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二)

袁夢德

     二、“消費”好你的信用

      從我國第一份個人信用報告産生至今,上海市已有數萬名市民以個人信用的良好記錄從銀行獲得了貸款。雖然個人信用已是公民人身最大的無形資産,但從普遍意義上説,普通公民如何“消費”好自己的信用,仍然是個問題。

      今年1月,一位市民諮詢上海市經建律師事務所:“我有一套出租房屋通過仲介所聯繫到了客戶,但客戶要求甩掉仲介所直接與我達成租賃協議,我應允了。可是由於做事不週,這事被仲介所知道了,到府來索討仲介費。”這位市民疑慮地問:“我會遭到仲介所的起訴嗎?”經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方善法、鐘鵬立刻為其解答:“你和仲介機構沒有簽定任何書面合同和協議,但是新的《合同法》同時認可書面形式以外的其他締約方式。一旦仲介所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你們之間存在合約關係,那麼依照法律可以追究你的違約責任。”兩位律師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在處理日常經濟生活問題時,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這樣方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爭端。”

      有資料表明,上海是我國最早啟動信用消費的城市,但1995年辦理個人消費信貸的僅有1.5萬人次,年末消費信貸餘額為5.6億元。到1999年,全市辦理個人消費信貸的人數增至68萬人次,信貸佔銀行各項貸款餘額接近10%。

      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統計,去年上海的個人消費信貸發展創了三個紀錄:一是全市個人消費貸款突破630億元;二是當年消費貸款的新增額創了上海年增長最高紀錄;三是銀行業的個人消費貸款年新增額首次佔全市中資金融機構同期實際新增貸款的45.5%,超過全國水準。而在推廣住房貸款的大戶建設銀行上海分行,2000年一年貸出的個人住房貸款就達130億元,上海因此成為該行總行業務上確定的重點傾斜地區。該分行的一位實習助理經理透露,重點傾斜還有一個重要依據,即該行個人信用貸款的不良貸款率遠比企業貸款要低,“要低十幾個百分點”。

      應當説,無視自己的信用甚至濫用糟蹋固不足取,但信用優良卻不將它視作“資産”也不可取。

      如今上海市的一些精明市民開始主動“經營”個人信用,以待日後“消費”信用的想法也冒出頭來———上海市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開通後,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曾與市百六店聯手舉辦“貼息貸款”活動,僅僅一個月來辦理業務的客戶就達1400多人,貸款金額達800多萬元。而據銀行工作人員分析,其中一些市民並非真正缺乏資金,而是想通過借銀行的錢,並按時還款,來改寫自己的“零信用”記錄。

      對此,上海資信公司一位項目經理解釋説,由於當時該聯合徵信系統第一階段主要側重於金融信用,因此未與銀行發生借貸關係的市民其信用記錄是空白的。因為信用是建立起來的,只有在與銀行發生貸款還款行為時,才會有信用記錄。“市民們以向銀行貸一筆小額款項或申辦一張可透支信用卡的方法,進行自身良好信用記錄的積累,以期將來購房買車時憑個人信用輕鬆貸到大錢”。

      我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個人信貸體制的健全和發展,可以表現出“多贏”效果。作為一個金融消費杠桿,它不僅可以使有條件的消費者“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提前提高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各種水準,還可為整個國民經濟中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的全過程注入新的活力。如個人住房貸款近年的發展,除了帶給居民、銀行、房地産商利益外,也廣泛帶動了房地産周邊産業的大發展。

      但分析人士也認為,上海個人消費貸款的增長,一方面反映出市民個人信用觀念的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對銀行業進一步發展和優化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體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應該改變自己“守株待兔”式的被動貸款方式,致力於主動培育市民信用消費觀念,創造貸款消費需求。

      在上海,百姓之間借個針頭線腦,常常帶出一句俗話:“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它昭示著老一輩中國人認識個人信用的最基本哲學。確實,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講信用,其人格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景仰;一個人在經濟活動中誠實守信,從長遠看對其事業的發展也一定會帶來莫大的好處。

      如何“消費”好自己的信用,其實是對每個人的一種考試。

     

    《中國青年報》2001年2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