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重返談判桌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呼之欲出  

    龍永圖重返談判桌

    4月1日,有關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第一次會議將在昆明召開,而近期種種跡象表明,自中國入世後一直“銷聲匿跡”,並剛剛免去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職務同時出任副部長的龍永圖,極有可能再次出現在談判桌前。

    本月初,龍永圖在吉隆坡參加亞洲策略及領導人機構的2002年亞洲經濟峰會。會上龍部長以其一貫的犀利果斷的風格對亞洲經濟和投資前景作出判斷,他説,“人們習慣將中國看作世界的主要製造國,但大家忘了,中國還是世界的主要進口國。”龍永圖説,去年,馬來西亞向中國輸出了60億美元的産品和勞務,其2001年和2000年的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5%和53%。他還指出,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存在著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龍永圖認為,東南亞國家沒有必要為海外直接投資流向中國感到擔憂。“海外直接投資流向中國有利於中國的鄰國,因為中國已經做出重大承諾,同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而中國增加棕櫚油進口配額就是在兌現這個承諾。龍永圖特別強調的是,“中國不只是開放市場給發達國家,也開放市場給其他的發展中國家。”

    就在這次會議上,龍永圖透露中國將在4月1日主持有關建立東盟和中國自由貿易區的第一次會議。會議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就自由貿易區開始談判;二是考慮特別措施,擴大東盟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合作。

    這位談判桌上的老手對媒介説:“我相信,這不會是一個艱難的談判,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將實現更良好、更緊密的經濟聯繫。

    深度背景:區域經濟聯盟勢頭強勁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區域經濟合作空前發展。隨著歐元明年正式使用,歐洲一體化將進入全新的時代。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于1994年組建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並由此啟動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美洲34個國家已正式宣佈在2005年1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貿易區。此外,非洲國家也要在2005年分階段建成全非共同市場。

    眼下東盟國家認識到,東南亞自由貿易區作為次區域聯盟只能依託東亞這個大的經濟圈,才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如果東盟與中日韓“10加3”機制能夠進一步發揮作用,進而推動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那麼,這13個國家就能以20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從容應對外來挑戰。

    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

    在去年11月召開的“中國-東盟10+1”會議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在10年內建成的消息傳出,舉世皆驚。雖然早在2000年就有風聲,但各方能在短短一年內達成如此重大的一致頗出眾多國外觀察家意料。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積極主動對啟動WTO新一輪貿易自由化談判極為有利,另一方面,在30年內,中國-東盟以自由貿易區旗艦的姿態,將超越歐盟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事態進程:中國試圖走得更遠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孔泉透露,去年11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就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並授權經濟部長和高官儘早談判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雙方工作層已經開始了接觸。中方已組成了專門代表團赴部分東盟國家實地了解情況。2月初,東盟方面也召開了經濟高官會,就啟動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進行了初步研究。方案出臺後,談判將在4月的昆明會議上啟動。

    事實上,這樣一個宏偉規劃的確需要長時間的謀劃。早在2000年朱鎔基總理就指示外經貿部組織一個中國-東盟專家小組,開展關於建立中國-東盟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利弊評估和分析,去年底達成的共識,就是在專家組工作一年基礎上得出的,另外,為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雙方已經在落實一些具體的合作項目:

    ——中方將積極致力於湄公河流域開發。中、老、緬、泰四國專家已完成了上湄公河通航的環境評估工作,中方將出資500萬美元資助這一工程的開展。建設昆明——曼谷公路的條件已經成熟。中方願以援助的方式,承建昆明——曼谷公路寮國境內三分之一路段。中方對建設泛亞鐵路繼續持積極態度。只要東盟最後確定選線方案,中方將儘快啟動境內相關線路的修建或改造。 

    ——中方將繼續支援並參加“電子東盟”的建設。今後幾年,中方將加大對東盟人員的資訊技術培訓力度,並積極參加東盟國家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

    ——開拓醫療衛生方面的新的合作領域。東盟國家十分重視艾滋病的防治,中方也認為這是一個緊迫性的問題。

    而東盟自由貿易區也正研究接納中國加入其中。菲律賓工商部長羅哈斯在公開場合表示,東盟自由貿易區定於2003年之前在“一個十分溫和的外界環境”中開始運作,除東盟的5000萬人口市場外,東盟考慮把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也包括在其中。

    羅哈斯注意到,中國與10個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去年達到400億美元,中國的加入將增加大量交易。羅哈斯説:“我們將研究該項建議是否有利。在概念上,這是值得的。但我認為,我們必須研究的是該項建議的途徑及運作。”

    相關動態:中國棋先一招 日本大受震動

    東北亞三個經濟大國——中國、日本和南韓均已在建立地區貨幣互換機制的問題上與東盟達成共識,而中國更是領先一步,首先提出了與東盟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設想。之後,日本小泉內閣的“東盟外交”即刻出臺。

    年初,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出訪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5個東盟國家,在行程的最後一站——新加坡,小泉發表被媒介稱為“東盟外交”的演講。

    該演講的核心內容是,呼籲進一步加強日本與東盟之間的人員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並在教育領域給予積極的支援。為此,特將2003年定為“東盟交流年”。至於具體的舉措,將提出以下三點:第一、“面向未來的合作”。在教育、育人以及援助赴日留學的留學生們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援助的力度,推進日本與東盟之間面向未來的合作關係。第二、“著眼于穩定的合作”。建議與東盟各國一道對付跨國界的威脅,如在美國發生的恐怖事件、毒品、感染症等。第三、“合作與繁榮”。就日本的結構改革尋求東盟各國的理解,同時表示要為東盟各國的結構改革乃至國家間貧富差別的縮小做出積極的貢獻。

    此間有評論指出,中國率先提出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日本震動頗大。因為這裡牽涉到“創立”和“加入”的概念,也就是後來者必須服從已制定的遊戲規則的問題。而中國與東盟加強經貿關係無疑將創造地區合作的新範式。(張曉莉)

    東盟自由貿易區及其機制

    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泰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1992年1月第四屆東盟首腦會議批准15年內建成,1998年12月第六屆東盟首腦會議決定將這一期限提前到2002年。

    東盟自貿區的主要機制是執行1993年生效的東盟《共同有效優惠關稅協定》,其基本目標是成員國之間貿易關稅到2002年降低為0至5%。事實上,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汶萊等東盟6個老成員近年來已大幅降低了相互間貿易關稅,除極少數“例外商品”和“敏感商品”外,已基本實現了協定的要求。鋻於1995年至1999年加入東盟的越、老、緬、柬4國經濟相對落後,東盟同意這4國于入盟後10年內達到自貿區目標。

    《北京晨報》2002年03月21日


東盟推遲關稅削減計劃期限
朱鎔基: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第五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舉行
中國-東盟關係促成新地區聯盟模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