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三)

袁夢德

     三、以“德”立身

      “人無信不立”,這是先哲的一句名言。

      在上海東華大學,一個名為“考試誠實承諾”的制度,今年2月12日開始將被逐步推廣到全校。這個制度的發起者,是該校的1800名大一新生。寒假前,他們在進行《法律基礎》考試時,在考場上作了宣誓———“我鄭重承諾:在考試中決不作弊、不助人作弊,奉守誠實原則,嚴格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不發生任何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並願意以此接受主考老師的監督。”誓畢,這些大學生鄭重地在《誠實承諾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該校人文學院一位副院長説。他認為,大學生的誠實更多地體現在學業、成績上,通過宣誓方式,來體會莊嚴承諾的有效力和約束力,有利於規範學生在校內的行為,也有利於他們日後在社會上以“德”立身。“簽字,是對社會、學校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承諾。”

      自從我國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在上海出現後,大寫的“信用”二字,日漸成為各行各業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一些學者、專家也發表了看法。

      “信用”,在《辭海》上的解釋是:誠實、不欺;遵守諾言。上下五千年,在中國上至管束皇帝的“君無戲言”,下至約束草民的“言必信,行必果”,許多老話代代流傳下來。而中華民族作為信義之邦,新中國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許多重大問題上的説話算數,也是舉世聞名。

      但有學者指出: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信用意識正受到衝擊,主要表現在商業活動中,假冒偽劣商品氾濫,制假販假活動猖獗,不守信用,不踐成約,破壞市場秩序,損害公民利益,成為社會一大公害。主要是物質産品,也包括一些精神産品;主要在國內市場,也包括個別地區的國際市場,一些制假販假者為牟取暴利不惜損害國家形象;主要是經濟領域,也涉及社會政治領域投機鑽營意識對於國民素質的影響,對於幹部隊伍的腐蝕。信用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顯得突出,整個社會都在呼喚信用。”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問題?據悉“我國信用制度的尚未完全法制化,還沒有形成發達國家那樣的社會信用體系”的觀點,目前為許多專家學者所持有。

      有專家認為,相對於莎士比亞筆下威尼斯商人為索債割下債務人一磅肉的故事基礎,相比于至今約用了150年時間才健全的發達國家“契約社會”的嚴苛,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可能靠一朝一夕建成,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只有當社會成員普遍建立信任感、自覺維護信用機制時,當每個人從小和從小事做起就注重在信用社會以“德”立身時,一個人在信用記錄上出現的污點,才會導致他付出重大代價。只有這樣,每個人才會像愛惜自己的眼珠一樣,愛惜自己的信用。

      但是,上海的許多做法表明,“愛信用如愛眼珠”的觀念,實際上正逐漸在社會上形成,並開始出現良好的趨勢: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去年末作的一項抽樣統計説,由於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制度倡導了誠實守信社會風氣的形成,在向這家銀行申請住房、汽車、耐用消費品借款的9萬戶被調查的上海居民中,目前按合同及時還款的比例已經達到了99.91%。其中,被調查申請住房貸款的4萬多戶市民,從未拖欠還款的比例達99.9%;申請非住房消費貸款的4萬多戶市民正常還款的比例為99.93%。該行分析,這除了上海市社會信用環境整體趨好之外,銀行方面提醒、指導的主觀努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上海市工商局對社會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企業,也實行了“黑名單”監控制度:經查實有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企業名稱,被輸入了工商部門電腦資訊系統建立的企業信譽檔案。對“黑名單”上的企業,轄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每週回訪一次,進行重點檢查;同時,限制“黑名單”上的企業變更有關經營事項,法定代表人3年內不得任其他新設企業法定代表人。此外,還定期公佈“黑名單”,提醒經營者、消費者防範這些制假企業。工商部門的官員表示:誰制假售假,誰就會上“黑名單”,誰就在社會上失去了信譽。而失去了信譽,在講究信譽的市埸經濟中,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這樣,有助於從根本上克服假冒偽劣,並有益於整個社會風氣的純潔……

      信用時代,不能忘記以“德”立身。這既關乎公民個人的道德修養,也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正常進行經營、消費活動。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等機構,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成都、西安7個城市的2100個居民中,開展了首次“中國信貸消費調查”。其公佈的結果表明,在這之前6個月中,有17%的被訪者進行了信貸消費,平均額度近3萬元;未來6個月,34%的被訪者有意信貸消費,人群比例接近前6個月的1倍。調查還表明,住房、教育、汽車、醫療將是最適合信貸消費的對象。

      中國信用消費市場的大門,正在快速打開。

      其結果可以想見:有“信”者昌,無“信”者亡。

      《中國青年報》2001年2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