現代化的進程狀況,這樣獲得的現代化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代化。第三,這跟制定政策沒有關係。我們只是從理論體系上進行中國的現代化研究。可以這麼説,在目前世界的現代化研究中,我們是創新性的結果,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人把它解釋得這麼清楚。我們的這個現代化理論體系和方法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其他任何國家。把現代化放在統一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這一點過去沒有人做到。(張曉莉)

    新華社2002年04月04日


現代化不是口號 學者進言中國面臨的世貿挑戰
現代化推進的區域性
我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73%
2050年的現代化是什麼樣
“現代化時間表”商榷
小城市如何走向現代化
北京要在2010年率先在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