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文化季”為何風靡巴黎

      日前,旨在展示中國近20多年文化成就的“中國文化季”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國熱”,受到法國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喜愛。本報記者就此次文化季活動及中法文化交流專訪了法國駐華使館文化科技合作參贊卜來世先生。

      據卜來世先生介紹,這是繼去年“巴黎中國文化周”後,法蘭西領土上颳起的又一陣“中國風”。1973年,中國首次在巴黎舉辦文物展,並獲得極大成功。兩年前,具有強烈中國情結的希拉克總統提議,在巴黎再次舉行中國考古展覽,得到中法雙方的積極響應。此次在巴黎舉辦的“中國考古發現展”集中展示了1973年後中國考古事業的重大成就,其中國家級文物佔一半以上,一些珍貴的文物還是第一次被送往國外。此外,巴黎“中國文化季”還包括“龍之聲———中國鐘鈴藝術展”、“中國水墨畫展覽”等文化活動。部分展覽和文化活動還將在巴黎以外的法國其他一些城市巡迴舉行。

      巴黎“中國文化季”迄今已日程過半,在法國各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希拉克總統、前總統德斯坦、巴黎市長蒂貝裏以及法國文化部等政要均親臨文化季的一些活動。“中國考古發現展”開館的頭5天便接待了上萬人次,有時一天的參觀人數多達6000人。法國各大媒體對文化季予以濃墨重彩的報道,當地第一大報《費加羅報》甚至不惜一個整版介紹文化季的盛況。巴黎的大街小巷也洋溢著中國文化的濃郁氣息,100塊廣告牌在10月底便豎立在巴黎街頭,而著名的巴士底歌劇院和一些主要博物館門前也都豎立起巨大的廣告牌。

      當記者問及“中國文化季”何以在巴黎取得巨大成功時,卜來世先生稱,這次歷時3個月的中國文化展覽僅是中法兩國近年來文化交流的縮影。作為兩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法中之間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西元17世紀。兩國人民通過相互學習與借鑒,不僅吸納了對方的文化精髓,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增進了友誼。中法建交30多年來,兩國的文化交流十分頻繁,交流範圍涉及到文學、戲劇、音樂、影視、繪畫、攝影等方面。小説《巴黎聖母院》、羅丹雕塑、話劇《三劍客》等法國文化的代表作早已為中國人民所熟悉。1982年在北京舉辦的盧浮宮博物館珍藏的250年間原畫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外國美術展,令中國觀眾大開眼界。在教育交流與合作方面,雙方互派的留學生逐年增多,校際聯合與合作日漸頻繁,法語教學已成為中國高校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在談到文化交流對發展中法兩國關係的作用時,卜來世先生表示,文化交流與合作是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基礎。作為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中法在意識形態上存有差異,在政治和經濟等領域産生了一些歧見與誤會,兩國關係的發展也經歷過一些低潮和波折。但從歷史上看,無論中法關係處於何種階段,兩國在文化、教育和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從未停止,並成為緩釋誤會與分歧、加強信任與理解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卜來世先生強調,自1997年兩國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以來,中法關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勢,文化領域的合作為促進雙邊關係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卜來世先生稱,青年一代是各國文化的代言人與傳播者,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中法文化交流的許多項目都直接針對年輕人。迄今為止,已有近4000名中國留學生在法國學習,這一數字今後還將增加。他表示,希望中國的青年學子到法國學習深造,從事科研工作。法國駐華使館文化處將為中法兩國青年的交流與合作架起一道橋梁。

      最後,卜來世先生表示,對中法兩國文化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前景充滿希望。據介紹,作為巴黎中國文化季的“續篇”,“中國文化年”活動將於2003年在法國舉行,中國也將在2004年舉辦“法國文化年”。屆時,中法兩國文化的精典之作將分別在法蘭西和華夏大地綻放異彩,並將進一步加深兩國人民的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與共識,促進中法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發展。

    《中國青年報》2001年1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