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零售業商家如臨大敵 藥品零售上演圈地大戰  

    有種觀點認為,在2003年中國放開藥品零售業之前,國內醫藥零售企業應該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並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段,讓市場的“蛋糕”做的更大,誰能先行一步,佔領終端領域並能擁有消費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2003年,中國將放開藥品零售業。

    “到時候,對醫藥流通業來説,將是一個生死劫”,衛生部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薛志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薛志福認為,外商雖然在投資生産企業方面大都願意獨資或絕對控股,但在流通領域,外資將主要採取購並重組中國醫藥流通企業的辦法,可以預見,醫藥流通領域將掀起一股購並重組的熱潮,在此之前,誰動的早,誰將最先受益。

    藥企逐利零售市場

    日前,記者在北京見到了太極集團總經理助理梁華。他介紹,太極集團與重慶供銷社達成協定,重慶供銷社率旗下1000家藥店加盟到由太極集團控股的“桐君閣”,所有藥店由“桐君閣”統一管理並實施藥品配送。至此,太極集團已經佔據川、渝兩地醫藥銷售渠道的終端——藥店。

    而據了解,除太極外,三九集團、海王星辰、復星實業、石藥集團等諸多制藥企業都不約而同地介入到了建立醫藥連鎖店的狂潮中。三九集團計劃在3年內,投資13億元建成8000~10000家連鎖藥店。海王星辰則立志要做醫藥連鎖的先鋒,據説到今年年底,海王星辰的醫藥連鎖店總數將達到200家,到2003年有望建成500家,到2005年達到1000家。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0年世界每人平均藥品消費50美元,美國每人平均藥品消費300美元,日本400美元,中等發達國家每人平均藥品消費為40-50美元,而我國不到10美元。由於中國人口占到世界的1/5,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醫藥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據此分析,2010年中國的醫藥市場價值將達到600億美元,並在2020年達到1200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而對制藥企業來説,建立連鎖店其實就是掌控銷售終端。北京竇店制藥廠廠長張永海告訴記者,制藥企業掌握了其“下游”——醫藥連鎖店這樣的銷售網路終端,就等於佔據了“上游”生産製造的優勢。醫藥行業是朝陽産業,也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全國有6000家生産企業在分食醫藥市場。雖然加入WTO後外資將大舉進入國內醫藥市場,但國內外的藥品都要經過流通終端——藥店,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所以抓住了流通終端,也就擁有了市場的發言權。

    事實上,建立連鎖店已經成了許多制藥企業的共識。這裡還有一個眾所週知的原因,那就是在各醫院的日常業務收入中,藥品收入平均佔到醫院收入一半以上,形成了極為普遍的“以藥養醫”的現象,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醫藥分家”,因此,國家開始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開管理,為迅速發展的非處方藥市場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契機,如果這一改革目標能夠實現,醫藥連鎖店有望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誰先走誰先得利?

    中美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偉強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目前在國際上醫藥連鎖已初具規模,且國外制藥業生産和經營是分離和相對獨立的。以美國為例,美國連鎖藥店一般具有規模大、分店多、分佈廣及發展快等特點。數據表明,美國10家大的連鎖藥店佔據著藥品零售市場50%的份額,僅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RiteAid就有4000多家分店,而中國的連鎖藥店僅相當於美國四、五十年代的水準。

    楊偉強説,中國入世後,醫藥行業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目前中國最大的連鎖藥店門店數也僅為300多家,而美國是4200多家;美國醫藥企業平均利潤率為2.5%,而我國是0.67%。無論是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還是服務水準,我國藥店都無法和國外的醫藥企業抗衡。同時,合資企業將會大量出現,一批非藥品零售領域中的民營企業也將蠶食原有的醫藥市場的份額。

    楊偉強透露,中美史克公司正在開始做重大的戰略調整,預計不久將從處方藥市場全身而退,轉向非處方藥品的生産和銷售,而對非處方藥品來説,零售市場將是其追逐利潤的主要戰場。

    楊偉強進一步預測,未來中國連鎖藥店經營市場的激烈競爭將無可避免,醫藥零售的毛利率可能會逐步降低,行業整合現象將大規模出現,而經過行業整合之後,醫藥連鎖企業的零售利潤會有所回升,市場最終將形成少數大的連鎖藥店經營商。

    楊偉強説,雖然中國作出了全面放開零售市場的時間承諾,但市場政策層面的限制至少要在2003年1月1日後才能解凍,國際擴張還沒有成為外國連鎖藥店的發展重心。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國內醫藥零售企業應該提高資訊技術水準和零售管理水準,發揮現有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防止低水準的重復建設,並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段,讓市場的“蛋糕”做的更大,誰若能先行一步,佔領終端領域並能擁有消費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據太極集團總經理助理梁華介紹,早在1997年,太極集團就斥資1個億收購了重慶的一家上市公司——“桐君閣”,將其旗下的100多家藥店整合為“桐君閣大藥房”,邁出了太極集團建立醫藥連鎖店的第一步。隨後,太極集團又陸續收購了自貢、德陽等醫藥公司,並在去年底斥資4000萬元收購了四川綿陽的天誠大藥房。梁華表示,除了重慶供銷社的1000家藥店外,太極集團還擁有500家連鎖店,這些連鎖店的效益不錯,預計今年“桐君閣”的銷售額有望達到2個億。

    作為一個集生産和銷售為一體的實體,重慶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太極集團)與“桐君閣”在生産經營上有不少雷同之處,雙方大量資源重復配置,並存在著同業競爭的潛在可能性。經過調整,太極集團可以形成以中成藥為核心的産銷體系、桐君閣以醫藥商業為核心的經營體系這樣一種整體發展戰略。今後,太極集團主要從事藥品製造,“桐君閣”則專注于藥品零售網路,這樣就形成了兵分兩路打天下的格局。(劉樹鐸)

    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04月03日


藥品降價到底降了多少?降價藥變臉改包裝縮份量
6個藥品廣告批准文號被撤銷
實惠為何難得到?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亟規範
我國藥品註冊推出八大改革措施
藥品降價還有三大空間
醫療點擊:糊裏糊塗的藥品價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