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資訊産業基地每公頃創産值3億  

    中關村企業二次創業的縮影

    10年創造每公頃土地産值3.65億元的國內之最

    十年前,王思紅懷揣著5000萬元資金來到上地,眼前是幾塊魚塘,一些水稻田和玉米地。十年後,當她再一次來到這裡,深感彈指一揮間十年變遷之巨大。站在上地資訊産業基

    地的總發展商——實創公司新落成的辦公大樓上地資訊産業基地沙盤面前,這位實創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久久不願離去。

    今日的上地,已非昔日的上地。一年290億元的工業總産值,8.5億元的上繳稅金,3.65億元的每公頃産值,雲集聯想、方正、用友、IBM、三菱等國內外著名高科技企業。“這就是中關村的明珠,上地用十年創造的是‘鑽石效益’”。現任實創公司總裁廖國華這樣總結。

    上地的十年,是中關村“蛻變”的縮影,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崛起的科技企業迎來了二次創業的高潮。“一次創業求生存,二次創業求發展”,這是高新技術企業家們的共識。加快産業規模化成為二次創業的核心目標,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脫穎而出。

    1.8平方公里肩負

    中關村“二次創業”重任

    進入20世紀90年代,北京中關村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實驗區規劃建設産業基地已經提到日程上來,而且越來越迫切,一部分企業經過創業階段,市場擴大了,有一定數額的資金積累,自主創新的技術所形成的小批量産品已經得到用戶的認可,建立研發、生産基地,成為企業再發展的關鍵;但是,中關村作為孵化器具有得天獨厚的智力環境,然而卻缺少發展空間,房地産價格昂貴,更不具備規劃産業基地的可能。一時間,中關村的一些公司眼看中關村不可能有發展的餘地,紛紛把生産基地建到南方沿海地區。人稱“孔雀東南飛”。

    面對試驗區新的發展形勢,試驗區辦公室經過深入調查和反覆的比較,最後決定了在圓明園北部,東距京昌高速公路2公里,西接西頤路的上地,徵地建設,作為北京開發區的産業基地。經國務院、北京市政府批准,1991年10月21日,試驗區上地産業基地奠基。

    北京市的主要領導親自到現場視察、辦公,提出發展高技術産業要有根據地,要加快上地基地的建設。由於各方面的全力支援,1991年立項後,當年就完成了徵地、環境評估、整體規劃和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同時,試驗區辦公室決定成立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負責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的開發建設,並委託試驗區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思紅任總經理。作為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的總開發商,成立之初的實創公司只有從試驗區有限的稅收返款中提出的5000萬資金,而這筆錢連基本的開發費用都不夠。在這樣的情況面前,上地的開發走出了一條在國家基本不投資的前提下,以招商引資為主要融資渠道的滾動開發基地的新路子。

    1992年3月26日,“北京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轉讓新聞發佈會”在香格里拉飯店舉行,宣佈市政府將上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實創公司,實創公司可以向中外投資者轉讓,期限為50年。這是北京市第一次實行土地使用權轉讓,這一突破大大加快了上地基地的建設步伐,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投資者。因此,實創人以這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天作為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生命的起點。

    2002年3月26日,上地資訊産業基地迎來了十年華誕。實創公司總裁廖國華指出,經過十年建設,上地基地已經匯集了546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創造工業總産值864.3億元,上繳稅金28.14億元,出口創匯4.68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55%。産業項目涵蓋了電子資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及能源環保等國家重點發展領域。目前,上地基地內不僅擁有一流的規模化生産線,還擁有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從事高精尖技術研發的名牌企業。諸如,IBM、北大方正、華為、聯想、諾和諾德等,還有清華同方、科利華、用友、三菱四通、東方電子等一批名牌企業,他們的品牌和産品享有國內和國際的知名度,並形成了基地的支柱産業,上地基地也因此成為備受世人矚目的亮點。

    北京高科技企業數量和産值的快速增長是有目共睹的,但上地卻在僅1.8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濃縮了科技企業的精品,創造出令人振奮的每公頃3.65億元産值的“鑽石效益”,創造了一個傳奇,在科技園區建設史上寫下了最激動人心的華章。

    上地是以政策、土地(使用權)和服務吸引國內外投資者,該産業基地的建成,成為中關村試驗區二次創業的一個成功標誌。

    10年孵化

    500家科技企業

    在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十週年慶典儀式上,專程從美國趕回來的聯想總裁楊元慶激動地談道,“一流的科技園區推動一流的科技企業發展,一流的科技企業將推動一流的科技園區建設。”作為最早入駐上地基地的第一批企業之一,聯想對此深有體會。90年代初,聯想還是中關村裏一個無名的小公司,但實創看中了它的潛力,放寬價格把聯想拉進上地,成為上地基地投産的企業。而今,聯想在上地基地的物業面積已經由原來的800平方米增加到3萬平方米,在實創的支援下,聯想的職能總部、研發、服務、生産、製造全部搬進了上地,其北方廠年産電腦達到了200萬台以上,産值高達100多億。上地為聯想今天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孵化作用。

