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文化之花 花開巴黎春天

    2000年10月28日至2001年2月25日,中國文化部在法國外交部、文化部的支援下,在法國舉辦了為期四個月的“2000年中國文化季”。中央民族樂團的“民樂晚會”,中國京劇院的《楊門女將》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劇院演出,“中國考古發現展”在巴黎小宮殿博物館展出,“龍之聲——中國鐘鈴藝術展”在巴黎音樂城舉辦,“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大展”和“傳統與變革——中國現代水墨、雕塑展”分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巴黎皮爾卡丹藝術館舉辦。

    正值中國新春佳節,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年藝術合唱團又以他們稚嫩清麗的童聲給法國觀眾帶來了純凈的藝術享受……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乃至歐洲,在這世紀之交的特殊季節,盪漾著一股來自東方的和煦春風……

    茉莉花開 香飄巴黎

    巴黎的街道上、地鐵裏隨處可見“中國文化季”展演資訊的巨幅廣告,CHINE的字樣和兵馬俑、川劇臉譜等中國特有的藝術圖案在巴黎雲影變幻的空氣裏飄揚。

    電視臺介紹著“中國考古發現展”的參觀盛況;收音機裏播放著關於中國民樂的系列講座;巴黎音樂學院對過的巴黎音樂城迴響著北京“大鐘寺”鐘磬和鳴的悠揚合聲;毛筆書寫的巨型條幅自音樂城頂端梁架傾瀉而下:“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在編鐘安詳泰和的樂音中,這些出自《禮記》、《淮南子》和《論語》的華辭佳句向異域人民傳遞著來自古老的禮儀之邦的寧和資訊。

    小宮殿博物館外,觀眾冒雨排起了長隊。“中國考古發現展”來自秦始皇陵和唐法門寺的兩百多件珍寶,讓法國觀眾驚嘆不已。這些或精巧絕倫、或厚樸蠻憨的藝術珍品,正是中華民族奇偉想像和創造神力的直接賦形。由東方民族用古老文明演奏出的華彩樂章,和相距不遠的盧浮宮、奧賽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中所珍藏的人類其他時期、其他民族所創造的藝術品,構成著不卑不亢的齊奏合唱。

    千年的迢遞反而使藝術的創造順利相遇,時間的阻隔似乎是為了再一次證明藝術的真理:只要是在真正的意義上的創造,千年一瞬,天下一家。世界上各民族各個不同的偉大創造,共同積累,構成著人類文明的整體圖景!

    古希臘人説:“一個城邦兒童的精神狀態最直接地反映著這個城邦的外交內治。”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年藝術合唱團的兒童們,給巴黎春天帶來了蔥綠的亮色。在飛機上,小團員們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學會了《馬賽曲》的法語發音,“MARCHONS!——MAR CHONS!——”的哼唱就不絕如縷地伴隨著他們的整個行程。

    在凡爾賽宮,他們興奮地唱起了《馬賽曲》,巴黎的市民立時為這一群小小的國歌演唱者們駐足行禮,掌聲之後,他們又哼唱起了《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她……”茉莉花的柔和旋律在巴黎街頭的咖啡氣味中淡遠飄香……

    文化的意義交流中凸顯

    法國觀眾對“中國文化季”各項活動表現出的興趣,超過我們很多人的預期和想像。他們在展演現場專注的神情和對中國文化表現出的興趣令人感動。學校老師把課堂帶到了展演現場,啟發著學生們一步步接近著對於一塊遙遠大陸的想像。

    美術理論家邵大箴教授在“傳統與變革——中國現代水墨、雕塑展”的展出現場進行了關於中國水墨畫的專題講座,濟濟一堂的觀眾中提出的頗具“專業水準”的問題讓邵大箴教授十分興奮。記者在現場採訪時,也遇到幾位詢問、探討關於中國水墨畫的線、面和題款等問題的法國觀眾。

