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養”不起恐龍化石

     被專家譽為“南國恐龍之鄉”的廣東山區河源市,目前已經出土216窩2636枚恐龍蛋化石,是全國出土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方,並同時出土了7具恐龍骨骼化石,成為世界罕見的“龍蛋共生地”,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密切關注。最近從美國考察回來的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告訴記者,美國恐龍研究專家非常關注河源,擬在河源設立考古科研基地,揭開恐龍滅絕之謎。這本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但長期從事恐龍研究的黃東卻有苦難言:美國專家提出,要將恐龍化石運到美國修復,這顯然是不行的。但目前,河源已經出土的恐龍化石正面臨著發黴、風化的狀況,難逃自然消失的厄運。

    

    黃東不無心酸地對記者説,從1996年發現第一枚恐龍蛋化石以來,河源市委、市政府都相當重視保護這些國寶,但由於河源是廣東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之一,所屬5個縣都是省的貧困縣,財政不能自給,經濟上對保護和利用恐龍化石捉襟見肘。記者在簡陋的博物館地下庫房看到,20多平方米的房裏層層堆積著各種文物,由於沒有必要的保護設備,許多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恐龍化石。本來出土時雪白的恐龍骨骼化石大部分開始風化,有的變成了灰黃色、灰黑色,不少已經發黴、剝落。這麼珍貴的化石寶貝遭此厄運,讓人惋惜不已。

    

    據專家介紹,化石是獨特環境下的珍貴地下資源,也是不可再造的國寶資源,南方雨水豐富,河源能夠蘊藏著大量的恐龍等化石,在世界上極為罕見。我國著名的恐龍蛋化石專家趙資奎教授考察後鑒定,河源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全部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蛋化石,距今6500萬年以上。廣東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也認為,大量國寶在河源的出土,對於深入研究河源的紅層時代、古生物狀況,特別是對探究恐龍的習性、種類繁衍行為和方式、演化情況和地理變遷等均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面對如此豐富的寶藏,河源博物館卻不得不“守著金山討飯吃”,黃東向記者訴苦,博物館每年8萬元的經費僅夠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費,雖然近年對外開放收門票,每年的收入也僅僅是維持全館的日常費用開支,根本就無法聘請專業人才、添置設施設備等來修復、保護恐龍化石。這些年,從河源市政府到博物館每年都向外招商,希望通過外資投入來保護、開發和利用恐龍化石資源,但都未能如願,皆因博物館建設投資大、回收期長。廣東省文化廳和市政府雖有少量資金投入,但也杯水車薪,無法解決保護恐龍等古生物化石面臨的諸多難題。不少參觀者對博物館的同志説,河源博物館就像“大排檔”裏擺“路易十三”(世界名酒),可惜!

    

    有關人士呼籲,國家或廣東省應該儘快撥出專款搶救已遭厄運的河源恐龍化石,使國家寶貴的自然資源免遭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應從文化産業方面對河源進行扶貧,儘快新建一座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南國恐龍博物館”或“河源自然博物館”,以保護河源珍貴的恐龍等古生物化石資源。建館資金可以考慮設立河源恐龍化石保護基金,由廣東省政府出面向社會募集或招商建設“南國恐龍公園”;也可以考慮以旅遊扶貧的方式支援恐龍博物館的建設,由廣東省旅遊部門向全省各旅行社發出指引,吸引海內外遊客到河源參觀博物館,開發恐龍旅遊資源,幫助貧困山區河源發展旅遊産業。

    人民網 2001年12月10日


貴州平壩:恐龍化石燒成紅磚坯 破壞者竟是當初發現者
內蒙古中生代恐龍化石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貴州最大的恐龍化石埋藏地慘遭破壞
澳大利亞發現9500萬年前恐龍化石
中國發現的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引起爭議
台灣組織小學生赴大陸探訪恐龍化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