    “企業孵化器”是50年代美國在興辦科技園過程中,以幫助園區創新型小企業能夠順利渡過“危險期”(一般是初創時的3年)所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個辦法在實踐中經過不斷完善,很快被世界許多國家所採納。1987年5月,當時的聯合國科技促進發展基金會主席拉卡卡先生來到中國並向國家科委提出,在中國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企業孵化器的可能性。次年,中關村試驗區開始了籌建企業孵化器的準備工作。

    有媒體在總結上地基地十年如何成功孵化500家企業的時候認為,上地為吸引企業入園,花了十年的功夫探索出一套適應高科技企業孵化發展的支撐體系。這十年中,總開發商實創也由一個園區建設者角色逐步變成了一個超大型的“綜合孵化器”。

    實創公司通過提供研發、生産、經營的産地,通訊、網路與辦公室等方面的共用設施,系統的培訓和諮詢,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援,大大降低了創業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良好的投資環境,上乘的現代化管理,完善的科研生産條件和生活服務設施,使上地成為高科技企業研發、留學人員創業、中小企業孵化的首選之地。

    此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是上地基地的另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專業創業孵化器,被科技部、人事部和教育部聯合確定為國家留學人員創業示範建設試點單位。到2000年,北京知名的三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入園的143家企業中,僅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一家就擁有114家。創業園的規模也隨著今年留學生歸國創業熱潮的涌動不斷擴大,新開園2萬平方米的中關村創業大廈成為它新的延伸,正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設施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歸國留學生。據了解,辦公面積13000平方米的中關村國際孵化器,將吸納80—100家留學人員創業孵化,這將對增強和提高中關村地區和北京市科技園的整體技術實力和技術水準,使中關村和北京繼續保持、鞏固全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優勢地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上地北區目標——

    我國IT産業基地的精品園

    經過十年的發展,上地南區1.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完全建成,基本達到飽和狀態,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建成的高科技園區。而北區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實創公司提出,“將上地北區打造成為我國IT産業基地的精品園區。”

    作為上地南區十年建設的昇華和實創公司十年建設經驗的凝聚,上地北區佔據了中關村重點開發建設項目上的領先優勢。十年前,當中關村勵精圖治開始第二次創業的時候,歷史選擇了上地,十年後的今天,當中關村奏響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世紀樂章的時候,歷史又給了上地一次新的機會。

    據了解,以人為本、以企業為中心,實現可持續發展,注重生態環境效益,是上地北區建設的特色,也是南區建設經驗的昇華。這裡的建設佈局符合IT産業的發展需要,可為20家大型IT企業以及一些中小企業的孵化、研發和生産提供優越的發展環境。北區總徵地面積51.1公頃,規劃面積43.93公頃,工業用地面積28.94公頃,預計總建築面積53.07萬平方米。上地北區按照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建設標準進行了總體規劃,不僅為園區提供研發、生産、試驗區域,還將規劃建造區域性、標誌建築——IT大廈,它將成為資訊交流、成果發佈與展示的中心。預計上地北區建成後將吸引入駐企業80到100家,吸引直接投資40億元以上。

    目前,上地北區已經全面具備為高新技術企業進駐服務的基礎招商條件。去年,聯想電腦公司,美國安那絡(中國)有限公司、神州數位(中國)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實創公司簽署了進駐上地北區的協議,成為到上地北區創業的第一批科技精英。

    十年磨一劍,當今日的中關村已經由昔日的電子一條街發展成為一區五園龐大的高科技企業園區的時候,誰也不能忽視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價值所在。上地的十年正是中關村發展的十年,它是中關村成長的一個“縮影”,從它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解讀到我國第一個高科技工業園成長的足跡。

    部分資料參考《中關村十年之路》一書

    實創與上地

    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總公司是1992年3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大型企業,作為具有一級土地開發資質的科技園區建設專業公司,是中關村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的總發展商。199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之一。

    10年中實創靠自己的滾動發展,形成今天的20億元總資産。其屬下有四大子公司: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園經營服務公司、科技産業發展公司和房地産公司。上地是中國第一家以電子資訊産業為主導的綜合性高科技産業園區,是中關村的第一發展組團。經過實創十年的開發,已經變成了中關村的窗口,每年世界及國內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代表團多達200多批。

    截至2001年底,上地基地入區企業546家,投産企業500家。上地南區中的在孵企業和畢業企業每年工業産值超過200億元。2001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90億元,上繳稅金8.5億元。上地土地利用率躍居全國首位,每公頃創造産值3億元,被譽為“鑽石效益”。

    《北京青年報》2002-4-1

    

    

    


“上地”能否成為中關村的鑽石
入駐上地北區外企原則上應具世界五百強地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