    中國的繪畫藝術曾假道日本,影響了印象派及其以後的一大批畫家,面對從日本傳來的一張中國傳統畫法的臘梅畫,凡高、高更等人曾臨了又臨。中國傳統藝術觀察事物、表現語言的方法在後期印象派的畫幅中藹然可親地存在著……借助“中國文化季”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中國藝術直接走到了世界舞臺之上,在新的文化交流活動影響之下,也必將會有新的青枝綠葉生發。

    巴黎不僅僅是法國的巴黎,像任何一個國際性的都市一樣,她也以其開放性的特點,為世界文化的交流集散提供著大的舞臺。在本民族內部隱在的藝術結構、藝術要素、關鍵接點……在交流、碰撞之中凸顯了出來,本民族藝術的所長、所短、所優、所劣,在文化的交互映照中筋脈、結構盡現。是交流比讓,也是淘洗強壯。負責這次活動策劃、籌備等工作的文化部外聯局一秘王漢傑在經過無窮數計的具體工作之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巴黎是塊試刀石!”

    “中國文化季”不僅把中國藝術介紹給世界,同時也使中國藝術家有機會走出國門,在與異質文化的相互碰撞中,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照。參加“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大展”的畫家姚舜熙説:“‘中國文化季’提供的是一個有深遠意義的鏡鑒。這次展覽的長遠意義將在各個畫家的今後創作中逐漸體現。”

    文化在交流中建立了可貴的“自我反思”品格,交流不僅使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增長添加,而且也使不同文化在反思自我時輕裝簡行。真正有意義的交流不僅不會使自己“面目全非”,反而會使自己的特點優長更加突出。

    交流激活潛能,交流創造生機,交流使我們真正直面傳統,學會珍惜。在法國從事雕塑、繪畫藝術多年的熊秉明、趙無極等藝術家的切身體會和藝術之路也明證著這一事實,他們無不以自己的藝術實踐,終生行進在漫長、艱苦而又幸福的藝術回鄉路上。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文化,是一個民族內心最豐富、完整的形象寫照,她以最具體、生動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國家的歷史、現實以及未來。”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侯湘華這樣闡述“中國文化季”在法國乃至歐洲引起的反響。

    參觀完“傳統與變革——中國現代水墨、雕塑展”,又聽完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年藝術合唱團的孩子們的合唱,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語帶興奮:“這是什麼?這是一種‘語言’!我們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就是最鮮活生動的語言,她會告訴法國老百姓什麼是中國,她會告訴歐洲中國的現狀。‘聲音之道,與政通矣’,這是我們那塊土地發出的聲音和色彩,但她遠比大喊大叫更能深入人心。文化,是最好的國際語言,她發揮的作用是滋潤長久的。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對她最貼切的形容!”

    《費加羅報》、《世界報》、《巴黎競賽報》等媒體都辟專版對“中國文化季”進行了專門報道。 中國的龍鳳風箏、紗紙燈籠、折扇、花茶在“文化季”展覽場地的周圍熱賣,“中國旅遊熱”也在法國人心中悄然萌生,中國的聲音、中國的色彩在巴黎的街頭浮動……CHINE,對巴黎人已不再是一個遙遠陌生的字眼,巴黎的孩子們也在逐漸學會用“你好!”而不是日語向我們打招呼。

    2003年,江澤民主席與希拉克總統共同定下的“法國—中國文化年”將在中法兩國共時全面展開。在“2000年中國文化季”中,負責整體策劃的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在諸多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中國文化季”的成功舉辦,將為今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諸多有益借鑒。

    巴黎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舞臺,“中國文化季”為這一世界舞臺也增添了引人注目的色彩。在巴黎雲影變幻的天空中,有一道來自中國的光芒,在巴黎多樣的藝術氣息中,有茉莉花平和、兼善、雍容、淡雅的清香……

    《人民日報》2001年02月0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